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素亚  李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77-1878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所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IM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观察组VCG-IgM阳性率为6.7%(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11例)(x2 =4.145,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淋巴结回缩至正常时间、肝脏回缩至正常时间、脾脏回缩至正常时间、异型淋巴细胞减少至<10%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82、5.782、3.875、5.938、8.547,均P<0.01).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引起的IM,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并达到更好的杀灭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朝友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85-1586
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 ,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临床以腹泻、呕吐症状为主 ,同时部分病儿可出现发热、脱水等。目前除对症治疗以外 ,在抗病毒方面没有特效药物 ,同时用药比较混乱 ,我院儿科常用的有病毒唑、双黄连、鱼腥草等 ,现将更昔洛韦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2年9月~2003年1月 ,收治秋季腹泻42例 ,其中男25例 ,女7例 ,年龄6个月~2岁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20例 ,诊断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1例 ,两组的年龄、性别、症状以及轮状病毒检测阳性 ,差异无显著性。1 2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患者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GCV)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注射用GCV 治疗后发生ADR 的33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注射用GCV 致ADR 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ADR 主要发生于0 ~ 1 岁婴儿(75.76%);18 例(57.57%) ADR 发生于用药后第1 ~ 2周;严重ADR 共3 例。结论:为减少ADR 发生,临床应合理应用注射用GCV,提高其用药合理性,避免超说明书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ganciclovir)为第2代核苷类抗病毒药.该药进入细胞后由病毒的激酶诱导生成三磷酸化物,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而终止病毒DNA链增长.临床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也可试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8,(1):119-121
目的:评价喜炎平与更昔洛韦联用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以下简称IM)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IM患儿76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及其对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为76.32%(P<0.05),患儿的症状体征(咽颊炎、体温和淋巴结肿大)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与更昔洛韦联用对IM患儿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能促进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均为6个月~2岁,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5~10mg(/kg d),分2次应用,静注时间至少1h以上,并予以雾化吸入、吸氧、止咳、化痰、平喘、退热、抗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 d),分2次静脉滴注,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疗程均为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昔洛韦是核苷类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较病毒唑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更昔洛韦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IM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6.30±1.50)d、退热时间(2.80±0.80)d、咽痛恢复时间(4.20±0.80)d、肝脾肿大消失时间(6.50±1.50)d、住院时间(8.50±1.5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80±2.20)、(3.80±1.20)、(5.50±1.20)、(8.30±1.80)、(11.50±2.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理想。结论 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更昔洛韦治疗小儿IM效果更为理想,可加速改善患儿症状体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张慧芳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8,39(11):1376-1378
目的 分析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确诊的6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儿中,年龄<6月的患儿46例(71.81%);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52例(46.43%)、喘息30例(26.32%)、发热15例(13.16%),同时有2个及以上症状的患儿50例(83.33%);55例患儿(91.67%)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所有患儿血清CMV-IgG/IgM均为阳性,CMV-DNA的阳性率血液中为35.00%、尿液中为33.33%、母亲乳汁中为71.88%;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患儿18例(30.00%),头颅MRI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P)异常患儿34例,占56.67%;所有患儿均接受更昔洛韦正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95.00%。结论 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肺炎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息、发热为主,血清学(CMV-IgG/IgM)及病毒学(CMV-DNA)检查可帮助确诊,对诊断明确者还需完善头颅MRI及BAEP相关检查,更昔洛韦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佐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方法:将40例IM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能量合剂、保肝药物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次),每12 h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清瘟败毒饮每日1剂,分4次口服,两组疗程均7~14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异型淋巴细胞及肝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佐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对照组利巴韦林氧气驱动吸入20 mg/(kg·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数、脑电图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每12小时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5 mg/(kg.d),每8小时1次,疗程均为14~21 d。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系统评价更昔洛韦联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库,同时辅助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主题为以常规治疗的空白治疗和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为对照组,以更昔洛韦联用丙种人免疫球蛋白为试验组的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开始至2015年5月,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统计软件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RR=1.50,95%CI:1.34~1.68,P<0.01)和CMV转阴率(RR=1.81,95%CI:1.59~2.05,P<0.01)。ADR发生率大于以常规治疗的空白治疗(RR=9.25,95%CI:3.19~26.83,P<0.01),但显著小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RR=0.40,95%CI:0.22~0.72,P<0.01)。倒漏斗图提示本研究偏倚性较小。结论:更昔洛韦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CMV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鉴于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偏低,准确结果尚需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史宏  徐鸣 《现代临床医学》2003,29(6):325-326
目的 :对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6 0例诊断确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更昔洛韦或病毒唑治疗 ,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更昔洛韦组有效率达 97 5 % ,而病毒唑组有效率为 35 0 % ,住院时间更昔洛韦组较病毒唑组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α-干扰素(α-INF)和更昔洛韦(GCV)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方法222例儿童IM分为GCV治疗组(59例)、α-INF治疗组(74例)和其他药物(利巴韦林等)治疗组(89例),3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无明显差异。GCV治疗组给以GCV10mg/(kg.d),1次/12h,静脉滴注,7d后改为5mg/(kg.d),1次/d,静脉滴注,总疗程10~14d。α-INF治疗组给以α-INF5万U/(kg.d),肌内注射,总疗程10~14d。结果GCV治疗组和α-INF治疗组在热程、咽峡炎改善、淋巴结、肝脾开始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其他药物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而该两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GCV治疗组4例出现粒细胞降低,α-INF治疗组11例出现发热,均在停药后3~7d恢复正常。结论应用GCV及α-INF治疗IM均可取得明显疗效,GCV与α-INF之间的疗效比较并无明显差别,两种药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1例带状疱疹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例,展现临床药学监护的工作方法,探讨药学监护在保证合理用药方面的价值。方法:临床药师通过科室查房、临床药学会诊等方式发现监护目标,全程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分析药物治疗方案,协助调整和优化用药方案。结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不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相关,药师及时发布院内不合理用药警示:更昔洛韦不得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物损伤,减少药物引发的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α鄄干扰素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GCV组)发热和咽峡炎好转时间均较α鄄干扰素组明显缩短(P<0.05),GCV组显效率明显高于α鄄干扰素组(P<0.01);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短期静脉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明显缩短热程和减轻咽部症状,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用于治疗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以及用于预防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1].奥司他韦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系统损害(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神经系统紊乱(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8.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第二代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GCV)比阿昔洛韦 (ACV )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病毒抑制剂 ,对人体 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已作为抗艾滋病并发致盲性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的一线药物 ;本文综述了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文献合成方法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箴  孙洁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39-14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静脉给予更昔洛韦5mg/(kg·d)和利巴韦林10~15mg/(kg·d),对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小红  陈吉庆  唐云章 《江苏医药》2005,31(11):873-874
EB病毒(Epstein-Borrvirus,EBV)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个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本文通过对患儿血清EBV-IgM检测,了解儿童感染EBV的症状及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