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武志春 《河北医学》2014,(12):2134-2135
遗尿症,是小儿5岁以后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不随意排尿,又称遗溺、尿床。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较为多见,大多为功能性;继发性遗尿常伴有全身或肾脏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33例总结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33人均为门诊病人。均为原发性遗尿(功能性遗尿),经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尿常规、脊柱X线检查)已除外癫痫、尿路感染、糖尿病、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其中男孩26例,女孩7例;年龄5—10岁28例,10岁以上5例;病程2个月至2年等。临床表现:经常睡中遗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醒后方觉,四肢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肢凉怕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年满3周岁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堂,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而排尿者,称为遗尿。轻者数夜1次,重者每夜1次或1夜数次。若迁延日久,可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消瘦萎黄等全身症状。属儿科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百会穴加针刺夜尿点治疗此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质增生,中医称为痹证,是农村常见、多见的病症之一.轻者有局部或全身的不适感,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笔者自1994年以来,根据“中医内科学”中痹证的治则基础上,自己配制的中药散剂,结合临床治疗各种痹证患者17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晓飞 《中外医疗》2009,28(19):56-56
遗尿是在睡眠中不自觉的排尿。常见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轻者数夜1次,重者一夜数次。如久治不风可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萎黄,乏力等症状。笔者运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遗尿症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遗尿是指尿床长达几年之久,缠绵难愈,睡中梦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自2007年8月-2011年3月,我们门诊共收治治愈顽固性遗尿21例,用加味缩泉丸合猪膀胱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均为证属脾肾阳虚,下元虚冷不固,失其水液调节之职.男12例,女9例.年龄9-14岁,中位年龄11岁.病程均为9-14年.均为每晚梦中遗尿,少则2次,多则3-4次,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畏寒,手足欠温,食欲不振,头发细少而黄,小便清长,或尿如米泔色,乏力,健忘,舌质淡,脉沉细迟.  相似文献   

6.
冯淑梅  王雷  王家凤 《吉林医学》2013,(34):7326-7327
<正>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是由于超敏体质者使用药物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较常见。可单发口腔黏膜,也可伴有皮肤受损。轻者无全身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伴有高热,甚至昏迷。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1]。2011年8月我院收治了1例重型药物性过敏口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太咽炎片为甲类非处方药,可做为药店店员向患者推荐或患者自行购买的对象。吴太咽炎片的功能主治为:养阴润肺、清利咽喉、镇咳止痒,主治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5年2月,在我店购药者中,已被确诊为慢性咽炎的患者。症状轻者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7-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岁。症状重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25-49岁之间,平均年龄37岁。1.2治疗方法口服吴太咽炎片,轻者1次5片,1日3次,连服20天,服用2个疗程。重者1次5片,1日3次,连服40天。服用4个疗程。叮嘱患者忌…  相似文献   

8.
风寒温痹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轻者有局部或全身不适感,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笔者自1998年7月-2004年6月自拟通痹汤治疗痹证9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本组8例患儿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9.6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3年;症状轻者遗尿每周2次,重者每夜3次以上,甚至白天在课间遗尿3~4次。伴随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易感冒,咳嗽、汗多、手足不温等肺脾肾虚之征象。舌淡、苔薄、脉细弱。温针灸:①取穴: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温溜。②操作:常规消毒,取一次性直径为0.35mm,长70~80mm毫针。中极针尖向下斜刺,其余穴位直刺,进针后提插捻转,得气即,在其针柄上插入长2cm的艾卷点燃,燃完后去灰取针。注意:避免烫伤皮肤。遗尿点:①取穴:手小指末节掌侧横纹中点。②…  相似文献   

10.
凡3岁后经常发生或5岁以后有时在睡梦中不自主地排尿者,称为遗尿症或夜尿症。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时经常遗尿,轻者数夜1次,重者可1夜数次为临床主要特征。先天不足,元气未充,肾气失摄[1];屡患咳喘、泻痢,或大病之后,肺脾俱虚,无权约束水道;湿热内盛,热郁化火,迫注膀胱,约束失司,而发遗尿。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以来,我以针刺后溪穴治疗面目神经麻痹多例,疗效甚佳.轻者一针即愈,重者二三次可愈.①临床症状:口眼歪向健侧,半侧颜面神经麻痹,口闭不严,口角流涎,患侧眼睑下垂,鼻唇沟消失或变浅.  相似文献   

12.
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常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鼻出血轻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鼻出血的病因可分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两类。局部病因: 1.外伤; 2.鼻中隔偏曲、嵴、距状突; 3.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 全身病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例如:  相似文献   

13.
洪少霞 《河北医学》2001,7(10):937-938
有机氟类毒鼠药对人类有极强的毒性。本文总结我院救治本病的护理经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5年 10月至 1999年 3月 ,我院共收治本病 19例。其中成人 14例 ,小儿 5例。 5例小儿为误服中毒 ,14例成人均为自杀目的服毒。服毒距就诊时间为 0 .5~ 3h。1.2 主要临床表现 :重者神志不清、昏迷 ;轻者意识模糊、烦躁或反复阵发性抽搐。抽搐持续数秒至十分钟。间隔时间 2 0~ 90 min。更重者大小便失禁 ,呼吸浅促 ,全身涅冷 ,紫绀等。1.3 转归 :经积极救治与全面护理 ,抽搐多在 4 h内停止 ,2~ 12 h神志转清醒 ,症状缓解。 19例均获…  相似文献   

14.
吴素平 《当代医学》2007,(19):111-112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1].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后果很严重,我科2004年5月到2005年12月共收治89例鼻出血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素平 《当代医学》2007,(10):111-112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1].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后果很严重,我科2004年5月到2005年12月共收治89例鼻出血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多数以急性发热和关节痛发病,临床以出现游走性的多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其轻者仅有关节酸重,轻度疼痛;重者则表现为多关节红肿、灼热、剧烈疼痛,或伴有关节腔渗液,并可伴有高热或中等发热等全身症状,以膝、肩、肘、腕、踝关节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主要是因颈脊柱的关节(后关节、钩椎关节)、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头部、颈部、肩部及全身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病情轻者出现一侧或双侧颈肩部、臂都、腕部或手指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肌肉萎缩、步态不稳甚至发生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海南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致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刚  覃西  巫翠萍  林琼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77-277,354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是一种生活史较复杂的兼性线虫,其成虫、幼虫可寄生人体消化道或其他器官,轻者无症状,重者引起消化道症状或全身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病过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曾收治一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致死病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口腔溃疡是以口腔粘膜反复溃烂、迁延难愈为主要临床表部灼热疼痛,进食尤其是食用固体食物时疼痛加重.一般无明现的常见口腔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轻者局部胀痛,重者局显的全身症状,而追踪其病史,往往有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大便不调等表现.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口疳",或"口破".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治疗后症状减轻。轻者临床仅表现为上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等,重者则有全身乏力,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