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佳良、郭广恭、宋文洪(山东省崂山县卫生防疫站)报道:本文对崂山县8家乡镇电镀厂进行了劳动卫生学现场调查。车间空气铬浓度:40个样品的测定结果为0.016~0.037mg/m~3;合格率100%。由此表明,镀铬使用的铬酸雾抑制剂,能有效的阻止铬酸逸出,是降低车间空气铬浓度的有效措施。对299名(年龄17—55岁,工龄0.1~15年,平均3.5年)接铬工人进行了体检。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电镀工人六价铬低水平接触情况及其接触途径。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以某电镀企业95名电镀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测定铬和六价铬水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研究对象六价铬个人接触水平和血铬水平,测定其工作场所桌面、工作服等表面六价铬污染量。结果该电镀企业非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的C_(TWA)均0.010,六价铬C_(TWA)的M为0.001 mg/m~3;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六价铬C_(TWA)的M分别为0.013和0.019 mg/m~3。7名镀铬工人六价铬个体接触C_(TWA)的M为0.017 mg/m~3。工作场所工作面六价铬污染量为1.6~7 860.2μg/m~2。电镀工人血铬水平M为1.29μg/L。镀铬组工人血铬水平高于非镀铬组(M:3.73 vs 0.87 g/L,P0.01)。非镀铬组工人中,工龄10年组工人血铬水平分别高于其他3个工龄组(P0.05)。结论电镀作业存在六价铬的低水平污染。直接镀铬作业和工龄是影响电镀工人血铬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电镀厂镀铬槽旁侧抽风效果评价许月霞(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所)报道:为防止铬酸雾的危害,14家电镀厂安装了镀铬槽旁侧抽风罩。我所对三家镀铬厂通过现场观测、采样、分析,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评价。调查内容:电镀厂镀铬槽旁侧抽风罩的设计形式、罩口风速...  相似文献   

4.
太原电镀厂铬鼻病10年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原电镀厂接触铬酸雾工人铬鼻病发病情况进行了10年动态观察,结果发现:铬鼻病86例,发病工龄最短5个月。并分析了作业场所空气中铬浓度历年监测结果,除1987年因生产不正常浓度较低外,蓁年份均严重超出国标4-89倍。根据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某电镀厂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电镀厂镀铬车间职业危害情况,对该车间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测定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并对车间9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镀铬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临床检查发现,铬作业工人鼻咽部自觉症状如鼻塞、流涕、鼻衄、鼻灼痛、嗅觉减退和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鼻中隔黏膜糜烂、鼻中隔黏膜溃疡、鼻中隔穿孔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工龄<10 a与≥10 a的2个工龄段,铬鼻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较明显,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电镀行业工艺离不开铬。近年国内文献报告乡镇企业电镀厂,由于缺乏完善的防护设施,铬鼻病的发病率较高。现将我县5个乡镇电镀厂镀铬工95人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电镀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提出预防对策,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电镀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车间空气铬酸雾浓度并对该厂23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厂区总体布局欠科学,生产设备简陋、陈旧,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无落实;测定铬作业点14个,采集样本84个,浓度范围0~2.332mg/m^3,合格点数5个,测定点合格率35.7%;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铬鼻病患者10人,发病率为43.5%,铬作业工人呼吸系统、鼻咽部自觉症状的出现率和鼻部阳性体征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电镀厂铬作业危害较严重,应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镀行业在我省分布较广,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以鼻部损害为主,且主要与接触铬酸盐电镀液有关[1,2]。铬鼻病已被国家列为职业病[3]。为了进一步了解正常人尿铬含量与镀铝工人尿铬含量的区别,以及职业性接触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正常人尿铬、镀铬工人尿铬及车间空气中铬含量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测定对象1.1接触组镀铬工人124名,其中男91名,女33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0岁。作业工龄1~28年,平均工龄7年。对照组选择未接触铬的健康人员,包括干部和工人共41名。其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  相似文献   

9.
报道:为了解我乡镇电镀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我们于1992午7—8月份对33家镀铬工厂的生产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作业工人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1)作业场所空气中铬酸雾浓度为0.005~0.140mg/m~3,几何均值为0.099mg.m~3,其中超过国家标准(0.05mg/m~3)者有2家。(2)对332名镀铬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其中有自觉症状者占52.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铬酸雾致接触性皮炎的职业性病因。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维生素C溶液确认致敏源的化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镀铬操作人员前臂前区、颊部、颈部均沾染的铬酸雾,在槽盖推开后吊入、吊出工件,操作镀铬机时手臂前区皮肤接触的铬酸雾质量浓度最高。降低镀铬车间内温度至28℃以下,镀铬槽盖增加条缝式吸气罩,调整操作方式后,未见新病例的发生。 结论 操作岗位空气中六价铬质量浓度超标,夏季出汗量大,铬酸雾接触时间长是造成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铬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和粘膜方面。近年来,我们对173名镀铬作业工人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防护设备及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主要有害气体有铬酸雾和酸雾,其生产过程为:毛坯打矽→除油→酸洗→上挂具预镀铜→光亮镍→镀铬→送检。 我市电镀行业在70年代中期兴起,生产车间基本上都有自然通风和吸风装置,镀铬槽旁大都有槽边吸风装置或槽液面施放塑料球,F53泡沫覆盖电镀槽液表面。 镀铬作业往往与其它作业在一个大车间内操作,因为,车间内设有镀铬、镀铜、镀镍等多种电镀槽,一般无分隔装置,所以,铬酸雾和其它有毒气体对车间内工人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电镀行业中由于铬酸雾的治理效果差而引起鼻中隔穿孔,我厂近三年来对预防铬酸性鼻中隔穿孔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简要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及现场调查 1958—1960年我厂电镀仍为手工吊镀,装有吸风设备,镀铬槽边操作点铬酸浓度为54.2mg/m~3。对这三年中从事手工吊镀25名工人检查,发现铬酸性鼻中隔穿孔18例,占72%。发病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年,平均1年半。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某树脂厂接触较高浓度氯乙烯单体的10名氯乙烯反应釜操作工,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纽胞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分析。10名工人工龄为4~12年(平均6年),工人除有头晕、头痛及记忆力减退外,余无特殊阳性发现。历次生产岗位氯乙烯单体浓度测定波动范围为9.36~2706.30毫克/立方米,平均浓度358.20毫克/立方米。10名氯乙烯操作工为观察组,另选12名无毒物接触史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接触苯(工作场所空气中苯蒸气浓度300±10毫克/立方米)的85名孕妇,年龄20~40岁,工龄1—22年。分为两组,第一组46名为人工流产者,于静脉采血的同时收取胚胎测定含苯量。第二组39名,于分婉期从静脉和脐带采血测定苯含量.此外还用30支大鼠先在苯浓度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某厂48名接触二氯甲烷的职工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48名接触工人中,男31名,女17名,年龄27~46岁,接触工龄1~25年(平均14.7年)。生产岗位空气中二氯甲烷浓度200~400毫克/立方米。对照组为该厂职工子弟学校51名教师。取静脉血0.5毫升,肝素抗凝,以3%  相似文献   

16.
电镀行业中使用的重铬酸钾在电镀过程中,主要通过电解阳极产生三氧化二铬污染车间空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高浓度铬对局部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但低浓度铬能否影响工人健康,作者等曾作过多次调查,结果发现,对工人上呼吸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为进一步研究低浓度铬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对1975—1982年的14家镇办电镀厂的38名镀铬工人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盐酸雾致牙齿酸蚀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酸蚀症是长期接触酸雾或酸性气体产生的牙齿病变,多见于接触三酸(硫酸、硝酸、盐酸)酸雾工人。为探讨盐酸雾致牙齿酸蚀作用,对我局化工厂氯化铝车间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方法1.1 调查对象氯化铝车间接触盐酸雾工人77人做为接触组,年龄19~52岁,平均32.5岁。接酸工龄10个月至14年7个月,平均7年10个月。不接触酸雾的医护、办公人员31人做为对照组,其年龄、性别构成与接触组相近。1.2 诊断标准牙齿酸蚀症诊断分度采用国内郑麟蕃的分级标准。2 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电镀铬过程中,可逸散出大量铬酸雾直接危害工人健康,又损失了铬酸酐(C_rO_3)。本文对某厂电镀车间采用槽边吸风、铬酸雾净化回收和槽内加用F_(53)铬酸抑雾剂等综合防护措施以来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如下。内容和方法某厂电镀车间是1974年建成投产,使用铬酸酐为原料,电镀大,中型机器部件。为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先后在槽旁安装机械吸风,塑料网格式铬酸雾净化回收器,以及在槽内加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厂生产的F 53B型铬酸雾抑制剂,使车间空气铬酸雾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以下,从而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保护了身体健康,电镀车间有工人  相似文献   

19.
镀铬作业铬鼻病调查徐颖,肖振彬,董宏彬,许贵新,闫 鸾,赵彩莲,李登贵,赵玉芹为了解镀铬作业职业危害的现状及原因,对某地、市7个镀铬厂(车间)做了调查,结果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对工龄大于1个月的镀铬工人进行了职业史、内科、五官、血常规、尿常规、尿铬测...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七年,我们对全县八家乡镇企业的电镀厂105名铬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检出铬鼻病41人(患病率39%);其中溃疡型38人,穿孔型2人,糜烂型1人。我们对其中的35名(溃疡型33人,穿孔型2人;男19人,女16人;17—42岁)进行了治疗。在治疗中大部住院,所用药物为胎盘组织液、维生索B_2、复方SMZ以及1%呋麻液。经治患者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