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稳定情况,以及血清OX-LDL与Hcy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14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71例,据冠脉造影结果 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36例)和多支病变组(74例,≥3支病变),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NC)组.分析血清OX-LDL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稳定情况,以及血清OX-LDL与Hcy的相关性.结果 (1)UAP、SAP及NC组之间血清OX-LDL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SAP组血清OX-LDL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UAP与SAP组相比,血清OX-LDL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HD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血清OX-LDL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多支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0.01).(3)CHD患者血清OX-LDL与Hcy呈正相关(r=0.793,P<0.01),病变支数与血清OX-LDL和Hcy呈显著正相关(r=0.625、0.719,均P<0.01).结论 血清OX-LDL和Hcy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病变稳定性及病变支数有关,以及血清OX-LDL与Hcy具有相关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清OX-LDL和Hcy水平,可更好的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确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作为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40例;单支冠状动脉狭窄90例,双支冠状动脉狭窄72例,三支冠状动脉狭窄38例。另选取健康者100名为对照组。对比CHD组与对照组non-HDL-C、D-D、Fg、EPCs水平,并根据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HD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EPC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AMI组non-HDL-C、D-D、Fg水平高于SAP组(P 0.05),UAP组与AMI组EPCs水平低于SAP组(P 0.05);AMI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UAP组(P 0.05),AMI组EPCs水平低于UAP组(P 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EPCs水平均低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EPCs水平低于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结论冠心病病人的non-HDL-C、D-D、Fg水平均升高,EPCs水平降低,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探讨MPO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MPO水平。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Gensini评分,同时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的MPO浓度明显高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PO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积分正相关(r=0.70,P0.05);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MPO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PO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CRP浓度。98例患者被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n=3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20);又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56)及多支血管病变组(n=42);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浆CR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组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在冠心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CRP浓度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而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浓度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多支血管病变组CRP含量更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血浆CRP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的变化,探讨SU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SUA的水平,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同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AMI组、UA组及SA组的S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SU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0,P0.01);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SUA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SU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水平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 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尿酸(U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CHD患者157例(观察组),按病变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52例)、双支病变(52例)、多支病变(53例).另选45例同期因胸痛待查于我科经行CAG排除CHD的患者(阴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对照.检测各组血清Hcy、Lp-a、UA,分析其与CHD患者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阴性组比较,观察组Hcy、Lp-a、UA水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增多而上升(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与血清Hcy 、Lp-a水平呈正相关(r=0.71、0.68,P均<0.01),Gensini积分与血清Hcy、Lp-a、UA水平呈正相关(r=0.78、0.75、0.52,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Hcy、Lp-a、UA水平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cy、Lp-a、UA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高血清Hcy、Lp-a、UA水平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三个指标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1例作为冠心病组,病人血管狭窄程度50%;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病变者30例为对照组。将冠心病病人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IA)检测病人血浆IL-21浓度,分析IL-2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浆IL-21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IL-21血浆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血浆IL-21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但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IL-2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IL-21水平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HCY致冠心病作用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患者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狭窄程度计分.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HCY、IL-8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20.42±5.89)μmol/L vs (14.22±4.50)μmol/L](P<0.01)、[(101.93±21.23)μmol/L vs (69.91±20.15)μmol/L](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98±2.95)μmol/L](P<0.01)、[(43.98±15.02)μmol/L](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为[(21.75±6.23)μmol/L],高于双支病变组[(18.24±6.17)μmol/L],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14.82±4.01)μmol/L](P<0.01),双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IL-8水平分别为[(108.89±22.29μmol/L)]、[(90.59±12.59)μmol/L]、[(73.04±24.03)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患者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表明HCY与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8(P<0.01).结论 HCY通过激发炎性反应,导致IL-8水平增高,引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性质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6月-2017年3月诊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86例为观察对象,依据血浆Hcy的水平分为正常Hcy组(N-Hcy组,Hcy10μmol/L)和高Hcy组(H-Hcy组,Hcy≥10μmol/L)。入选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和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和冠心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比例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H-Hcy组的血浆Hcy水平高于N-Hcy组[(16.84±3.28)比(7.28±1.27)μmol/L,P0.05],H-Hcy组的Gensini评分、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比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N-Hcy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38,P0.05)。分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Hcy组血浆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84,P0.05),相关系数大于N-Hcy组血浆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系数(r=0.302,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脂、血糖、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浆Hcy水平是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B=1.525,β=0.363,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Hcy水平越高,Gensini评分、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40例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结果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肺炎衣原体IgG和IgM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IgG浓度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肺炎衣原体IgG浓度、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关,炎症、感染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冠心病、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AMI组、Ⅱ型糖尿病并发AMI(AD)组,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者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PPARγ、血脂、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各组间比较PPARγ水平,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UAP组、AMI组、DA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与单纯AMI组相比,AD组PPARγ降低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D患者80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并设正常对照组58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cy、BNP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AMI、UAP组及SAP组血浆Hcy[(26.72±4.62)μmol/L比(20.28±4.05)μmol/L比(15.34±3.93)μmol/L]、BNP[(480.27±70.84)pg/ml比(312.25±62.54)pg/ml比(215.78±68.27)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27±3.58)μmol/L,(35.14±17.12)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Hcy、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了解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支架置入数与血小板活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后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支架置入个数有关,置入支架越多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高活化状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加强了血小板的活化,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以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在冠脉循环中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冠状静脉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中MCF-6浓度,计算心脏局部分泌的MCF-6浓度(冠状静脉窦-主动脉根部浓度的差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D患者MCF-6浓度:外周[(294±40)pg/ml∶(265±40)pg/ml]、主动脉根部[(310±47)pg/ml∶(259±43)pg/ml]、冠状静脉窦[(384±42)pg/ml∶(271±37)pg/ml]、心脏局部分泌(74 pg/ml∶12pg/ml)的明显升高(P均〈0.01),冠状静脉窦MCF-6浓度明显高于主动脉根部及外周循环的(P均〈0.01);且在CHD患者,外周、主动脉根部与冠状静脉窦血浆中MCF-6浓度随CHD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以AMI组患者最高(P均〈0.01),分别为[(358±51)pg/ml,(366±48)pg/ml,(420±56)pg/ml]。结论:结果提示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有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CD163的表达情况,并对CD163与冠状动脉造影评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D163表达水平[(84.4±6.9)mi]明显高于UA组[(64.1 ±5.5)mil,P<0.01]、SA组[(46.7±6.5)mfi,P<0.01]和对照组[(22.0±6.1)mfi,P<0.01],U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S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107,P<0.01)、CRP(r=0.766,P<0.01)和LDL-C水平(r=0.749,P<0.01)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表达水平升高,CD163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水平、胰岛素抵抗状况及两者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43)、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1)、急性心肌梗死组(n=46),对照组为非冠心病患者(n=68)。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水平,按照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组血浆8-iso-PGF2α、HOMA-IR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随着冠脉受累支数增多,血浆8-iso-PGF2α、HOMA-IR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血浆8-iso-PGF2α、HOMA-IR的水平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36例入选对象CRP的含量。其中冠心病106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1)冠心病患中CRP异常升高率为67.9%;(2)SAP组CRP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USAP和AMI组较正常对照组CRP明显升高(P均<0.01);(3)AMI的CRP水平较USAP组更高(P<0.05)。结论:CRP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各项血脂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血清hs—CRP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d的血浆PTX3、血清h~CRP及各项血脂水平。血浆PTX3和血清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正相关(r=0.641。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线性相关(P均〉0.05);而血清hs—CRP对数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且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28、0.625、-0.312,P均〈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血清hs—CRP对数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和LDL—C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和LDL—C的(B=0.492,P=0.001:β=0.382,P=0.03)。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PTX3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LDL—C的相关性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20.
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对37例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1例急性心肌梗死和42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冠心病各组Fg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冠心病各组之间随冠脉事件的严重程度,Fg有增高趋势,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Fg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升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Fg浓度与急性期冠脉事件和ACS严重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