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为基础,加上魏晋名医记录,进行注释的资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生于刘宋元嘉29年(公元452年),卒于梁大同2年(536年)。陶氏生平著述极多,大部份属于道家的。医学著作亦有若干种,如《补阙肘后百一方》3卷,《效验方》5卷,《太清草木集要》2卷,《陶隐居本草》10卷,《本草经集注》7卷等。  相似文献   

2.
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尚志钧(中医文献研究室)明清以来国内外各家所辑的《神农本草经》文,皆出于《证类本草》白字,该白字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朱字,此等朱字即是陶弘景将当时流行多种《本草经》文字糅合而成。何以见得《证类...  相似文献   

3.
《本草经集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本草著作,今人对其研究较多,关于此书的原名,卷数,尚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笔者通过对《本草经集注》作悉心研究,另据《隋书》、《华阳谱》等资料以及《道藏》中新发现的资料考证出此书原名为《本草》、,卷数是三,其中,下二卷分为七卷,原名很可能是《本草经注》  相似文献   

4.
古本《本草经》佚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本草经).是古人托名神农所著(神农本草经)的简称。当时托名的不止一家,后因战乱损失,只剩下四卷本。梁·陶弘景序云:“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靡,干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四卷本(本草经)经过魏、晋名医增补,形成多种(本草经),它frJ在收载药物数目、三品分类、自然属性分类、药性寒热,主治内容多寡,均各不相同。陶弘景将诸家(本草经),统称之为“诸经”。在‘’诸经”中,四卷本(本草经)是最古的本子,其余都是名医增补的本子。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时,采用“苞…  相似文献   

5.
(四)《名医别录》的特点 (1)本书收录名医增录的药物,其中有很多药在古代文献中,是与《本草经》药物共存的,并无《本经》和《别录》的区分。前面讲过,古代《神农本草经》有很多种同名异书的本子。今日所讲的《神农本草经》,是指陶弘景选定载药365种的本子。其余的本子,包含有名医增录的资料,陶氏对这些资料,称之为《名医  相似文献   

6.
北齐徐之才撰有《雷公药对》,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引有《药对》。但徐之才死于武平三年(572),而陶氏在500年已完成《集注》。据考证,《纲目》所引“之才曰”资料,是徐之才《雷公药对》中古老的内容,并非徐氏修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草经集注》首次对《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所载的美容中药进行了注释,便于认识和临床应用。从品种、产地、修治、植物形态、中药形态、质量鉴别、扩大应用、使用方法及注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初步探讨了《本草经集注》对中医药美容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是用“苞综诸经”的办法,以诸经中最早的本子《神农本草经》药365为主,以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在诸经中增录的药物“名医副品”亦365种,编为七卷本《本草经集注》。由于历代本草序,把“名医副品”一词多加改动,从而产生一些误解:一是认为“名医副品”365种药来自一本现成《名医别录》书,二是认为《证类本草》“梁陶隐居序”为《名医别录》序。  相似文献   

10.
《本草经考注》继承了中国清代乾嘉学者"因声求义"的考据学方法。运用急言缓言说对《神农本草经》127例药名进行分析,由此探讨药物命名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书中急言、缓言训释材料的梳理和考证,认识《本草经考注》作者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其得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研究者对《本草经》王kai运辑本的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此书刻印于光绪甲子年,其底本为南宋王炎的《本草正经》等,结合《湘绮楼日记》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证实,王辑本完成于光绪十年,其所据底本为《政和本草》的明刻本,而非《嘉yuo本草》或《本草正经》。  相似文献   

12.
黄■辑《本草经》增补23条佚文汇考王家葵,孙启明在众多的《神农本草经》辑本中,黄辑本被公认为是剽窃之作。如范行准先生指出:“二孙辑本即被当时富商黄所窃,删去叙录,辑入《黄氏逸书考》中。”[1]黄抄袭孙星衍、孙冯翼所辑《本草经》时,为显示与二孙本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体例、文字综合考究的角度,将朱墨分书的《本草经集注》和《新修本草》残卷与有关传本作了比较研究,指出朱墨分书的残卷对甄别《本草经》佚文、确定《本草经集注》的编写凡例、研究《本草经集注》与《新修本草》及《证类本草》的异同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准确地辑复,进而研究和利用宋以前诸家重要本草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考历代综合本草,不难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即:我国古代本草学基本上采取累积方式,形同滚雪球一样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本草著作往往保存了旧本草的内容,並比原有的更加丰富完善,从而取代旧的本草。比如《本草经集注》出现后,《神农本草经》就失传了,《新修本草》出现后,《本草经集注》也就失传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出现后,宋以前的本草,甚至宋初期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也都失传了。然而不同的是,《证类  相似文献   

15.
梁陶隐居序云:“汉献(公元190~220年)迁徙,晋怀(公元307~312年)奔迸,文籍。焚糜,千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由此可知陶弘景所作《本草经集注》依据的是经过战乱后幸存的四卷本《本草经》。从陶本中还可看出,在汉献迁徙之前,和四卷本《本草经》相类似的《本草经》可能还有,只因战乱而遭损失。这些损失的《本草经》,多数是托名之作。所托的名字,都是先秦人物,如神农、黄帝、歧伯、雷公、扁鹊、子仪等。这可从《吴普本草》及汉代郑康成注《周礼》证实之。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序云:“自梁以前,神农、黄帝…  相似文献   

16.
一般文献说《子仪本草经》是先秦时书,通过古代书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书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子仪与扁鹊活动年代的矛盾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没有《本草经》存在,更无《子仪本草经》存在。汉以后书志所题《子仪本草经》,乃是汉人所伪托。  相似文献   

17.
《新修本草》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种的基础上 ,增加 114种编纂而成 ,其总数应为 84 4种。但《医心方》收载《新修本草》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 85 0种 ,比 84 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 ,即由于《新修本草》对 84 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 ,并加以说明 ,可以证实《新修本章》药物总数 ,并非用《本草经集注》730种 ,和《新修本草》新增 114种相加而成。  相似文献   

18.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我国目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两种重要中医古籍之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由于受时代风气与条件的影响,李时珍引书标注很不规范,存在同名异书、同书异称、人书混杂,等等混乱情况,造成对此书的理解及原文追溯方面的困难.因此,考察核准《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是各项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该书的阅读及准确追溯原始文献.本文以核准《本草纲目》所引医药古籍为例,指出目前该项研究必须统一计点及标注书目的标准,提出采用“据引解目”工作法,认为将史源学与目录学结合起来的研究法,是核准《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最可靠、最严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与医家师门内部相传的药物典籍不同,早期神农系的《本草经》出自于汉代神仙方士之手。书的撰述基于深厚的药物知识,又套入神仙、博物之说,学术上独立一格。成书后受到医界重视,一度成为公认的经典。但由于汉魏思想学术的转变,经典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可为发展的前景是不断整合新进药物知识,扬弃原先的求仙说,故而退回到医学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所据的古本经是四卷本<本草经>.梁陶隐居序云:"汉献(公元190~220年)迁徙,晋怀(公元307~312年)奔迸,文籍焚糜,千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