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出现头痛、心慌、面色苍白、多汗、血压升高及晕厥。我院1989年11月-2009年9月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8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良梅 《护理研究》2004,18(6):557-558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以外嗜铬细胞的非上皮性肿瘤 ,临床较为罕见 ,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 0 .3 8%。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出现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多汗和血压升高 ,B超、CT和尿香草基杏仁酸 (VMA)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目前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惟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关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l例患者术前行膀胱镜活检时引起高血压危象、大出血,经紧急治疗后择期手术切除肿瘤。其他3例经对症治疗后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2—14年,l例死亡,3例正常生存。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高血压发作。B超或彩超、CT及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肿瘤的依据,对于怀疑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病例不应做活检。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曹鹦娥 《全科护理》2011,(12):1066-1066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发生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瘤很少见,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0.38%。我院自1995年—2010年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病人4例,现将其术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8岁;病程8个月~36个月。均有排尿时或排尿后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虚汗等病  相似文献   

5.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尽管目前在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面己较成熟,但由于其具有与其他内分泌肿瘤并发、合并心血管等主要脏器损害、有时呈隐匿状态存在、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使手术、麻醉有一定的风险。1994年1月至2003年6月,本院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膀胱嗜铬细胞瘤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遗留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膀胱嗜铬细胞瘤约占膀胱肿瘤的0.1%,占嗜铬细胞瘤的1%,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尿和糖尿病,高血压可为持续性或发作性,特点是膀胱胀满时出现阵发性高血压、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头痛、出汗等[1],排尿过程中,症状可达到高峰,患者可发生晕厥,排尿后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7.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 ,较易误诊。由于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较为特殊 ,术前术中不正确的处理 ,可造成患者死亡 ,而且膀胱嗜铬细胞瘤恶性倾向率高 ,文献报道20.7 %~38.5 %[1 ,2] ,对于本病的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去年收治2例 ,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例均为女性 ,年龄36岁和52岁 ,1例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天B超提示膀胱占位而入院 ,另1例高血压2年 ,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3月 ,排尿时有时有心慌、胸闷、头痛、出汗等症状。膀胱镜检查 :肿瘤位于膀胱顶部和前壁 ,…  相似文献   

8.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由于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较为特殊,术前术中不正确的处理,可造成患者死亡,而且膀胱嗜铬细胞瘤恶性倾向率高,文献报道20.7%~38.5%[1,2],故本病的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去年收治了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例均为女性,年龄36岁和52岁,1例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dB超提示膀胱占位而入院,另1例高血压2年,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排尿时有时有心慌、胸闷、头痛、出汗等症状。膀胱镜检查:肿瘤位于膀胱顶部和前壁,呈…  相似文献   

9.
敖金文  刘成洪  王佳 《华西医学》2004,19(2):255-256
目的 :提高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 7年来收治的 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疗过程。结果 :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 ,最大 6cm× 5cm× 4cm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手术顺利 ,术后血压降至正常。结论 :排尿时典型发作、血尿、高血压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B超、CT、MRI、13 1I-MIBG为主要的定位诊断方法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发生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瘤很少见,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0.38%[1].我院自1995年-2010年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病人4例,现将其术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则多见于交感神经节分布区.膀胱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很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1,2].2011年1月,我们收治了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经精心个体化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为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5~57岁,平均35.4岁。3例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心悸,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4例,腹膜后19例,膀胱5例。 结果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门及腹主动脉旁,低回声,有包膜,可见无回声区,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多见出血及囊变,细胞胞浆丰富,结缔组织分割主细胞呈巢状;膀胱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黏膜下,呈均匀低回声,局部膀胱黏膜连续,瘤体内血流丰富,临床症状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细腻,瘤细胞胞浆丰富,呈片状细胞球样排列。 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理结构决定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肿瘤位于腹膜后,结合好发部位及多发囊变,术前应想到本病,肿瘤位于膀胱,临床病史典型,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均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左上纵隔内1例,左侧腰椎旁1例,膀胱内及两侧髂内血管旁多发肿瘤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变甲胍(^131I-MIGB)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静息型(有些文献称静止型)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极为少见,常误诊为膀胱肿瘤,若处理不当,围手术期极易导致高血压危象或低血压休克,病死率极高。本院近3年来共收治静息型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及病理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高血压患者2例,血尿患者4例;高血压及血尿症状均存在2例,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应充分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治疗上早期膀胱嗜铬细胞瘤治疗首先膀胱部分切除术,晚期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考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25例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急性发作,经紧急处理和细致、周到的监测护理,如期进行手术,均手术治疗成功。结论: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膀胱嗜铬细胞瘤较罕见。我院自1970年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术前均长期误诊,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性,58岁。血压偏高与间歇性血尿三年,经常服用降压药和止血药。无痛性肉眼血尿10天,伴有血块,因血块阻塞致尿潴留,于1979年10月入院。血压24/14.7Kpa。尿常规红细胞(+++)。膀胱镜:膀胱左前壁有3×8×3cm 乳头状肿瘤,无蒂,诊断为膀胱肿瘤。1979年11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中血压突然高达37/24KPa,术后血压降至正常,病理诊断: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后3年肺转移死亡。例2:男性,29岁。排尿后头痛20余年,  相似文献   

19.
膀胱嗜铬细胞瘤(膀胱嗜铬瘤)临床并非十分少见。我院近10余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嗜铬瘤中有4例为膀胱嗜铬瘤,占14%。典型病例应包括嗜铬瘤和膀胱肿瘤的症候群,然而临床上却有半数患者缺乏典型症状而不易及时作出诊断。本组4例均一度误为其它疾患。现将误诊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以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玲 《全科护理》2010,8(6):530-53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特征都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有关,严重病例发作时可导致死亡。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多数为单侧良性肿瘤,10%为双侧,10%为肾上腺外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症状表现为高血压以及高血糖、血中胆固醇浓度增高等代谢紊乱改变。手术治疗目前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手术风险较大。因此,提高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