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筒注射技术消除上腔静脉伪影的作用。方法:18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速注射对比剂后立刻以相同流率注射30~50ml生理盐水。评价上腔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质量分优、良和差3个等级。结果:本组中CT冠脉成像质量优者占85%,良占14%,差占1%。结论:通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消除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潴留对比剂而产生的伪影,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对比剂浓度选择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将51例行冠状动脉CTA筛查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300 mgI/ml、370 mgI/ml、400 mgI/ml浓度的对比剂,以相同注射流率(5 ml/s)行增强扫描,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 结果 370 mgI/ml、400 mgI/ml组冠状动脉强化明显高于300 mgI/ml组(P<0.05),370 mgI/ml组与400 mgI/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血管的图像质量3组间无差异. 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时,300 mgI/ml、370 mgI/ml、400 mgI/ml 3种浓度的对比剂在注射流率相同时均能满足诊断;在使用高浓度对比剂时,可适当降低注射流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50ml;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4比例混合注射20~30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2组99例,第1时相及第3时相注射方案同B1组,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比例为7∶3,注射20~30ml。注射速率4.5~5.0ml/s。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右心室壁及肺动脉显示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伪影较明显。B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壁评价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优于B1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显示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B2组肺动脉显示率约63.64%,高于B1组。结论:3种注射方案均可提供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双时相注射可较好显示右心室壁及肺动脉,但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较明显。6∶4比例的3时相注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最小,但右心室壁显示较差,基本不能观察肺动脉。7∶3比例的3时相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可进行右心室评价,但肺动脉显影不可靠。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常规固定对比剂注射方案和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和流率技术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对比剂应用方案,方案1:固定对比剂用量(70ml Iopamidol 370),方案2:依据患者的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0.8ml/kg)。100位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人/组),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对比剂方案。对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5分优,1分差),并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处测量对比剂增强水平。统计分析两种方案下的图像质量、对比剂增强水平和对比剂用量。结果:方案1和方案2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7±0.23和4.24±0.18,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剂平均增强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方案1增强水平为(446±75)HU,而方案2为(387±69)HU。对比剂用量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0ml和53.1ml。结论:与固定对比剂应用方案相比,在冠状动脉成像中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技术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能够显著降低对比剂的用量,同时有助于获得更佳并且更为一致性的对比剂增强水平。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对比剂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单次心跳内采集数据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时低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131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病例分为3组,A组对比剂剂量为0.8ml/kg,注射流率4.5ml/s;B组对比剂剂量0.7ml/kg,注射流率5.0ml/s;C组对比剂剂量0.6ml/kg,注射流率5.5ml/s。所有病例心率均<70次/分,单心跳采集心脏数据。分别在主肺动脉干、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内选择相同的兴趣区测量其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动脉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C组主肺动脉干CT值为(185.40±46.74)HU,强化程度最低,与A组和B组[分别为(225.77±79.69)和(216.79±51.06)HU]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显著降低单心跳扫描患者对比剂用量,并保证冠状动脉足够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荆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冠心病的1000例病人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检查的1000例病人中380例(38%)有壁冠状动脉存在,其中314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32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13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21例为多支病变.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心率及屏气等方面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估率良好,然而受到患者或扫描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伪影,分析伪影成因不仅可改善图像质量,还有利于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朱应礼  徐益明  朱昭环   《放射学实践》2009,24(4):396-39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冠心病患者同期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745个冠状动脉节段MS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率≥500%)MSCT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钙化对其影响。结果:5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58个节段因运动伪影(27个节段)或管壁严重钙化(131个节段)无法进行血管评价。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7.7%。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2%、68%、9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比剂剂量对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66例256层冠状动脉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成像患者[体质量指数(BMI)<30,心率50~80次/min],将其按注射碘海醇350剂量分为3组,<1.0 mL/kg(105例)、1.0~1.1 mL/kg (111例)及>1.1~<1.2 mL/kg(150例)。由3位评估者以优、良、可、差4个等级分别观察不同对比剂剂量组及组内3种不同心率(≤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图像质量。结果3组不同注射对比剂剂量组间优秀图像、优秀良好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 >0.05)。3组不同注射对比剂剂量组内的心率改变对图像质量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低心率者(≤60次/min)图像质量优于心率较快者(71~80次/min)。结论正常 BMI,正常心率者进行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 CT 成像对比剂剂量(0.9~1.2 mL/kg)不影响成像质量,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9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分段评价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病变.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评价741段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97.7%、76.9%、94.8%.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联合成像中的动脉分级能力及图像质量效果.资料与方法 搜集1183例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联合成像患者的资料,按对比剂注射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708)和常规剂量组(n=475).观察容积重建图像上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颈内动脉岩骨段至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最大密度投影上血管质量评分判定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头颈部动脉血管及脑内较大分支在容积重建图像上显示良好,且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多数血管显示清晰,边缘光滑锐利.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段血管的显示率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在CT头颈部联合成像上可以很好地显示颅内血管,且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疑有肾动脉病变患者按随机分类法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而后行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每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进行比较;对图像按优、良、差作3级评价.结果 3组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均>2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显像在3组病例中均能达到优或良,合计优良率均为100%(20/20),图像评分上3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图像,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索多期双流速注射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4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其中,12例(A组)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生理盐水,12例(B组)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比例为60∶40).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测量两组升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右心室的CT值,评价冠状动脉的显示、右心室的均匀性及左心室室壁的显示.结果 经Kappa检验,两名医师均有良好的组内、组间一致性(K>0.75).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秩和检验,在冠状动脉的显示和右心室的均匀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室壁的显示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可以更好地显示右心室心腔和左心室室壁,而不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连续3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6岁)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64SCT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横断面重建。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讨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396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385节段,可评估率为97.2%。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2%、94.56%、89.44%和96.88%。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5.90%。结论64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为无创性心血管常规检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成为当今医学界所关心的非介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但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除了与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自身条件密切相关,患者的心率越慢,成像质量越高,心率>65次/min时可造成图像质量下降[1],而患者不安的情绪如紧张、恐惧、忧虑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作者通过对观察组16例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总结心理干预对控制心率和维持其稳定性的作用,从而提高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小儿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1例小儿患者行64-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6例同时行DSA检查.结果 21例行64-SCT小儿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12例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右冠状动脉双开口3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主干共干起源于主动脉右窦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右冠状动脉共干起源于主动脉右窦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1例左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但所有冠状动脉均匀性迂曲增粗,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右冠状动脉迂曲增粗并伴有多发侧枝循环.6例患者为川崎病伴发冠状动脉单发或多发瘤样扩张.3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所有同时行DSA检查的患者,除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主干的1例患者DSA诊断左冠状动脉缺如外,其余5例其诊断结果与64-SCT诊断结果相吻合.结论 64-SCT是一种小儿冠状动脉疾病无创的、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触发阈值及延迟时间.方法 将120例未患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者按触发阈值100 HU、120 HU、140 HU、160 HU、180 HU、200 HU分为6组,每组20人,分别对肝动脉行智能追踪技术(SureStart acquisition)法、门静脉及肝静脉期采用动脉扫描结束后间隔20 s、40 s时延迟成像法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同血管的三维重建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当触发阈值为120 HU肝动脉优良率最高(95%);当时间间隔为20 s时门静脉的优良率最高;当时间间隔为40 s肝静脉的优良率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建议的扫描条件为肝动脉触发阈值120 HU,肝动脉成像后间隔20 s及40 s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成像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