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以1%麻黄素和1%地卡因喷鼻腔及鼻咽部3次,充分麻醉和收敛鼻咽粘膜后,以30°鼻内窥镜观察咽鼓管口,吸除管口分泌物,将导管置入咽鼓管口,先向管内注入空气数次后注入地塞米松5mg,以空针推入少量空气后,再将全部药液注入鼓室。结果:275耳中治愈253耳,好转16例,无效6耳;治愈率9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疗效,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5-01~2010-12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246例(292耳)采取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例。结果:246例分泌性中耳炎经1~3次治疗治愈率95.5%,46例胶耳经本法一次治愈39例(84.8%)。结论: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旭东  李和安 《人民军医》2000,43(7):421-422
1995~1998年,我们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64例,采用鼓膜穿刺、咽鼓管量管注药、咽鼓管置管拍氧的三联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39例,女25例;年龄23~66岁。病史3~14个月,均为单耳发病,经反复鼓膜穿刺治疗无效。以耳闷、听力下降、耳鸣为主要症状。治疗前均进行鼓膜、声阻抗、纯青测听、鼻腔及鼻咽部检查。查体:鼓膜混浊(少数淡红色),鼓室压力曲线为C型16例,B型48例,纯音测听均为传导性聋,气导损失30~50dB。均除外鼻腔疾病及鼻咽部占位病变。1.2治疗方法配制三联药液(氧氟沙星029,地塞米松5mg,干扰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使用新型双腔鼓室和咽鼓管冲洗管,辅以曲安奈德冲洗鼓室、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来我科就诊的4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知情同意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5例36耳,鼻内镜下将新型双腔鼓室、咽鼓管冲洗管置入咽鼓管,辅以曲安奈德冲洗鼓室和咽鼓管;对照组20例30耳,行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予以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5耳(69.4%),好转5耳(13.9%),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22耳(73.3%),好转2耳(6.7%),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有效26耳(72.2%),对照组首次治疗有效21耳(7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痛、眩晕、鼓膜瘢痕、中耳炎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治疗组复发5耳(13.9%),对照组复发11耳(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双腔鼓室和咽鼓管冲洗管可以取样、抽吸、冲洗,将其置入咽鼓管,辅以曲安奈德冲洗鼓室和咽鼓管,可以起到清除鼓室及咽鼓管积液、消除肿胀、改善黏膜功能的作用,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与传统鼓膜穿刺给药法疗效相仿,但术后耳痛少,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接收的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4)给予鼓膜穿刺治疗,研究组(n =50)给予鼓膜穿刺+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旭东  李和安 《武警医学》2001,12(5):310-310
1997年以来 ,我们对经治的 6 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了“鼓膜穿刺 咽鼓管置管注药 咽鼓管置管吹入氧气”的三联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9例 ,女 2 5例 ;年龄 2 3~ 6 6岁 ,单耳发病 ,病史 3~ 14月 ,均经反复鼓膜穿刺治疗无效。以耳闷、听力下降、耳呜为主要症状。治疗前均进行鼓膜、声阻抗、纯音测听、鼻腔及鼻咽部检查。检查见 :鼓膜混浊 (少数淡红色 ,可见液平 ) ,豉室压曲线为C型 (16例 )、B型 (4 8例 ) ,纯音测听均为传导性聋 ,气导损失 30~ 5 0db ,所有病例均除外鼻腔疾病及鼻咽部占位性…  相似文献   

7.
江洁 《民航医学》1996,6(4):6-6
患,男,45岁,现役飞行员,1994年10月31日因右耳鸣、闭气一周首次就诊,检:双下鼻甲不大,右耳鼓室积液,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行穿刺抽液、注强的松反复治疗约半年,未见明显好转。1995年5月两次行鼻内窥镜检查,并活检一次,发现“右侧咽鼓管隆突粗大”,活检结果示“粘膜慢性炎症”。1995年7月行右鼓膜置管术,仍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eustachian tube surfactant,ETS)对气压损伤性中耳炎(barotitis media,BM)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经低压舱上升实验建立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动物模型。成功建模豚鼠30只,于建模后的第1天,左侧中耳内注入1ml人工ETS治疗,右侧对照注1ml生理盐水。结果 1wk后观察鼓膜状况、鼓室渗出、听阈恢复,人工ETS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 人工ETS对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刚  郭梦和 《人民军医》2003,46(3):173-174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致聋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对该病有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采用切开鼓膜放置T形通气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64例 ,疗效较好 ,现将其中资料完全的 4 8例 (83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4 8例 83耳中 ,男 32例 5 4耳 ,女16例 2 9耳 ;年龄 3 5~ 13岁 ,平均 6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就诊时间为 30d~ 2 5年 ,平均 12个月。术前曾分别接受血管收缩剂滴鼻、鼻腔负压置换疗法及咽鼓管吹张、抗生素、粘液稀释剂、激素、中成药 ,甚至鼓膜穿剌抽液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声导抗测试结果,探讨声导抗测试在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笔者就职医院门诊就诊诊断考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91人,行声导抗检查214耳数,分析其声导抗检查图像及鼓膜穿刺结果的相关性,研究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临床疑似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1人,共对214耳进行了声导抗检测,其中B型图像143例(130人),C型图像67例(57人),As图像4例(4人),对所有B型图像患者均进行了鼓膜穿刺,阳性数138耳(92.31%),C型图像患者中鼓膜穿刺阳性数为57耳(85.07%),As型患者阳性率为25%,各组得液率及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将进行鼓膜穿刺的患者分为得液组和未得液组,对比两组声导抗各项指标例如鼓室压、声顺值、耳道容积、及Gard、TW,两组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阳性率较高,且无创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初发初治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初发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接受单纯放疗的25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放疗+化疗的36例患者纳入B组,将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的19例患者纳入C组。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20例完全缓解、57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总缓解率为96.25%(77/80)。3组患者的总缓解率、2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33例(41.25%,33/80)。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单纯放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对初发初治鼻咽癌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贤  李学佩 《人民军医》2000,43(8):479-480
1996~ 1999年 ,我们采用鼻内镜明视下咽鼓管置管抽吸、注药、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2 6例 ( 2 9耳 )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18~ 62岁。病程 2个月~ 15年 ,以耳堵、耳鸣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发病原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 7例 ,鼻咽癌放疗后耳咽管狭窄 3例 ,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 11例 ,鼻中隔偏曲 2例 ,原因不明 2例。临床体征 :鼓膜呈琥珀色、黄色或混浊内陷 15例 ,鼓膜呈膨隆状 6例 ,可见液平面 ,活动度减低或消失 ,鼓膜增厚 3例 ,无光泽 ,鼓膜变薄并有钙化斑 2例。鼻腔检查发…  相似文献   

13.
1984年2月至1994年4月,空军总医院收治患中耳疾病的飞行员42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飞行员,年龄23-50岁,身体无其他疾病。中耳疾病种类如附表。二、治疗与飞行结论对卡他性中耳炎(共11例)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首先去除病因,全身应用足够量的抗生素,鼻内滴快麻液。其中对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者,依据中耳病变程度分别施以鼓膜按摩术与咽鼓管吹张术或局部理疗,均治愈。渗出性的中耳炎,咽鼓管通畅者,可用保守疗法治疗;咽鼓管狭窄者,应行鼓膜造孔术。照此原则治疗的3例,前者治愈;后2例,1例…  相似文献   

14.
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往往容易反复发作或成迁延性.对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措施,临床上的选择是各种各样的.其疗法是:抗生素,抗组织胺药,咽鼓管通气,鼓膜切开,穿刺抽液,腺样体切除,腭扁桃体摘除,鼓膜切开置管,诸如此类的综合治疗,其结果不一定有好的疗效.疗效的评定,着眼于肉芽型、粘连型中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增高,分泌性中耳炎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常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治疗。2011年10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自制改良管置入鼓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1例(23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胡秀珍 《西南军医》2012,14(5):729-730
目的比较丹参注射液与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31例和观察组(丹参注射液组)31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骨气传导差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骨气传导差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鼓室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患者康复速度也更快。  相似文献   

17.
王平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40-104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对其基本临床资料以及通过复诊、回访等确定的治疗效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结果:痊愈患者67例(74.44%),有效患者20例(22.22%),无效患者3例(3.34%).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可靠,这一术式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等优势,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殷朝兴 《人民军医》2002,45(10):608-609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鼓室置管等。近 2年来 ,我们用美国施贵宝大药厂生产的康宁克通 A注射液作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 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0例中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7~ 6 2岁 ,平均 2 8岁。左耳 10例 ,右耳 9例 ,双耳 1例。病史 10d~ 2个月 ,伴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2例。纯音测听 :语言频率气导损失 2 5~ 4 0dB ,平均下降 30dB。骨导在 0~ 10dB ,属正常范围。声阻抗试测 :鼓室曲线B型 15耳 ,C型 6耳 ,均经 2或 3次鼓膜穿刺抽液未治愈。穿刺抽液 :浆液性 14耳 ,胶状液 7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一种针对鼓室积液进行外科治疗的新技术-CO2激光鼓膜造孔术。26例患者中包括分泌性中耳炎34耳,鼻咽肿瘤放疗后鼓室积液4耳,咽鼓管异常开放症1耳。接受手术的39耳中同期置入鼓室通气管23耳,术后主观听力及纯音气导听阈较术前改善。作者认为LAM较传统鼓膜切开术有以下优点;(1)鼓膜切口精确度高,造孔直径可控性较好;(2)手术时间缩短,一般3-5min即可完成;(3)造口孔开放时间可达4-6周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合并中耳气压伤2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耳气压伤是高压氧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1994年1月~12月在我科做高压氧治疗者557人,发生中耳气压伤者36人,占6.46%。36例中资料较完整的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8~60岁。气压伤双耳14例,单耳6例。原因:感冒、慢性鼻咽炎11例、咽鼓管调压不当6例、陈旧性中耳炎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已愈合)1例。20例均有耳痛、耳呜。经耳科检查鼓膜腔积液8例、鼓膜充血鼓膜内陷7例、鼓室内少量出血2例、鼓膜破裂3例。2 发生中耳气压伤的原因 加压时中耳腔内处于负压状态,当中耳内外压力差超过12.0kPa,肌肉将无力使咽鼓管开放。如咽鼓管调压不当可出现耳痛、耳鸣、耳聋、眩晕、恶心,甚至鼓膜破裂。咽鼓管调压不当的原因是:①不能正确做咽鼓管调压动作,如吞咽、咀嚼、闭嘴捏鼻鼓气等使咽鼓管肌肉收缩的方法;②意识不清或昏迷;③咽鼓管通气障碍,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鼻甲肥大、息肉、肿瘤、咽鼓管肌张力不良、咽鼓管炎症、水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