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位(复杂性)肛瘘又称难治性肛瘘,因瘘道穿越外括约肌深层且多有支管道,是肛肠科疑难病之一。国内外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分次手术和保留括约肌手术,但往往对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大或术后复发率高。亦有报道采用内口封闭,脱管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难以操作且易残留支管而复发。国内的治疗方法目前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独特的挂线疗法基础上,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疗法,取橡皮筋慢性切割作用,避免了一次性高位部分切开而致肛门失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核磁共振技术(MRI)扫描及一般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及术前一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检测结果为4例为单纯性肛瘘且均为肛管括约肌间瘘,46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37例为经肛管括约肌瘘,7例高位肛瘘,2例肛瘘术后改变且合并骶前脓肿及合并盆腔内多发脓肿)。与手术探查的结果相比,MRI诊断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为92.00%,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6.00%,术前MRI诊断准确率与手术探查较为接近,而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则较术前MRI扫描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MRI扫描在肛瘘内口、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00%、100.00%、92.00%,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00%、60.00%、58.00%,术前一般检查及MRI扫描在肛瘘内口位置的诊断准确率较为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诊断准确率方面,术前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一般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避免过多的肛门括约肌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前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宝鸡市陈仓医院肛肠科的62例高位肛肠瘘患者,手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判断瘘管分型能力的差异。结果: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高位肛瘘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检查准确率为93.55%(58/62),直肠内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4.48%(5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内口、主管、支管准确率更高,内口与支管检出率高于直肠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型检查结果比较,MRI检查总准确率高于直肠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直肠内超声,其中,经括约肌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应用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检查准确率更高,分型判断更准确,直肠内超声...  相似文献   

4.
保勇 《浙江临床医学》2001,3(8):584-584
复杂性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主瘘管的手术方法基本一致 :低位肛瘘采取切开法治疗 ,一般不会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高位肛瘘采用挂线法治疗 ,可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或减轻失禁的程度。但对支管的处理 ,方法不一。笔者采取对口引流法 ,并与切开引流法做对比 ,效果较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 :根据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会议制定的标准 :(1)低位复杂性肛瘘 :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口在肛门隐窝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与外口、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2)高位…  相似文献   

5.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例复杂性肛瘘,在术前进行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结果及术前一般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术前MRI在肛瘘内口、肛瘘主管和肛瘘支管及脓腔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100%和90%,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60%、60%和55%;在内口的显示上,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肛瘘主管和肛瘘支管及脓腔的显示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I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肛瘘内口的位置、主管及支管的走向,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避免过多的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诊断肛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0月4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在检查,将MRI结果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MRI诊断40例中单纯性肛瘘11例,复杂性肛瘘29例;高位肛瘘22例,低位肛瘘18例;括约肌间型18例、括约肌上型11例、括约肌外型7例、经括约肌型4例,与手术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4. 44%、84. 62%、87. 50%、50. 00%; MRI诊断主管、支管、内口、外口、脓肿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3. 98%、81. 25%、87. 50%、100. 00%、100. 00%。结论:高分辨率MRI诊断肛瘘准确、可靠,可提供比较全面的解剖及病理信息,帮助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肛瘘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杂性肛瘘患者18例,瘘管造影后行多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肛瘘定位、分型的准确性。结果多排螺旋CT准确诊断低位复杂性肛瘘1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其中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误诊为低位复杂性肛瘘,诊断准确率为88.9%;准确定位肛瘘内口29个,漏诊3个,定位准确率为90.6%;发现肛瘘支管38条,漏检3条,准确率为92.7%。结论瘘管造影后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充分显示复杂性肛瘘的立体形态,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概述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 %~10 %。所谓高位复杂性肛瘘系指其病变部位高而深 (病灶累及或超过肛直环 ) ,主、支管分布多而走行复杂 ,内或外口缺如不易辨认等诸多临床特点 ,高位肛瘘其解剖部位在盆膈肛提肌平面上方 ,具体的说是由骨盆直肠间隙或直肠后间隙 (即骶前间隙 )以及上部括约肌肌间隙的脓肿演变而成。由于部位深在 ,临床表现常隐避不易早期发现和确诊 ,而形成长期慢性的病程和病理特点 ;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远较单纯性低位肛瘘困难 ,手术操作难度大 ,若处理不慎 ,常可导致肛门括约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造成一定…  相似文献   

10.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痔科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患者病程多较长,且经历反复多次感染,瘘管走向复杂。盲目手术后易造成支道瘘管及无效腔残留。2次手术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损伤的概率。2000年5月以来,我们将泛影葡胺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造影,对临床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位肛瘘指瘘管在外括约肌1/2以上穿过外括约肌或肛提肌的一类肛瘘,包括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瘘和括约肌外瘘。治疗高位肛瘘的常规方法是挂线疗法,但挂线疗法治疗过程漫长而痛苦,并可使5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因此,至今高位肛瘘的治疗仍是肛肠外科的一个难题。为了改善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我院肛肠外科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高位肛瘘的手术治疗,使得高位肛瘘可以被一期切除,同时保留了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极大地缩短了高位肛瘘的治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复杂性肛瘘诊断中应用MRI、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查的1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MRI、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内口定位诊断效果、低位复杂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效果、瘘管分支或脓腔检出效果。结果:150例患者经手术检查确诊低位复杂性肛瘘7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78例,MRI检查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准确率均为100.00%,高于多层螺旋CT的97.22%、97.44%,但差异不显著(P> 0.05)。MRI对内口定位灵敏度97.81%、特异度92.31%、准确率97.33%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的92.70%、53.85%、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复杂性肛瘘支管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P <0.01)。结论:MRI、多层螺旋CT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均可有效区分不同类型复杂性肛瘘,其中MRI检查优势更为显著,对内口定位诊断的效能更理想,且复杂性肛瘘支管检出效果更好,临床可根据实...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肛瘘又称难治性肛瘘,其瘘管主要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及外括约肌的深层,占所有肛瘘的5%~10%[1].儿童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婴幼儿时期肛腺感染或小儿排便后家长擦拭不当,致黏膜破损感染后未及时手术根治,迁延所致.瘘管主要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常有深部死腔、支管,若手术不当容易导致肛门畸形、瘢痕狭窄、迁延不愈及黏膜外翻等,甚至造成肛门失禁[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可视化渲染重建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确诊为肛瘘患者67例的超声资料,术前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及三维超声可视化渲染重建,将三维超声诊断结果和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定位内口63例,内口位于括约肌间齿状线处57例,位于括约肌间齿状线处以上6例;(2)定位主管65例,其中括约肌间瘘32例,经括约肌瘘27例,括约肌上瘘6例;定位支管41例,支管走行变化多样。结论三维超声可视化可以较清晰地显示内口及瘘管的主管、支管的走行情况,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孟泳 《系统医学》2023,(13):191-194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破溃形成的一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的肛瘘走行复杂,复发率高,对临床治疗的要求更高,对于不少医疗机构仍是较大的挑战。本文对近年来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近年来能够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挂线疗法进行了综述,旨在探索更为适合患者、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疑似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初诊疑似为复杂性肛瘘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HR-MRI与直肠腔内超声(EAUS)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并以最终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R-MRI在疑似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92例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最终经手术确诊84例,HR-MRI检出82例,与手术相符82例;EAUS检出75例,与手术相符73例;HR-MRI诊断复杂性肛瘘的敏感度为97.62%、特异性为100.00%、准确率为97.83%;EAUS诊断复杂性肛瘘的敏感度为86.90%、特异性为75.00%、准确率为85.87%;HR-MRI对瘘管、支管及内口的确诊率与手术探测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EAUS对瘘管、支管及内口的确诊率(P<0.05)。结论 HR-MRI可提高疑似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率,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组织处肛瘘的行走、数目及内口位置等结构信息,对EAUS检查无法确定的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选择HR-MRI检查可优化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经直肠超声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组行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支瘘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对低位复杂性肛瘘及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65%和91.67%,对照组分别为53.85%和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三维超声技术能够清晰地展示瘘管走行、肛瘘内口位置以及支瘘与肛周括约肌的关系,其对肛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0 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6例经临床确诊的肛瘘患者采用3.0 T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明确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支管,有无脓肿、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根据Parks分型法分型;内口位置描述采取截石位时钟定位法,MRI内口显示位置与术中所见位于同一象限内认为显示正确。结果 (1)156例肛瘘患者的肛瘘主支Parks分型与手术探查分型符合情况:单纯性肛瘘119例,复杂性肛瘘37例,经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MRI诊断及术后诊断Parks分型结果分别为:括约肌间型87例/85例;经肛管括约肌型52例/54例;括约肌上型10例/11例,括约肌外型7例/6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70%、96.30%、90.90%和85.71%。(2)内口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情况:MRI诊断内口189个,术后诊断内口205个,诊断符合率92.20%。(3)MRI诊断肛瘘主、支管分别为196支、20支,术后诊断肛瘘主、支管分别为198支、24支,诊断符合率高于80%。(4)MRI诊断肛周脓肿74例,术后诊断肛周脓肿74,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3.0 T高分辨率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30例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6.7%;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肛门直肠瘘(肛瘘)系直肠肛管与肛门皮肤之间的感染性异常通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近期的肛瘘分类原则主要是按瘘道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我国于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统一标准分类法,即以外括约肌深部为界线,瘘道在此界线以上为高位肛瘘.高位肛瘘分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痿[1].我科收治1例高位复杂性肛痿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住院4个月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