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Zheng Q  Tang Z  Xue Q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87-689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与肝细胞癌(HCC)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构建LCID20人肝细胞癌裸鼠转移模型(肝癌转移模型)40例,用PAI1试剂盒和PAI1单抗分别做酶活性检测和免疫组化,观测肝癌转移模型发展过程中PAI1的变化。结果肝癌转移模型从肿瘤发生早期(2周)至晚期(5周),血浆PAI1从62±18Au/ml增至154±07Au/ml,P<005。肿瘤组织中PAI1从04±01Au/mg增至08±03Au/mg;血浆中PAI1改变与肿瘤大小和AFP变化相关(r=09648和r=09544,P<005和P<005)。结论肝癌转移模型肿瘤组织及血浆中PAI1随HCC病程进展逐步升高。PAI1与HCC肿瘤增长和AFP升高有良好的相关性。PAI1与HCC侵袭性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扬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11):650-653
放射性核素 ̄(131)I标记抗人小扁豆凝聚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AFP-R-LCAMcAb)后,经裸鼠腹腔注射,能选择性地在裸鼠实验性人类肝癌模型(简称:人肝癌)肿瘤区积聚,裸鼠人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是裸鼠肝脏的5.2倍,而 ̄(131)I标记的正常小鼠IgG(mIgG)或游离 ̄(131)I却无瘤区积聚,且在荷瘤裸鼠体内呈均一性分布。 ̄(131)I标记单抗组γ照相均可清晰显示裸鼠所荷肝癌组织的阳性影象。实验发现, ̄(131)I标记AFP-R-LCAMcAb后治疗荷人肝癌棵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85%),其治疗效果优于 ̄(131)I-mIgG组、单纯核素组和单纯抗体组(46%、20%、7%、P<0.05)。结果表明,AFP-R-LCAMcAb对人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有希望成为肝癌放射免疫诊断及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3.
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抗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并观察其活性及疗效。方法 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b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5-Fu人血清白蛋白毫球〔HSA(5-Fu-NS〕偶联,制成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SC3Ab-HSA(5-Fu)-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 春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与大肠癌细胞SW1116的特异性结合。MTT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的体外杀伤性。于人大肠癌裸鼠模型上分别使用SC3Ab-HSA(5-Fu)-NS、HSA(5-Fu)-NS及5-Fu,检测三乾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SC3Ab-HSA(5-Fu)-NS具有单抗活性,能与大肠癌细胞特异结合;其体外杀伤SW1116细胞IC50值为24.6ug/ml,与HSA(5-Fu)-NS(345.3ug/ml)及5-Fu(325.6ug/ml)相比,明  相似文献   

4.
Endostatin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Endostatin 对高转移潜能肝癌LCID20 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LCID20 组织植入裸鼠皮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Endostatin、顺铂以及二者联合治疗。每5 天测量肿瘤的长短径。结果 2 mg·kg- 1·d- 1 的Endostatin 对肿瘤生长无作用,4 mg·kg-1·d- 1 的Endostatin 和1 mg·kg- 1·d- 1的顺铂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而联合用药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更强。结论 足量血管形成抑制剂可抑制肝癌生长;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诱导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 用裸鼠角膜制作微囊,将来自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ICID20(高转移)和LCID35(低转移)植入微囊。在裂隙灯下观察肿瘤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LCID20诱导的肿瘤血管在范围和条数上均高于LCID35。结论 高转移肝癌诱导肿瘤血管能力高于低转移肝癌,角膜微囊模型是研究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抗粘附药物防治早期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CDA-Ⅱ,β肽,丹参,蛇毒抗LCI-D20裸鼠人肝癌模型肿瘤早期切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疗效。方法 以LLCI-D20模型肿瘤接种裸鼠后16天,在肿瘤转移发生前行肝癌切除,术后皮下分别注射以上4种制剂,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5只裸鼠,接种后35天处死动物,观察动物体重,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7.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Ma J  Gong Q  Lin M  Xi Y  Wang M  Chen Z  Pei Z  Ma W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4-16
目的 探讨贩发性肝癌(PHC)的检出率,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方法。方法 对50例PHC患者,30例肝外恶性肿瘤9NHC)患者及30例肝硬化(LC)患者以甲胎蛋白(AFP)的检测为主体,配合谷氨酰转肽酶、α-L岩藻糖苷酶(AFU)、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DR-70^TM检测,比较优化组合,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AFP阴性的PHC患者中,AFU、γ-GT、TNF-α和DR-70^TM5项指标联合  相似文献   

8.
细胞分化诱导剂防治裸鼠肝癌转移复发的疗效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CDA-Ⅱ对裸鼠早期(转移前)和晚期(转移后)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效果。方法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肿瘤接种后,于转移发生前后分别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皮下注射CDA-Ⅱ。肿瘤接种后35天处死动物,记录动物体重、切缘复发、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早、晚期肝癌切除术后应用CDA-Ⅱ组动物体重较高,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累及脏器数均少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灶也小于对照组。结论CDA-Ⅱ对裸鼠早期和晚期肝癌切除术后的转移复发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对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和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eng G  Jiang Z  Liu Y  He G  X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59-762
目的评价纤维素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饲料组(A组)、肠内营养组(B组)和肠内营养加纤维素组(C组),每组10只。B组和C组为等氮和等热卡。它们分别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支持8天。术后第4天用5Fu化疗,第3和第7天分别测肠通透性(L/M),第8天测细菌移位、小肠和结肠的湿重、粘膜厚度、小肠的绒毛高度。实验前后分别测体重。结果C组体重丢失(-31±34g)少于B组(-66±52g)(P<005),而A组体重增加(49±43g),与B、C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C组的各项肠结构指标均优于B组(P<005);化疗后C组和A组的L/M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而B组的L/M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C组与A组的细菌移位率(20%)低于B组(70%)(P<005)。结论纤维素能保护5Fu化疗大鼠肠结构和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 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24 例相应HCC组织VE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 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283.33±263 .15) ng/L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147.04 ±132 .68) ng/L( P< 0 .05) 。Western Blot 显示,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是其对应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大鼠胫骨骨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大鼠胫骨骨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骨痂量的改变。方法 将10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T10-11脊髓横断+右胫骨骨折组和单纯右胫骨骨折组各50只。术后3、7、14、21、28d分批处死,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摄右胫骨X线片行骨痂评分,骨痂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CG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脊髓缶伤组3、7d,ALP均显著升高(P〈0  相似文献   

12.
纤维结肠镜检查指导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灌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文 《护理学杂志》1999,14(4):197-199
为研究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指导先天巨结肠结肠灌洗的临床价值,将70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病例分为对照组35例,按常规灌洗;观察组35例,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指导灌洗。两组病例手术方式均为Swen-son手术。结果,常规灌洗和纤维结镜指导下的灌洗效果、两组术后并发平均缩短2.1d。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以来,共为4例下睑恶性肿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下睑部分全层缺损的修复,采用鼻中隔粘膜软骨复合组织片及口腔粘膜游离移植的方法,以修复睑板睑结膜层,外层应用邻近带蒂旋转皮瓣覆盖,共同重建下睑。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成功的关键在于外层皮瓣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胫骨骨膜复合瓣逆行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病损合并局部软组织缺失的新手术。方法 通过对35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比目鱼肌血供和比邻关系,创作比目鱼肌内侧半肌、胫骨骨膜复合瓣逆行移位以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或新鲜粉碎性骨折合并局部软组织缺失,为8例患者施行手术。结果 临床疗效满意。8例中小腿创面完全愈合,骨病损分别于术后3~6个月愈者6例,6~9个月愈合者2例。结论 此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可靠,是治疗胫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吸收小夹板置入后的生物降解过程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5只,用裂钻将双侧颧弓截断,一侧用LactoSorb可吸收小夹板固定,另一侧用相同大小的小钛板固定作为对照。术后4、12、24周处死动物,每组5只,进行放射学、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4周时,所置可吸收夹板由透明变为乳黄色不透明状,体积较置入时膨大;X线及组织学检查见骨断端间有新骨形成,与对照组的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镜下未见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可吸收小夹板崩解为碎颗粒状,置入体积明显吸收,夹板轮廓仍然可辨;X线检查见实验组及对照组骨折线均消失,骨连续已完全建立;组织学检查见骨断端已由新骨连结。24周时,所置可吸收夹板已完全吸收,仅在骨孔内有可吸收螺钉残留;X线及镜下见两组骨折已完全愈合,为成熟的板状骨,形态学上无差异。结论 LactoSorb可吸收小夹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以崩解的方式进行降解,完全吸收约需半年。用于非承重或承重较小的部位,可提供与金属夹板相同的稳定性,且骨折最终愈合与金属夹板固定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液对体外循环(CPB)期间胰岛素抵抗和内分泌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GIK组和对照组各10例。GIK组于麻醉诱导后,GIK液按胰岛素每小时1U/kg体重持续静脉滴注,至主动脉阻断前滴完。在麻醉前、CPB前、CPB15min、开放升主动脉后5min和停机后20min采取血样,测定红细胞压积、血糖、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清新喋呤与大面积烧伤后内毒素血症及脓毒症的关系,对35例烧伤面积大于30%(30%~98%)患者的血清新喋呤、血浆内毒素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烧伤后第3天大多数患者新喋呤升高(P<0.05),但与烧伤面积无显著相关(P>0.05)。严重烧伤第2周以后内毒素血症患者新喋呤水平显著高于无内毒素血症患者(P<0.05~0.01)。同时,伤后第14,21天内毒素血症患者的循环内毒素与新喋呤呈显著正相关(第14天:r=0.368,P<0.05;第21天:r=0.439,P<0.01)。在整个监测期间,脓毒症患者(15例)血清新喋呤水平持续升高,伤后第14,28天与非脓毒症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提示烧伤可引起血清新喋呤升高,但与烧伤面积无关。烧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新喋呤的不断产生可能有显著影响。血清新喋呤的持续升高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在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浸润及分布情况,探讨免疫细胞在增生性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实验收集的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41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很少;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3个月时期瘢痕组织中分布广泛、密度高,6个月以后细胞浸润逐渐减轻,在增生性瘢痕发展至12个月时期时组织内这两种免疫细胞的浸润较少。提示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在瘢痕早期组织内的丰富浸润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及细胞外间质过度沉积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丹参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研究丹参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离体非循环灌注模型 ,观察乳酸林格液 (LR液 )中加入不同剂量丹参后保存大鼠肝脏 1 2h的效果。结果 丹参组 ( 60 0mg/g)肝组织ATP含量 ( 6.0 8± 0 .67) μmol/g及分泌胆汁量 ( 1 0 5.6± 1 2 .4) μl/h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52± 0 .31 ) μmol/g及 ( 57.4± 8.2 ) μl/h(P <0 .0 5) ,丹参组 ( 60 0mg/g)肝组织 2 ,3 二羟苯甲酸 ( 2 ,3 DHBA) ( 0 .1 54± 0 .0 1 3)nmol/g、2 ,5 DHBA( 1 .354± 0 .0 68)nmol/g及流出液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 38.4± 3.7)U/L明显低于对照组 ( 0 .2 4 5± 0 .0 2 1 )nmol/g、( 2 .1 0 5± 0 .0 97)nmol/g及( 76.4± 9.2 )U/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丹参可明显提高供体肝脏的保存效果 ,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与改善低温保存肝脏的能量代谢及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前足底创面不易愈合这一较棘手的难题,根据足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趾腓侧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已用于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认为:①本皮瓣血供丰富,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恢复足的正常行走和负重功能;②皮瓣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转至前足底各处创面;③血管变异少,手术简便,有利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