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杂踝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 应用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治疗Danis-Weber分类C型踝关节损伤36例。结果 所有骨折于术后4~13个月均骨性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36例患者评分96~100分,平均98.6分。结论 复杂踝关节损伤需及时行内固定手术。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对皮肤条件不好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 ,评价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 应用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治疗Danis-Weber分类C型踝关节损伤 36例。结果 所有骨折于术后 4~ 1 3个月均骨性愈合 ,按AOFAS评分标准 ,36例患者评分 96~ 1 0 0分 ,平均 98 6分。结论 复杂踝关节损伤需及时行内固定手术。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 ,损伤小 ,固定可靠 ,对皮肤条件不好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创伤病理特点和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 .方法 1998~2008年,笔者对2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Maisonnuve骨折4例,Dupuytren骨折18例,Bosworth骨折2例)作了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7.3岁(21~ 6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骨折22例,内踝21例,后踝5例),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 24 例,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按Baird和Jack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91~100分)19例,可(81~90分)3例,差(0~80分)2例;平均84.5分(20~100分).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优良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 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绛损伤症状,末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 结论 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相似文献   

5.
李鹏斌  覃松  喻忠斌 《骨科》2013,4(1):25-27
目的观察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对30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 h~18 d。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45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3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使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的牢靠度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能维持关节稳定性,可早期、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1例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应用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获5~40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参照改良Baird及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片评价:优1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是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5~1994年共收治重度踝关节骨折脱位79例,其中手术治疗6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19~70岁,平均41岁。砸伤18例,挤压伤23例,扭伤21例。左侧24例,右侧38例。损伤按hange—Hanson分型:旋前外展型21例,旋后外旋型27例,旋前外旋型9例,垂直压缩型3例,无骨折踝关节开放脱位2例。 1.2 手术方法 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手术采用骨膜外内固定方法。内踝骨折解剖复位后采用自攻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三角韧带损伤者修补。外踝骨折应在外踝前上方沿腓骨向上切口,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钉尖必须穿过对侧胫骨皮质。踝关节水平以上位置较高的外踝骨折选用钢板或骨圆针内固定,在外踝部预弯成向外约15°角。后踝骨折超过关节面25%者,经后内侧切开解剖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垂直压缩型骨折采用经内踝骨圆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胫骨下端骨折,腓骨骨折皮质骨拉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5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4±4.37)个月。手术时间55~115(72.37±16.74)min,术中出血量15~45(33.06±12.73)ml。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无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深动脉等术中损伤;无拇趾屈曲异常、螺钉激惹、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8~16(11.8±3.2)周。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72~96(87.74±9.86)分,其中优41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4.6%(53/56);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5°~50°(39.4°±8.0°),背伸15°~25°(20.7°±4.6°)。结论 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易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踝关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胫骨远端骨折为高能量骨折,其治疗极为棘手,尤其对于开放性胫骨远端的治疗尤为困难。我们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共11例,骨折类型为局限于胫骨下端干骺端骨折或累及踝关节但关节面平整者,均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如患者存在腓骨骨折,则采用常规手术方法1/3管型钢板固定腓骨,之后作环形混合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抬高患肢,鼓励做脚趾的活动和踝关节的活动。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术后2两个月进行负重训练。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6个月)。开始负重时间为术后6周~12个月(平均3.9个月)。住院时间为14~60d(平均20.5d)。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10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没有骨外露。2例患者出现原伤口感染,经过换药治疗后感染控制,自行愈合。所有患者的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均未受限。拆除外支架时间为术后8~14个月(平均10.5个月)。拆除外支架后没有病例出现再次骨折。结论环形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