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共20例,年龄43~85岁,平均74·7岁,对其X线、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均做了X线平片检查,4例做了CT和MRI检查,6例做了骨核素扫描。结果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中,先发现骨转移,然后查出原发灶者16例,先发现原发灶,然后查出骨转移者4例。其中成骨型转移16例,混合型4例。结论前列腺癌属于亲骨性肿瘤,极易发生骨转移,成骨型多见。临床上以发病年龄较大,多数先发现转移病灶,后发现原发病灶为特点。影像特点以骨盆和脊柱为主的向心性转移多见。X线、MRI、核素扫描相结合对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骨转移10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做CT扫描。结果甲状腺癌具隐匿病史,在骨转移病例,先发现骨转移,后查出原发灶者3例,7例在原发灶或甲状腺结节的基础上出现骨转移。甲状腺癌骨转移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多发于上半身的骨骼,表现为膨胀性囊状破坏区,呈大片状、地图样骨缺损,范围大、广泛为其特点。结论甲状腺癌可发生骨转移,以溶骨型为主,可有成骨性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骨转移10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做CT扫描。结果 甲状腺癌具隐匿病史,在骨转移病例,先发现骨转移,后查出原发灶者3例,7例在原发灶或甲状腺结节的基础上出现骨转移。甲状腺癌骨转移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多发于上半身的骨骼,表现为膨胀性囊状破坏区,呈大片状、地图样骨缺损,范围大、广泛为其特点。结论 甲状腺癌可发生骨转移,以溶骨型为主,可有成骨性转移。  相似文献   

4.
李建飞  马梓友  石贵宝  张宏 《吉林医学》2011,(29):6198-6199
目的:分析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X线平片、CT片和MR片进行分析。结果: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中,成骨型转移者5例,约占56%,病灶广泛累及腰骶椎、两侧髂骨、坐骨、耻骨。混合型转移者2例,约占22%,病变范围也较广泛,主要位于骶骨及两侧髂骨。溶骨型转移者2例约占22%,病灶位于腰2椎体者1例,并累及一侧椎弓根,位于右侧第11肋骨者1例,肋骨大部分破坏、消失。结论:X线平片、CT是检查骨转移的主要方法,MR是显示骨髓转移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癌成骨转移的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骨型骨转移是骨转移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原发癌多为前列腺癌,极少见于肺癌。国内外有关肺癌成骨转移的影像表现报道较少,以个案报道为主,尚未见有专题文献报道。笔者总结了本院15例明确诊断为肺癌并发生成骨转移患者的X平片进行总结和探讨,着重分析影像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红  周仲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76-3578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9例前列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q~1 110 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X线平片检查,观察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并与X线检查对比分析。结果:骨显像发现30例骨转移瘤,阳性率90.9%。其中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14例,占46.7%。4例为单发转移,占13.3%。26例为多发转移,占86.7%。X线发现21例,阳性率63.6%。二者符合率为66.7%。结论:核素骨显像有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骨的转移瘤并不少见。其原发灶多数来源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消化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不少病例临床及X线表现为骨转移瘤却难于找到它的原发病灶。骨转移瘤最多发生于各躯干骨,其次是股、肱骨近端,肺癌骨转移多发生于肋骨及肘、膝远端各骨,而转  相似文献   

8.
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47 例放射性骨显像中182 例各类癌症骨转移患者全身骨扫描的表现。结果 182 例患者中130例为阳性(71.4% ),分单发转移灶和多发转移灶。典型表现为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多部位放射性浓集灶。转移部位以肋胸部最多见。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有很高灵敏度,将其列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检查,对早期诊断、临床分析、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在治疗前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 18例病人中16例骨显像发现骨转移,其骨转移灶随治疗过程而变化.结论全身骨显像对于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骨诊断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47例放射性骨显像中182例各类癌症骨转移患者全身骨扫描的表现。结果 182例患者中130例为阳性(71.4%),分单发转移灶和多发转移灶。典型表现为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多部位放射性浓集灶。转移部位以肋胸部最多见。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有很高灵敏度,将其列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检查,对早期诊断、临床分析、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多发骨转移(86.84%)明显多于单发骨转移(13.16%);转移部位顺序依次为胸部、脊柱、骨盆、四肢骨、颅骨;核素骨显像检出率90.63%(29/32),MRI、CT及X线平片等影像检出率40.63%(13/32),结果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影像检查;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原发灶不明骨转移的患者应及时做转移灶的活检或穿刺,并辅以肿瘤标志物的参考以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全身明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在治疗前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 18例病人中16例骨显像发现骨转移,其骨转移灶随治疗过程而变化。结论 全身骨显像对于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99Tcm-MDP骨扫描病灶特点。方法 :306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99Tcm-MDP骨扫描,骨扫描不能确诊骨转移时再经CT、MRI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等进一步确诊有无骨转移。结果:30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99Tcm-MDP骨扫描阳性病例数为183例,最终确诊骨转移者129例;阴性病例数为123例,最终7例确诊为骨转移。最终经CT、MRI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等明确骨转移者总计136例,占44.44%。在136例骨转移患者中,99Tcm-MDP骨扫描诊断骨转移Ⅰ级病例数为59例,Ⅱ级病例数为31例,Ⅲ级病例数为46例。99Tcm-MDP骨扫描诊断骨转移总病灶数为648个,其中骨盆骨转移病灶数为197个(占30.40%);脊柱骨转移病灶数为163个(占25.15%);肋骨转移病灶数为125个(占19.29%);四肢骨转移病灶数为79个(占12.19%),其中股骨近端最常见为57个(占四肢骨的72.15%);胸骨转移病灶数为49个(占7.56%);颅骨及其他骨转移病灶数为35个(占5.40%)。结论:99Tcm-MDP骨扫描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分级的首选检查方法,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的病变部位依次为骨盆、脊柱、肋骨、股骨近端。  相似文献   

14.
肺癌骨转移胸部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3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胸部CT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肺癌骨转移瘤的CT影像资料,其中有普通X线摄影27例.结果 35例骨转移瘤中2 3例有肋骨破坏,共发现41处肋骨受累,20例椎骨破坏中胸部CT发现转移灶38个,还有1例为胸骨转移.结论 肺癌骨转移首先侵犯肋骨及椎骨,在观察胸部CT片时,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对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并分析骨转移灶数目,同时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后根据骨转移灶的数目将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减少或消失;保持稳定状态;增多;每一类型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规律。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是监测疗效的必要手段,可弥补血清PSA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骨转移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例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可疑痛变部位行常规MRl或CT检查。将WB-DWI与常规MRI/CT结果进行比较,再结合临床资料,评价WB-DWI显示骨转移瘤的准确性。结果WB-DWI共诊断67处骨转移瘤,漏诊6处,其中颅骨2处、肩胛骨1处、胸骨1处,腰骶椎成骨型转移2处:误诊2处,均为椎体血管瘤:发现2例肋骨转移,常规CT和MRI漏诊。常规MRl/cT共诊断69处骨转移灶,其中63处病灶与WB-DWI所见吻合。结论WB-DWI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全身骨成像方法,在骨转移瘤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苏玉玲 《海南医学》2013,24(6):842-844
目的评价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5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乳腺癌和肺癌以溶骨型骨转移为主,前列腺癌以成骨型骨转移为主。乳腺癌以胸部、脊柱和骨盆转移为主,在22例胸部骨转移中,包含10例肋骨和12例胸骨转移,且均以溶骨型转移为主;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以脊柱和骨盆为主。79处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最终诊断为17处良性病变,62处恶性病变;SPECT、SPECT/CT对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8%、98.4%,特异性分别为82.4%、100%,准确性分别为93.7%、98.7%。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骨转移瘤的常用方法,早期发现转移灶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但何种检查方法能更为有效地检出骨转移灶,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4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同时行MRI及SPECT骨显像检查的病例,并比较了SPECT骨显像、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鼻咽癌开始放疗后出现远处转移77例,探讨其转移的有关因素、临床特点、转移灶的治疗以及预后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放疗剂量及放疗位置与远处转移无关。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转移有关。癌细胞分化程度差和晚期病例易发生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是骨、肝、肺,骨转移又以盆骨、脊椎骨为多见。在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中,颈结转移的影响显著大于鼻咽原发灶;放疗前全身化疗防止远处转移的效果不肯定。对局部单纯骨转移灶放疗效果较好,能消除症状、提高局控,部分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99mTC-MDP全身骨显像16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红军  匡安仁 《四川医学》2005,26(11):1215-1216
目的通过全身骨核素显像,探讨前列腺癌转移病灶在全身骨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对165例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对病灶的部位分布作出分析。结果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为85%。在有骨转移患者中,发生脊椎转移占75%,肋骨和/或胸骨转移占64%,骨盆转移65%,股骨转移28.6%,肱骨转移11%。结论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特点是以中轴骨为主,多灶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