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薄肌的营养血管、神经与股薄肌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股薄肌的营养血管和神经解剖结果表明,肌薄肌的主要营养动脉起于股深动脉占90.63%,起于旋股内侧动脉占7.8%,起于股动脉占1.57%,其中21例有辅助动脉1—2条,均起于股动脉和膝最上动脉,静脉汇入股深静脉.神经支配是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的神经血管门位于该肌外侧面近前缘的上1/3处,与耻骨结节和耻骨结节至股骨内上髁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6.38+0.1899X表示.并测量了起点的距离和血管长度.该肌的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较为恒定和集中,肌肉位置表浅,切取后不影响下肢功能,为理想的游离肌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4侧成人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支配、神经来源、血管蒂长度和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血管起于股深动脉占90.63%.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结论:股薄肌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较为衡定和集中.肌肉位置表浅,便于切取.是临床上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测了50具(100例)成年男性尸体股直肌血管和神经的分布。供应该肌的动脉为1—4支。该肌的神经来源于股神经。股直肌内下动脉、静脉及神经的外径均值都大于1毫米,因而能满足当前显微外科吻合技术的需要。结合外科,本文讨论了移植股直肌的手术入路及寻找至该肌的主要血管的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1970年Tamia首先用显微神经血管吻合术作狗的股直肌游离移植以来,股薄肌游离移植也已应用于临床。游离骨骼肌移植必须带有其营养血管和支配神经。 骨骼肌的营养血管来自邻近的动脉,分为主要动脉和辅助动脉。主要动脉是指与支配肌肉的神经伴行进入肌肉者,它和神经的许多分支构成一束,在每块肌肉恒定部位入肌,此进入处称神经血管门。辅助动脉是在肌  相似文献   

5.
带血管蒂的股薄肌瓣修复会阴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会阴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30侧成尸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神经 ,血管蒂的长度 ,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薄肌的血供主要由股深动脉的股薄肌支 ,血管蒂长(120 5±1.1)mm ,起始处外径(3.0±0.3)mm ,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结论 :以中、上段血管为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会阴部缺损 ,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6.
王春胜  田伟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1):55+60-55,60
隐神经是股神经最大的皮支,为单纯性感觉神经[1-7]。它自股三角内下降,穿内收肌管。于收肌管下端,与膝上动脉共同穿收肌腱板,在膝内侧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穿固有筋膜,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内侧。下降至小腿的下1/3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  相似文献   

7.
桡动脉起始与形态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 6 0岁左右女尸时发现其桡动脉变异 ,此种变异较罕见。其一 ,该变异的桡动脉在腋窝由腋动脉第三段发出 ,起点距第一肋外侧缘 35 .6 2mm ;该桡动脉与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等伴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 ,到肘窝内才分开 ;桡动脉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下方约 2 0 .0 0mm处发出第一条分支 -桡侧返动脉 ,后者在肱二头肌腱和肱桡肌之间向外上与桡神经反向伴行 ;主干继续下行在肱桡肌深面 ,然后后主干到达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之间、在行程中与桡神经浅支、桡静脉之间的伴行关系未见异常。其二 ,变异的桡动脉、肱动脉在臂中部管径有变异桡…  相似文献   

8.
正常情况下,闭孔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沿骨盆侧壁行向前下方,伴闭孔静脉和闭孔神经穿过闭孔膜进入闭孔管,出骨盆至股部,分前后2终支。闭孔动脉在骨盆内除分支至髂骨、髂肌、膀胱等处,尚发出一耻骨支,耻骨支沿耻骨后面内进,与对侧同名支及腹壁下动脉的耻骨支吻合。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左侧闭孔动脉变异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情况下,闭孔动脉通常起于髂内动脉的前干,沿骨盆侧壁行向前下方,经盆内筋膜与腹膜之间,输精管盆侧或子宫圆韧带自其内侧跨过,其上、下分别有闭孔神经和闭孔静脉与之伴行,至闭孔上方进入闭膜管,出骨盆至股部,分为前后两终支。闭孔动脉在盆内除分支至髂骨、髂肌、膀胱等外,尚发出一耻骨支。耻骨支沿耻骨后面内进,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 1985年 5月~ 1999年 3月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背侧、虎口、腕部软组织缺损 2 1例。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应用解剖骨间背侧动脉在前臂上段发自骨间总动脉 ,有 2条同名静脉伴行。在旋后肌下缘穿过前臂骨间膜上缘至前臂背侧。与骨间脊侧神经伴行 ,神经位于动脉桡侧。沿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肌之间向远端行走 ,沿途发出许多肌支和数支皮支营养前臂背侧皮肤。皮支以上段较多 ,约 3~ 9条且长而粗 ,下段少而细 ,皮支直穿过肌间隔和深筋膜 ,在皮下组织内交织成网 ,分布可达动脉主干两…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及光镜与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股薄肌的肌外血管应用解剖及肌内血管三维构筑的特点和规律。肌外动脉的入肌点主要集中于肌肉的上2/5~4/5段,其主要来源是旋股内侧动脉和股动脉的分支,属于节段性动脉的供应血管。肌内动脉依据其形态学特点可分为U型、球型、轴型和侧支型,并用扫描电镜复制出这四种形态的动脉。依据基础研究的结果,提出改进肌袢成形术术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因外伤、治疗不当引起的四肢皮肤缺损和骨外露较为多见,传统治疗困难。作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带腓浅神经的腓浅动脉皮瓣局部转移、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显微解剖腓浅动脉皮瓣,是以腓浅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属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血管类型,位于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腓浅神经经该肌间隙下降浅出。在肌间隙内,腓浅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在腓浅神经的前外方与之伴行。腓线动脉在胖骨小头下47.3mm,发自胫前动脉,根部外径1.0m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9和1.6mm,与胖浅神经紧密相伴。有2…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测50例比目鱼肌,发现:共有营养动脉312支,大多数(179支,占57.37%)从上1/3部入肌,但因动脉长度短(1厘米左右)、位置深,故作游离移植较困难;静脉均和动脉伴行,多集中于肌的上1/3部;神经都来源于胫神经,从肌的上1/3部入肌。血管神经入肌上缘处(即肌门)位于收肌结节水平线下  相似文献   

14.
坐骨动脉遗存极为少见,国内曾有四例报告,是大腿后部罕见的动脉变异。本文报告右侧坐骨动脉遗存一例,属于完整较粗的坐骨动脉遗存.观察:本例为老年男性,其坐骨动脉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其直径为0.5cm,无静脉伴行。本例坐骨动脉为髂内动脉后干的直接延续,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包在同一鞘中,位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之间。它在臀部经臀大肌深面,在股后部经股二头肌长头和半膜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肌肉移植中不同神经再支配方式的效果,本实验室复制了兔股直肌再植的动物模型。将该肌的止端、供应血管和支配神经均切断,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缝合动脉、静脉和止端。神经的再支配采用断端缝合(S组)、神经近端植入肌肉(Ⅰ组)以及断端缝合后将股内侧肌的神经同时植入股直肌  相似文献   

16.
犬膀胱肌内神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HE染色法研究犬膀胱。结果:犬膀胱呈球形,肌纤维呈编织状分布。膀胱底两侧均可见一神经干与动脉伴行形成血管神经束。两侧神经干在入膀胱前分出外侧支和内侧支。外侧支走行于输尿管外侧,内侧支在输尿管内侧与膀胱动脉伴行,它们在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发出数支次级分支进入膀胱。外侧支的分支与内侧支的分支于输尿管前上方有吻合,外侧支有一返支分布到输尿管。内侧支较细的分支分布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内、外侧支在膀胱壁内的分布,呈树枝样,沿膀胱纵轴走行,并以壁内神经节为纽带,交织成网状。左侧神经支明显多于右侧。结论: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也可用于平滑肌肌内神经分布的研究;支配犬膀胱的神经与动脉伴行;神经入膀胱处分支较密集,以壁内神经节为纽带,交织成网状;呈左侧优势分布;有分支分布于输尿管下段。  相似文献   

17.
解剖和观察了111具成年尸体(男76,女35)的第四腰动脉.1.第四动脉在椎间孔前方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2.腹侧支通常在腰方肌的后方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向外穿过腹横肌及腹内斜肌至腹壁外侧部;后支向后在髂嵴上缘伴随臀上皮神经,穿过腰背筋膜入臀部3.背侧支经骨纤维孔向后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下)支与腰4神经的后内侧支伴行,通过骨纤维管行向后内入多裂肌.外侧支与腰4神经后外侧支伴行向后外入骶棘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观察记录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以腋动脉为中心4支主要神经的解剖位置及变异,为上肢局部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07年12月-2009年3月行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67例,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胸大肌和肱二头肌交界部位放置,采集横断面图像,明确各组织结构位置及形态;使用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记录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在以腋动脉为中心划分的4个象限内的位置;记录腋动脉距皮深度及周围腋静脉数量。结果: 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均靠近腋动脉,在腋鞘内按顺时针方向分布在神经血管束中。正中神经(83.8%)主要分布在第Ⅳ象限(腋动脉的前外侧),尺神经(72.5%)主要分布在第Ⅰ象限(腋动脉的前内侧),桡神经(61.7%)主要分布在第Ⅱ象限(腋动脉的后内侧),且3支神经间相对位置固定。肌皮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89.2%),有10例(6%)肌皮神经位于腋鞘内,在腋动脉的头侧。有8例患者在腋窝处未找到肌皮神经。4支神经距离皮肤表面的距离由深到浅依次为肌皮神经(1.58±0.59)cm、桡神经(1.33±0.69)cm、正中神经(0.62 ±0.13)和尺神经(0.59±0.22)cm,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间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2支神经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7例患者中,47.3%腋鞘内静脉为2条,平均为(2.4±0.8)条。结论: 在腋窝顶点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围绕腋动脉按顺时针排列分布,其相对于腋动脉位置存在高度解剖变异。肌皮神经在腋鞘内外均有分布,腋动脉周围有多条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19.
一、肘部的解剖要点通过肱骨内、外上髁上、下二横指画二环形线即为肘部的上、下界。肘前区皮肤较薄,隐约可见一三角形凹陷,为肘窝。肘窝内皮静脉粗大浅在。头静脉行于外侧,贵要静脉行于内侧,肘正中静脉连于中间。前臂内侧皮神经伴贵要静脉下降。肱二头肌内方依次有肱动脉、二条肱静脉和正中神经。肱动脉发出尺侧下副动脉贴臂内侧肌间隔而行。肱动脉平肘横纹下1cm相当于桡骨颈高度分尺、桡  相似文献   

20.
用105例前臂标本,对旋前方肌的动脉和神经进行了观测。旋前方肌的血液来源于骨间前动脉终末段,以及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旋前方肌支。前者是营养该肌的主要血管,恒定出现,平均口轻成人为1.55±0.05mm,儿童为1.01±0.04mm。神经支配来源于骨间前神经的终末段。该神经与同名动脉伴行,在肌上缘处,多数(86.67±3.32%)位于动脉的桡侧,在下行中逐渐移至动脉的前面。该段平均宽度:成人1.20±0.04mm;儿童0.86±0.03mm。平均厚度:成人为0.54±0.02mm;儿童为0.39±0.02mm。骨间前动脉和神经的终末段皆在旋前方肌的中部深面分为浅、深两支。浅支穿深层肌纤维,走行于浅深两肌层之间,主要分布于浅层肌。深支下行于深层肌的深面,主要分布于深层肌的下部。对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年龄组、侧别及性别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