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之间以及冠心病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CRP水平的关系。结果: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依次增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CRP水平也依次增高(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CHD)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急性心血缺血、心肌梗死或猝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因此CHD是老年人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常见病.目前研究证明[1,2],CHD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血清中许多炎性因子含量与CHD有关,其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是评价CHD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ACS的预测价值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应地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目标.CRP和CHD的相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血清CRP生物学特性及其与CHD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相关性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C反应蛋白(CRP)基因启动子区-717A/G和-390C/A/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以及与冠心病(CHD)和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北京医院住院患者分为CHD组(111例)及对照组(101例)。-717A/G位点运用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ELP)的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390C/A/T位点运用序列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SSP)检测多态性。为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的干扰,综合考虑与CHD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相关性。结果在汉族人群中-717A/G多态性各种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研究对象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CHD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0C/A/T多态性与CRP水平相关,-390C/A/T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P<0.05)基因型频率(P<0.05)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CHD相关危险因素发现该位点依然与CHD显著相关,带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得CHD的概率是不带T等位基因个体的2.66倍。结论-717A/G多态性与CRP水平和CHD未见相关;CRP基因-390C/A/...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36例入选对象CRP的含量。其中冠心病106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1)冠心病患中CRP异常升高率为67.9%;(2)SAP组CRP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USAP和AMI组较正常对照组CRP明显升高(P均<0.01);(3)AMI的CRP水平较USAP组更高(P<0.05)。结论:CRP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敏性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已明确,慢性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这种炎症的敏感性指标——高敏性C反应蛋白,它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广泛展开研究,且越来越显示出:高敏性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的一个危险标志物,其水平的高低对冠心病的发生或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降低它可能对该病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CPR水平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3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39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9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有所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 (P<0 .0 5 )。 CRP>18m g/ L的患者 ,预后不良。结论  CRP是冠心病形成的危险因子 ,并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P<0.05)。CRP>18mg/L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已为人们所知晓。近年来研究证实,CRP是冠心病(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且在CHD的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CRP与CHD发生与发展之关系的最新文献,以期为CHD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异常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A组)、21例稳定性心绞痛者(B组)和21例健康老年人(C组)的血清CRP浓度。分析3组之间指标的差异性。结果A组血清中CRP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1),B组各指标高于C组,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冠心病者血清中存在CRP的异常表达且随病情加重CRP水平升高,CRP水平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作判断MI等疾病临床预后、预测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炎症反应学说近来研究颇热,作为一种炎性因子的C-反应蛋白可用于判定冠心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不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不同评分方法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分别用Leaman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相关、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种不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的关系。结果:3种评分方法高度相关,Gensini和Leaman的相关系数为0.912,ACC/AHA和Leaman的相关系数为0.807,Gensini和ACC/AHA的相关系数为0.716。OR值有差异。结论:3种评分方法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任一种方法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378例)和对照组(124例),观察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52例,双支病变组121例,三支病变组105例,分别测定血清CRP和UA水平,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RP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和UA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重,与之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RP、U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C反应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120例CHD患者随机分入50 mg、100 mg、300 mgASP治疗组,观察在ASP治疗后1周、2周、4周及12周的CRP浓度的变化.结果 CHD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SP100、ASP300组分别于用药2周和1周后,CRP浓度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ASP不显著降低CHD患者血浆CRP含量.中等量的ASP(即每日100 mg)可安全有效地降低CHD病人CRP浓度.  相似文献   

14.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既往研究已明确胱抑素C是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然而近年的研究提示胱抑素C与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这种相关性反映了胱抑素C生物学的非肾陛方面,其中可能通过参与炎症过程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 2例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对照组) ,其中冠心病组(依据主要分支狭窄≥70 %的患者做leaman冠状动脉记分,将冠状动脉记分≤6分与>6分的两组,将各组患者的ABI进行对比研究,并将冠心病组中的冠状动脉记分与患者的ABI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冠心病组ABI比较(P <0. 0 .0 1)、冠心病组中冠脉记分≤6分与>6分两组患者ABI比较(P <0 . 0 5 ) ,冠脉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患者ABI比较(P <0 . 0 0 1)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冠脉病变记分与ABI呈显著性负相关(r=- 0 . 4 5 ,P <0 . 0 5 )。结论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冠状劲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胆红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红素作为有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现就血浆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胆红素与血脂、炎症和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显示Ⅱ型斑块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斑块破裂发生的原因。方法 :112例接受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冠脉造影的斑块形态进行分型。根据斑块形态 ,患者分为两组 ,即Ⅰ型病变 (表面光滑 )组 (n =45 )及Ⅱ型病变 (表面不规则 )组 (n =6 7)。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进行血清CRP、全血心脏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K MB)的测定。结果 :Ⅱ型病变组平均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组 ( 4 32± 0 35mg/L对 2 18± 0 2 2mg/L ,P <0 0 0 0 1)。而两组患者之间 ,年龄、性别、4个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合并率、全血cTnT、血清CK及CK MB水平均无显著差别 (P>0 0 5 )。结论 :冠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从临床的角度提示 ,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 ,进而也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血清抵抗素(FSR),探讨二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38 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ELISA 法测定血清APN、FSR.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FSR增加,APN 水平下降.结论 血清 APN 和FS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结果用1999年WHO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IFG组69例,另设糖代谢正常冠心病组6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血压、血脂、血肌酐、血hs-CRP,记录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血hs-CRP水平、冠脉病变积分在IFG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IFG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血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2685,0.5232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将242例维族和238例汉族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CSS.检测窄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维、汉两个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汉两个民族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5),且随着CSS增高,总胆红素水平也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总胆红素水半的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大(P=0.00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维族及汉族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CSS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族、汉族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是否患冠心病的危险及CSS呈显著负相关.维、汉两个民族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