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我院肿瘤科近10年(1984~1993年)收治恶性肿瘤7576例,经病理证实为多原发癌13例,发病率为0.17%。男6例,女7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对多原发癌的手术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应遵循肿瘤外科探查原则,由远向近肿瘤处,有顺序及全面地探查腹腔各个脏器,只要有可能切除病灶,就要同时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2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按照是否并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T2DM之后或同时确诊)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依次为:消化系统210例(44.87%)、呼吸系统112例(23.93%)、女性生殖系统75(16.03%)、泌尿男性生殖系统19例(4.06%)、血液系统16例(3.42%)、内分泌系统14例(2.99%)、其他22例(4.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968)、高龄(OR=3.039)、糖尿病病程长(OR=4.383)、合并心血管疾病(OR=5.229)、胰岛素治疗(OR=2.492)是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较高,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男性、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治疗是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急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 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发热、颅内高压症及低血糖昏迷等。结论 采取迅速的诊治抢救措施 ,可缓解或稳定患者病情 ,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4.
多原发恶性肿瘤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我院肿瘤科近10年(1984 ̄1993年)收治恶性肿瘤7576例,经病理证实为多原发癌13例,发病率为0.17%,男6例,女7例,年龄28 ̄69岁,平均55岁。对多原发癌的手术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应遵循肿瘤外科探查原则,由远向近肿瘤处,有顺序及全面地探查腹腔各个脏器,只要有可能切除病灶,就要同时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5.
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消化道梗阻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痛并发消化道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67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消化道梗阻患者中,均予保守观察治疗,以后视病情发展选择手术、腹腔灌注化疗、胃肠减压、镇痛对症及心理疏导等治疗。结果67例患者发生消化道梗阻的原因与化疗用药、放疗、肿瘤复发及转移、麻醉镇痛药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根据发生的原因及病情需要,适当选择治疗方法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肥市属部分医疗机构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现状调查情况,为提高患者营养干预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查阅病历资料,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家族肿瘤史、肿瘤病灶转移、肿瘤分期、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合肥市属部分医疗机构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50例中85例营养不良,占24.29%。营养不良患者中中度营养不良占14.29%,重度营养不良占10.0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属部分医疗机构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与性别、吸烟史、饮酒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肥市属部分医疗机构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年龄、家族肿瘤史、肿瘤病灶转移、肿瘤分期、是否接受放化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肥市属部分医疗机构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患者营养筛查、评估及干预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经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原癌5例,食管癌伴其它消化道恶性肿瘤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1.8%。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在39~66岁,平均51岁。作者比较了X线钡餐、纤维内窥镜及术中刷取标本检查对消化道多原癌的诊断率,强调重视临床病史,术前仔细阅片。本文还结合文献复习,对食管多原癌及食管癌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诊断标准、诊断方法及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监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 418例恶性肿瘤念珠菌感染率为21.05%,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1.4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5.24%).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食道,占59.05%(62/10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住院时间、接受放化疗、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 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消化道发生率高,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急症的临床表现为治疗特点。方法:对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发热、颅内高压症及低血糖昏迷等。结论:采取迅速的诊治抢救措施,可缓解或稳定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腹腔内淋巴结、腹膜、肝脏转移为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 ,防止这些部位的转移对改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 1997年 - 2 0 0 1年采用双途径化疗 (静脉全身化疗加腹腔局部治疗 ) ,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36例。以评价疗效、毒副作用和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6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男性 2 5例 ,女性 11例。年龄 35岁~ 81岁 ,中位年龄 5 8岁。其中胃癌术后 2 5例、食管癌 1例、结肠癌术后 8例、直肠癌术后2例。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临床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成两组,对照组239例,观察组26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肝药,比较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并总结其临床表现以及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化疗后肝功异常156例(31.2%),其中对照组109例(45.6%),观察组47例(18.0%)。临床表现以纳差、疲乏无力和恶心呕吐为主。肝功能异常以ALT,AST、ALP、γ-GT、TBL、ALB升高为主。年龄、化疗疗程、有无联合用药、有无肝转移、有无病毒性肝炎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有关(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以转氨酶升高为主,未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程度和发生率均高于使用护肝药物患者,临床化疗的同时需要应用护肝药物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68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为3.1%,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60.3%)、消化道(22%)、泌尿道(10.3%)等,病原体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3.2% )、热带假丝酵母菌(14.7%)、光滑假丝酵母菌(7.3%)、克柔假丝酵母菌(5.8%).结论: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真菌感染以呼吸道部位最多、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1990—1996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成都市七区二县1990-1996年居民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15731例进行了分析,七年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48.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06/10万,死亡率有缓慢上升趋势。157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总数中肝癌死亡5013例占总死亡数的31.87%,居首位;依次为胃癌死亡4855例占总死亡数的30.86%;食管1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22/10万)死亡4855例占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9年10月~1998年11月收治1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DC)患者,就其诊断和外科手术选择予以介绍与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均经病理证实。十二指肠腺癌10例,肉瘤3例。肿瘤位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成都市七区二县1990─1996年居民中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15731例进行了分析,七年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48.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06/10万,死亡率有缓慢上升趋势。1573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总数中肝癌(死亡率为15.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65/1O万)死亡5013例占总死亡数的31.87%,居首位;依次为胃癌(死亡率为1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22/10万)死亡4855例占总死亡数的30.86%;食管癌(死亡率为11.05/10万,标化死亡率10.51/10万)死亡3587例占总死亡数的22.80%;肠癌(死亡率为7.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8/10万)死亡2276例占总死亡数的14.47%。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66.46/10,女性平均死亡率为29.29/10万;男女性死亡比值为2.26:1,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郊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45岁以上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大。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脑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2年1月1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增强MRI或CT显示,脑转移瘤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周边水肿明显,部分瘤体呈囊性病变。治疗上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手术、全脑放疗、囊性转移瘤穿刺、全身化疗等多措施联合的方法。19例患者的脑转移瘤病灶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14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全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6个月,1年生存率为57.9%。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脑转移瘤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多样,可采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54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50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经二次重缝愈合,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患有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高龄患者口腔恶性肿瘤的比例也在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该研究旨在评估80岁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39例80岁以上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1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4.3(80~9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占78.4%,均顺利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其主要修复方式为局部随意瓣(滑行瓣、旋转瓣等)、带蒂皮瓣[胸大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颏下岛状瓣(submentalental island flap,SMIF)等]及游离皮瓣移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及前臂游离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结论:年龄不是手术禁忌,根据术前评估和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决定手术方案的设计,80岁以上患者仍可接受彻底根治性手术和修复重建术,恢复外形和功能同期完成,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妊娠合并晚期恶性肿瘤有效的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妊娠合并晚期恶性肿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1岁。生殖器来源肿瘤5例,消化道肿瘤2例,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9例中常规产检5例,无产检4例。9例患者均为妊娠晚期发现恶性肿瘤且均有病理诊断。9例患者中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分娩7例;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出生后死亡2例,存活6例;产后接受抗肿瘤治疗4例,未接受治疗5例。随访截止于2021年4月,6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结论妊娠期特殊的生理变化使肿瘤确诊的难度增加,全面检查及多学科协作是治疗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并未明显影响胎儿的发育及存活。  相似文献   

20.
我院 198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消化道恶性肿瘤再手术 5 2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 31~ 6 9岁 ,平均 5 8.3岁。入选标准 :肿瘤复发 ,肿瘤所致的其它并发症 (梗阻等 ) ,特殊原因类 (如首次治疗不彻底或未切除等 )处理与肿瘤有关的手术 ,不包括第 2原发肿瘤(MultipleprimaryCancer) ,非肿瘤性原因的再次手术如吻合口瘘、造瘘口关闭术 ,切口裂开等手术。第 2次手术距第 1手术间隔时间为 1~ 6 5个月 ,平均 2 2 .4 5个月 ,其中有 1例曾在 1年内前后再手术 3次。首次手术的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