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版纳微型猪染色体显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肺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带、G带显带和银染技术,对云南版纳微型猪进行了染色体显带研究。测量了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结果表明,Ag-NORs定位于7号和10号染色体,版纳微型猪的G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相似,C带和Ag-NORs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张志芬  姜淼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0,2(4):203-205,214
目的:探讨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与反复自发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梁NOP技术,对反复自发注产患者夫妇和有正常史夫妇各30对的中期染色体核二形成区银梁点(Ag-NOR)和近端着丝粒梁色体银梁联合(Ag-AA)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自发流冰夫妇Ag-NOR数量和女性Ag-AA)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笔自发流产夫妇Ag-NOR数量和妇性Ag-AA次数分别为6.72,6.39和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5,86和0.31,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增高是引起反复自发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胃炎,胃癌患者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g-As二步法镀银法研究了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NOR)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浅表性胃为没有显著差异,而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患者的第14号染色体Ag-NOR频率减少,而第22号染色体Ag-NOR频率增加,由此说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可早期诊断出有胃癌风险的胃炎患者,使其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的方法,探讨了2、7、18月龄大鼠肝细胞rDNA活化的情况,以MAIS-300图象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肝细胞核Ag-NOR灰度、Ag-NOR面积及核面积,并以各组动物之Ag-NoR/核面积、Ag-NoR灰度/核面积进了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另外也测定了各组动物之ALT(谷丙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Ag-NOR染色方法的改进戴晓淳,王恩华,张莹(沈阳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110001)(沈阳附属口腔医院,110002)关键词嗜银蛋白;组织学技术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引起关注,认为Ag-NOR对区别肿瘤的良...  相似文献   

6.
对121例淋巴结针吸细胞涂片,进行银胶染色观察,将Ag-NOR分布形态分为五个类型,并复习有关文献。94.1%良性病变,Ag-NORs均数≤2。孤立型分布仅见于良性病变,在恶性病变中未发现。98.1%的恶性病变Ag-NORs均数≥2.1。Ag-NOR颗粒分布形态和平均数在细胞诊断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121例淋巴结针吸细胞涂片,进行银胶染色观察,将Ag-NOR分布形态分为五个类型,并复习有关文献。94.1%良性病变,Ag-NORs均数≤2。孤立型分布仅见于良性病变,在恶性病变中未发现。98.1%的恶性病变Ag-NORs均数≥2.1。Ag-NOR颗粒分布形态和平均数在细胞诊断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和银染技术检测胆囊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及Ag-NOR数目。40例胆囊癌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60%和52.5%,两者呈正相关,Ag-NOR分布表现为核仁型和颗粒型;高分化腺癌中ER,PR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Ag-NOR均数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和ER,PR阳性者主要表现为核仁型,反之为颗粒型。结果提示,ER,PR和Ag-NOR可能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对82例口腔粘膜急性恶性病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粘恶性病变Ag-NORs团块形态不规则,分布离散;Ag-NORs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和良性病变组,但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级的病性病主Ag-NORs计数无显著差异,与其生物学行为相一致。由此可见,Ag-NORs形态观察和定量研究有助于口腔粘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但对不同组织类型恶性病变的区分和分  相似文献   

10.
应用银以方法对11例正常胃粘膜、52例病变胃粘膜及6例淋巴转移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Ag-NORs均数随正常胃粘膜,肠化生、异型增生、粘液癌、腺癌、低分化腺癌的顺序而递增。癌组织分化越差,Ag-NORs均数越高。提示,Ag-NORs计数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判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象分析术及核仁组成区银染技术,对50例肾细胞病细胞核进行了多项参数测定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检测.结果表明,肾癌的各项参数和Ag-NORs数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细胞类型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DNA含量、核面积、核直径及Ag-NORs数量随病理分级或临床分期的上升而明显提高,在存活超过了3年与存活不足3年的病例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说明图象分析参数及Ag-NORs数量可为肾癌预后的判定提供辅助资料。进一步对肾癌DNA含量与Ag-NORs数量变化行直线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95例结肠腺瘤进行银染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观察Ag-NORs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在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细胞核内Ag-NORs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均有不同,随不典型增生1级→2级→3级程度的加重呈现等级性的变化。提示Ag-NORs4项指标定量研究对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分级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55例喉良性及恶性病变组织进行了Ag-NORs染色。结果表明喉癌组癌细胞内Ag-NORs颗粒形态、大小不等,散布于细胞核内,均值为3.29±0.63;非典型增生组上皮细胞内Ag-NORs颗粒大小不同,部分散在于核内,均值为2.11±0.34; 喉乳头状瘤细胞Ag-NORs颗粒大小均匀,多数位于核仁内,均值为1.72±0.17。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提示Ag-NORs计数对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检测癌前病变及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55例喉良性及恶性病变组织进行了Ag-NORs染色。结果表明喉癌组癌细胞内Ag-NORs颗粒形态、大小不等,散布于细胞核内,均值为3.29±0.63;非典型增生组上皮细胞内Ag-NORs颗粒大小不同,部分散在于核内,均值为2.11±0.34; 喉乳头状瘤细胞Ag-NORs颗粒大小均匀,多数位于核仁内,均值为1.72±0.17。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提示Ag-NORs计数对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检测癌前病变及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Q-520型图象分析仪对食管正常粘膜上皮、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及癌细胞分别测定每核Ag-NORs颗粒数、颗粒总面积,再用MPV-3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DNA含量。结果显示:Ag-NORs颗粒计数在三组性质不同的细胞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g-NORs颗粒总面积和DNA含量在三组细胞中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我们认为,核内Ag-NORs面积测定与DNA定量分析,在食管癌变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了解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定量指标,且有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对114例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结肠癌进行银染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形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Ag-NORs数量、大小和分布在结肠未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组与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管状腺癌随分化程度的降低,Ag-NORs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也发生等级性变化.结果提示,Ag-NORs形态定量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4项指标对结肠癌分型有一定意义,对管状腺癌分级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技术,对40例较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g-NOR数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5年病程(Ⅰ组)Ag-NOR数目为6.18±0.15/细胞16~10年病程组(Ⅱ组)为6.110.13/细胞;正常对照组为6.21±0.17/细胞。经统计学分析表明,Ⅰ0、Ⅱ组与正常对照组的Ag-NOR平均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rRNA基因的活性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Ag-NORs技术对27例混合瘤和20例恶性混合瘤进行观察,结果发现Ag-NORs颗粒在正常唾液腺、混合瘤、恶性混合瘤三组中逐级增多。各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混合瘤复发病例主无复发病例,提示Ag-NORs技术可作为良、恶性混合瘤鉴别诊断及混合瘤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核仁组织区银染技术对正常维吾尔、哈萨克及汉族共90例个体染色体银形成区(Ag-NOR)频率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联合频率的研究发现:正常维吾尔、哈萨克群体Ag-NOR、SAC、SAT的值均高于汉族群体(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维吾尔、哈萨克群体间上述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持了两民族遗传上的相近性。这与民族源和过去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对121例血液病的骨髓标本进行Ag-NORs染色与分析。根据染色颗粒的大小、形态和染色深浅,将Ag-NORs染色颗粒分成A、B、c三型,其中A型颗粒对于良恶性血液病的鉴别及恶性血液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血液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大而不规则且染色较深的A型颗粒为主,而正常人和良性血液病此型颗粒较少,以B型颗粒为主。NORs是一种遗传物质,它的变化比细胞形态的变化出现得早,所以Ag-NORs染色对于早期恶性血液病的诊断、MDS发展趋向、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