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82例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HLA和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并辅助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本组移植的成功率90%(72/82),死亡率1%(1/82)。超急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4%、6%、28%及21%。广泛致敏(PRA〉50%)、Ⅰ类抗体阳性、术后HLA抗体阳性和供体特异性抗体组其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Ⅱ类抗体阳性、术前HLA抗体阳性和供体非特异性抗体组(P〈0.01)。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和54例(66%);按CREG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38例(46%)、26例(32%)和18例(22%),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0、01)。适时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PRA水平(p〈0.0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结论致敏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HLA配型和CERG配型可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肾移植高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淋巴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干板进行供受者HLA-I类抗原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对1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 CREGs DR0,1和2错配(MM)分别为4例(28%)、6例(44%)、4例(28%),无3-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1例(7%)、3例(21%)、5例(36%)和5例(36%),无4-6MM者,其中0-1错配仅有4例。肾移植术后仅有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低致敏患者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移植后10年生存率的差异。方珐通过对97例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的观察,将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的低致敏患者与PRA阴性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在肾移植10年后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的随访比较。结果在97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之间的有23例,占23.71%;另外,有74例移植术前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占76.28%;目前移植肾10年后,有47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8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术前检测PRA为10.71%~32.14%,占28.57%;计算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与肾移植术后10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10年后,47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中,有8例PRA阳性检测为10.71%~32.14%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l~2个抗原;有20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1~2个抗原;有19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_A、B、DR、错配3个或以上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可提高移植肾的10年生存率,在良好的HLA配型的基础上PRA阳性百分率为10.71%~32.14%的低致敏受者与PRA阴性的受者10年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成功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目前全国每年移植3000例左右,以尸体肾为主,亲属供肾所占比例极少,这种情况与国外器官移植情况相仿;在免疫抑制剂应用上经历了硫唑嘌呤时代、环孢素时代,直至目前的多种可选择的免疫抑制剂时代;在供受者配型上由ABO配型、淋巴毒配型,进入了HLA配型时代.肾移植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成功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目前全国每年移植3000例左右,以尸体肾为主,亲属供肾所占比例极少,这种情况与国外器官移植情况相仿;在免疫抑制剂应用上经历了硫唑嘌呤时代、环孢素时代,直至目前的多种可选择的免疫抑制剂时代;在供受者配型上由ABO配型、淋巴毒配型,进入了HLA配型时代.肾移植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及我院规范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移植配型工作开展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实验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上更是滞后,因此需要移植学界的关注和努力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移植配型的关键技术是检测供、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由于HLA系统具有比ABO血型大得多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又由于它是移植抗原,因此它与器官移植的关系非常密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外,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移植中心都具有设备一流的移植配型实验室,HLA配合情况对移植后果有着重要影响的看法已经达成共识。尽管80年代后,由于使用环孢素A…  相似文献   

7.
1990年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UNOS)制定了应用于肾移植的HLA(HLA)六抗原无错配标准(Zero HLA-A,B,DR,Anti-gen Mismatch,0Ag MM),按0Ag MM标准选择移植供受者的肾脏移植获得了理想的肾存活率[1].但由于HLA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目前A抗原特异性达86个,B抗原185个,DR特异性高达197个[2].如此近500个抗原特异性的排列组合,使得在无关供者中找到六抗原无错配的供肾十分困难,临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早在90年代初,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同样是供受者HLA错配,有些错配明显影响移植物存活,而有些错配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益.因而提出“有益错配、中性错配和有害错配”之分的假说[3].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更为实用、临床可行的配型策略.1996-03,Terasaki提出了新的配型策略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又称交叉反应组配型(CREG),并于第11届国际临床器官组织相容性会议上一致通过,该配型策略可以提高组织配型的配合率,使其能够更广泛的适合于临床的需要[4,5]。1标准及方法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是根据1996年Terasaki等[6]提出的I类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在肾移植受者 ,尤其在致敏受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肾移植受者采用微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LA -I类抗原和HLA -Ⅱ类抗原 ;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结果  (1)对 70例受者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 ,供、受者 0、1个位点错配分别为 10例 (14 .3% )和 2 4例 (34.3% ) ,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 <0 .0 5 )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率 ,两种配型方法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2 ) 70例受者中女 2 4例PRA阳性 9例 (37.5 % ) ,男 4 6例PRA阳性 5例 (10 .9% ) ,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 (3) 70例受者中 30例术前输血者PRA阳性 12例 (40 % ) ;4 0例无输血者PRA阳性 2例 (5 % ) ,术前输血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 (P <0 .0 0 1)。 (4)PRA阳性组尤其是阳性率≥ 5 0 %的受者 ,其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PR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反复输血、妊娠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 ,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和免疫吸附 ,对减少PRA阳性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1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领导崔颖芫,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解放军307医院HLA实验室主任孔繁华教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血液中心主任、著名输血专家吴光国教授三人组成的国家红十字会专家评审组在湖南省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彭力夫等的陪同下,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南分库——岳阳HLA配型实验室进行了评审验收。 岳阳HLA配型实验室是专家组这次已评审过的全国九个(省)市HLA配型实验室中最先进、最完美的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及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我国目前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找出差距,积极缩虎离,提高我国移植配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结果:发现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目前在建控制,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环节上尚无标准可循,造成移植分型和配型结果的异同,影响了非亲缘HLA移植前,不同骨髓,脐血库供受体的组织相容组织相容性匹配选择,结论: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和移植配型结果对移植存活的影响,已经得到移植界同仁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包括多个基因座位,每个基因座位上有多个等位基因。HLA复合体在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器官移植配型、自体免疫和某些疾病关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HLA基因分型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实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组织相容性配型、某些疾病的关联和人类遗传进化等[2-3]。本文在常规的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实行肾移植的45对供受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Cw和KIR基因分型,然后依据受者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态分为AR组(16例)和非AR组(29例),分析供受者HLA-Cw和KIR基因型、受者KIR/供者HLA-Cw组合型与受者术后肾移植发生AR反应的相关性,籍此研究KIR及配体HLA-Cw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结果在AR组中受者表达KIR2DL2/2DS2明显低于非AR组(P〈0.05);非AR组中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的匹配几率明显高于AR组(P〈0.05)。结论特定的KIR基因(2DL2/2DS2)以及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在异基因移植免疫应答中具有传导抑制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海拔 2 2 6 0米地区 ,完成尸体肾移植 4例 ,亲属供肾__活体肾移植 1例。尸体肾移植中 ,1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 ,切除移植肾。 1例术后 13日发生肾破裂。另 3例术后已分别人肾存活 34个月和 2 3个月 ,均能全日工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尸体肾移植组 4例 ,男 2例 ,女 2例。年龄 32~ 4 2岁。平均 36 .75岁。肾脏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3例 ,红班狼疮性肾病 1例。移植前均行血液透析 ,透析次数 12~ 6 2次。 4例供一受体血型相符10 0 % ,淋巴细胞毒试验 2 %~ 12 %。 4例均行HLA配型。HLA位点 2~ 4个相同 ,3例HBSAg…  相似文献   

14.
该院于1977年开展第一例肾移植至今,共施行肾移植2000余例,移植肾存活最长者29年。建立和完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是全面提高肾移植水平的重要保证,抓住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组织配型、严把取肾及移植质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全面提高肾移植水平的关键质量环节。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释疑     
肾移植就是换肾手术。肾炎、肾功能衰竭,凡是患有不可回逆的肾脏疾病并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都需要做肾移植。 ①选用什么样的肾脏 最好是选用同卵双胞姊妹的肾脏或者在亲兄弟姐妹中选择,也可以用因外伤致死的无亲缘关系的尸体肾。但是术前需要做肾移植配型。因为人类具有对外来  相似文献   

16.
《家庭健康》2009,(6):55-55
姨夫因患肾病引起尿毒症,医生建议他做肾移植。家中亲戚只有他弟弟与其配型相符。他们想了解一下,如果只有一个肾脏,对健康有影响吗?  相似文献   

17.
关注     
小凯丽救命血飞运美国2005年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凯丽原是湖南常德弃婴,1998年被美国琳达夫妇领养。2002年,5岁的凯丽不幸罹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2003年2月,凯丽的养母琳达来到中国搜寻与凯丽相合造血干细胞配型。2005年8月,中华骨髓库库容近30万人份时,在新入库的资料中,有3人与小凯丽初次配型成功,经过HLA高分辨配型后,浙江某医院的医师汪霖与凯丽完全相合。2005年10月16日~17日,汪霖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在北京道培医院,与小凯丽HLA配型成功的汪霖将自己捐赠的240ml造血干细胞交由凯丽的医师带回美国。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和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在外阴白色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对聚焦超声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外阴皮肤标本,其中3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病损处皮肤,12例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标本中KC表达HIJA—DR、LC表达HLA—DR和S-100的情况及其与聚焦超声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病变组患者中18例HLA—DR+KC,正常对照组无阳性结果,病变组HLA—DR+LC、S-100+LC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KC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有效率为88.89%,优于HLA—DR—KC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C和LC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聚焦超声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地识别造成移植肾排斥的特异性抗供者HLA的IgG类型同种抗体,将Flow-CDC方法应用于肾移植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9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PRA、NIH-CDC和Flow-CDC实验,并观察了其中34例接受NIH-CDC阴性肾移植术的受者近期移植效果。结果Flow-CDC和NIH-CDC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率[27·8%(42/151)和17·2%(26/151)]之间呈显著性差异(2=14·06,p<0·001)。另外,PRA阴性受者其NIH-CDC和Flow-CDC均为阴性,阴性吻合率100%;在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34例受者,其中20例PRA阴性受者接受了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移植后未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13例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的致敏受者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治疗后逆转,12例无排斥移植肾功能良好;1例PRA阳性再次移植受者接受了NIH-CDC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供肾,移植后第2d出现少尿,第10d切除移植肾。结论Flow-CDC方法是一种能够识别具有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的交叉配型技术,比经典的NIH-CDC方法具有更敏感,可标准化,快速等优点,对预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讨FI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确定HBV富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87例外周静脉血血块中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频率。结果(1)宫内感染组孕妇HLA—DR3基因频率为24.14%(7/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孕妇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内感染组新生儿HLA—DR3基因频率为17.24%(5/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HLA—DR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母婴HLA-DR7、DR13、DR5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同时或任一携带HLA—DR3,易导致HBV宫内感染;HLA—DR3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