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均行手术治疗后,再生IL-2/LAK细胞治疗,结果CD4、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CD8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IL-2)诱导患者自体LAK细胞。使用LAK/rIL-2治疗3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2.2~3.1)×109/rIL-21.6×106单位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用B超、X线平片观察肿块变化。结果显示,1例癌肿块明显缩小(PR),1例肿块缩小(MR),1例肿块无改变(SD)。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除1例病人在治疗时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未见其他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术后应用白介素Ⅱ和LAK细胞治疗,与同期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术后未后行免疫治疗对比,随访18-30个月,结果两组在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术后复发率和1、2年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劳水聪 《广西医学》1997,19(2):316-317
IL—2/LAK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劳永聪IL—2/LAK细胞疗法(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是近年来问世的以免疫调节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证实LAK细胞在体内外均有广泛杀伤自体和异体新鲜肿...  相似文献   

6.
7.
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5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由健康人外周血制备LAK细胞,体外经rIL-2诱导、培养、扩增及其细胞形态学的情况。结果表明:LAK细胞培养1 ̄3天数目未见明显增加,从第4天起逐渐扩增;第15天可达增殖高峰,增加约16倍左右;培养3 ̄5天后细胞逐渐变大,表面不光滑,有指状突起,伸出伪足,细胞内染色质变粗糙,可见有丝核分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IL-2/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用于肿瘤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因大剂量IL-2可引起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对IL-2/LAK细胞治疗也显示了重要调节作用,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妹宾 《广西医学》1997,19(3):516-517
应用LAK细胞/IL-2治疗肿瘤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高干外科黄妹宾近年来,以LAK细胞(用淋巴因子激活的肿瘤杀伤细胞)/IL-2(白细胞介素-2)为代表的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科从1994年4月至1995年1...  相似文献   

11.
LAK细胞与rIL-2腹腔内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卵巢癌癌性腹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AK细胞治疗肿瘤患者国外多采用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LAK效应细胞的前体细胞。为获得大量LAK前体细胞,必须对患者进行反复全血白细胞分离。这既加重患者负担,又常引起许多副作用。虽然TIL可作为LAK样前体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从实体瘤分离TIL操作复杂,又消耗多种酶制剂。我们曾报道,从癌性腹水中分离淋巴细胞不但方法简便,且体外可以扩增并诱导出具有杀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男287例,女163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它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OM0267例,T2NOM0142例,T3期以上(含乃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个月~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肾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对于局限性小肾癌而言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对侧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晚期病人的作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虽然TIL可作为LAK样前体细胞应用于临床,但从实体瘤中分离TIL,操作复杂,又消耗多种酶制剂。我们曾报道,从癌性腹水中分离淋巴细胞,不但方法简便,且体外可以扩增并诱导出具有杀伤活性的LAK样细胞,并应用这样的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癌性腹水,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应用晚期肺癌癌性胸水中淋巴细胞作为LAK样效应细胞的前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7年3月诊治的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1w后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选择患肾切除术。结果5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错构瘤,无恶变。结论B超和CT检查对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有帮助;对肾错构瘤的治疗应全面考虑,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的现象已被广泛注意,但对TIL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只是近二三年才开始。这主要是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获得大量纯一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从而可进行TIL的活化,增殖,扩增的研究。我们用人rIL-2对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月~1994年6月,从621名住院病人中用双盲法随机抽取26例良性肿瘤和63例恶性肿瘤,进行血清铁蛋白(SF)的测定,73例健康献血员的SF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良性肿瘤、恶性肿瘤,SF均值分别为29.5μg/L、103.2μg/L、135.5μg/L.良、恶性肿瘤相比较,P>0.05,两者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进一步分析良、恶性肿瘤手术前后的SF,发现术后的SF值均高于术前.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结果并观察放射反应.方法 230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例,Ⅱ期36例,Ⅲ期113例,Ⅳa期80例).鼻咽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原发灶肿瘤靶区(GTV)照射中位剂量67.5 Gy(65.1~74 Gy),每次2.10~2.25 Gy,下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32个月).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远处转移),5例原发灶复发,2例颈部复发,16例远处转移.1年和2年的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94.6%;98.4%,91.4%;99.1%,97.9%及91.9%,85%.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有22.6%,44.3%,28.7%和0.9%.晚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3.7%,2级7.3%).结论 早期结果显示,IM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局部区域控制率较高,副反应低.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诊治方法,提高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提示移行细胞癌29例,其中G1级8例,G2级12例,G3级9例,低分化鳞癌3例;Rubenstein分期:T1期11例,T2期9例,T3期6例,T4期6例。结论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输尿管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尿NMP22水平的测定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应重视腹腔镜等在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体外的增殖特征及与自身PBL的比较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TIL在体外经rIL-2激活后可出现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rIL-2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核合并膀胱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泌尿系合并膀胱癌的临床资料。例1,男,60岁,肉眼血尿伴尿痛,有结核病史。入院后IVP示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轻度狭窄,膀胱镜检示膀胱内乳头状肿物,行全膀胱切除术。例2,男,56岁,肉眼血尿伴膀胱刺激症,膀胱镜示多发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例1患者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左输尿管末端结核。随访1.5年未见肿瘤转移。例2患者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膀胱结核。术后1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泌尿系结核合并膀胱癌临床上极少见,要重视临床症状,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处理肿瘤同时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