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宝安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宝安区0~6岁且家庭在深圳市居住一年以上(包括流动人口)的2388名儿童为肥胖症调查对象,经体格测量筛查出的所有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非肥胖症儿童按照1∶2配对正常体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检出肥胖症儿童107名,检出率为4.48%;男女儿童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65,P>0.05)。不同年龄组肥胖症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9.34,P<0.01)。肥胖症相关因素有儿童食欲、进餐速度、家长对儿童食量看法、体型看法、肥胖症的看法及父母亲体重、母亲孕前体重、母亲分娩前最后体重及出生体重等。【结论】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不仅有遗传因素和饮食方式,家长行为观念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应提高家长对肥胖症危害性的认识及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正确引导,早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长期保持,以有效降低肥胖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文红  李静  宋亚非  常虹  耿玉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59-2660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对23所幼儿园4 350名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测量评价,对检出的233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肥胖组儿童高出生体重占55.81%,肥胖组儿童既往和目前食欲量大,进食速度快,喜油腻、高脂肪、肉类、甜食等食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父母体重、父母BM I、母孕前、娩前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与遗传因素等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降低儿童肥胖症的。  相似文献   

3.
杨帆 《中国校医》2016,30(1):23-23
目的对东海县城区公办幼儿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及营养健康状况,以筛查出发育异常儿童,对其早期干预,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综合素质。方法根据城区三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的"六一"体检结果,综合分析其情况。结果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大部分良好,龋齿,肥胖及视力异常发病率较高,各占6.00%,5.07%,及8.00%。结论通过一年一度的六一体检,了解3~6岁在园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保障儿童健康,保健机构应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工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肥胖症的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家庭、初级保健部门、托儿所(幼儿园)等为行为干预单位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以家访、个性化咨询服务、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增强父母养育技巧,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且这些干预在控制儿童身体质量指数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家访为基础的早期家庭干预将有望成为预防儿童肥胖的一种干预形式而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大连市内5所社区本市户籍的2 413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对经体格测量筛查出的所有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按照1∶1配对正常儿童进行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单纯性肥胖儿童100名,检出率为4.14%,其中男、女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4.60%、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肥胖症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4 000g(OR=1.142)、肥胖家族史(OR=4.610)、主食摄入量大(OR=1.279)、进食速度快(OR=2.028)、夜眠时间不足10h(OR=5.709)5个因素是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有效降低儿童肥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3991名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生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进行1:1配对的研究和资料分析。结果:昆明市五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2.10%,轻、中、重度肥胖症检出率分别为1.05%、0.95%和0.10%。肥胖检出率以6~7岁组最高,达6.45%;其次为5岁组,达2.92%。肥胖有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且肥胖程度增重的趋势。食欲、进食速度、饮食习惯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2006年五华区7岁以下儿童肥胖检出率较10年前呈大幅度上升;肥胖的控制应从胎儿期开始;加强健康教育,向大众宣传肥胖的危害性,培养合理、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喂养行为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健康体检并诊断为超重或肥胖的学龄前儿童14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明确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并综合上述资料给予喂养行为干预指导。分别对比干预前后患儿的生长速率、营养状况、相关行为变化情况及患儿家长肥胖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后患儿的体重生长速率为(0.4±0.2)kg/月,显著低于干预前的(0.6±0.3)kg/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肥胖、超重人数占比分别为30.00%、32.86%,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的46.43%、53.57%,而正常体重人数占比为37.14%,干预前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儿自觉减少食物摄入、自觉放慢吃饭速度以及合理运动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患儿家长肥胖危害、肥胖危险因素、肥胖防治对策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喂养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与体重均衡发展,同时改善相应行为,并提高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肥胖婴幼儿的社区管理,探讨能够在基层使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较强的婴幼儿肥胖的干预方法。方法: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7 539人进行健康体检,共筛出超重及肥胖儿童359人,其中187名儿童经家长知情同意后作为干预组接受肥胖儿管理(干预组),逐月随访,为期半年;另172名肥胖儿童仅接受常规保健,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和一对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The family food environment,FFE),培养正确的喂养行为,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结果:通过社区管理,辖区内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1.6%,0.8%)均较2003年(5.3%,2.9%)明显下降(P<0.001);经过改变肥胖儿童的家庭食物环境,干预组儿童体重转为正常或肥胖度减轻者(77.5%)明显多于对照组(45.3%,P<0.001),且1岁以内出现肥胖的儿童干预效果较1岁以后为好(P<0.01)。结论: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为主的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景宁县0~2岁婴幼儿单纯性肥胖症患病情况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在景宁县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作健康体检的691名0~2岁儿童中,对所有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儿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0~2岁婴幼儿体检中肥胖检出率为3.18%。这些肥胖儿中,出生体重≥4 000 g的12人,占54.5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肥胖儿与出生体重(OR=2.275,95%CI:1.106~3.816)、母亲孕期糖尿病史有关(OR=3.051,95%CI:1.185~7.855)。结论 0~2岁儿童肥胖与出生时体重偏重、母亲孕期糖尿病史等因素有关,提示围产期和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管理、健康宣教对控制婴幼儿肥胖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家长对儿童眼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儿童眼保健门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1月对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低视力门诊就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家长950名,对其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儿童学龄前期(3~6岁)开始关注儿童眼健康的家长最多,为302人,占31.79%;因同龄儿童患相关眼病后开始关注儿童眼健康的家长最多,为401人,占42.21%;通过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的宣传了解儿童眼保健内容的家长占比最高,为55.47%;通过幼儿园体检发现儿童患眼病的家长最多,为276人,占29.05%;每半年带儿童进行1次眼科检查的家长占比最高,为32.00%;家长对儿童眼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为接受眼保健门诊专业人员宣教指导,占61.47%。结论:家长对儿童眼健康的关注时间已逐渐趋向低龄化,但了解途径相对单一,对社区儿童眼保健基层功能了解较少。儿童眼保健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考虑家长的重要作用,使其重视儿童眼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以达到降低儿童眼病患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探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措施。方法:按WHO身高标准体重为肥胖判断标准,筛选出112名肥胖儿童。对干预组进行为期9个月(一学年)的群体干预,从2所幼儿园各年龄组的肥胖儿童中选择出男女性别和各肥胖程度均包含的51名肥胖儿童做干预组,选另外2所幼儿园同等条件的45名肥胖儿童做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全部经家长同意参与本次干预方案。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4.64%,超重率为7.62%,轻度肥胖占59.82%,中度占31.25%,重度占8.93%。干预组及对照组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2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P<0.01)。结论:3~6岁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均已处在较高水平,对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左右新入园的儿童要注意肥胖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旨在为指导母亲正确的喂养行为、预防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1 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根据Z评分、BMI筛查出肥胖儿童,招募知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的儿童及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肥胖发生率为4.70%,婴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正常、父亲文化程度高、户外活动时间2~3 h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结论:在婴幼儿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父母亲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有效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儿童单纯性肥胖逐年升高的趋势,肥胖儿童各系统研究报道有之,而肥胖儿智能发育的研究鲜见报道.我科于1996年 5月~1997年9月对市中心两所幼儿园进行健康体检(参照指标为1985年九城市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以超过正常儿童体重标准的20%以上为“肥胖”,共筛查出肥胖儿童17名(男14名,女3名)占体检总人数的3.44%.为了解肥胖儿智能状况.对其进行智能测试,同时随机抽样18名体格发育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男8名,女10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最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对所有肥胖和超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为9.00%,男童患病率为9.78%,女童患病率为8.1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其中轻度肥胖占52.57%,中度肥胖占37.35%,重度肥胖占10.08%,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不同.超重检出率为14.71%.其中为15.76%,女童为1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4;P<0.05).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与父母亲肥胖、婴儿期非母乳为主的混合喂养、孩子食欲好、进食快、进食量多、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间小于1小时,家长希望孩子胖等因素有关.结论 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市儿童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群体干预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式,以改善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罗湖区2~6岁集体儿童健康状况,为儿童保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罗湖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资料。结果儿童体格发育达标准。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发育迟缓、低体重、贫血、肥胖。结论加强集体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防治儿童营养不良、预防和干预肥胖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等是巩固和提高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06-3308
目的:探讨吉林市肥胖儿童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体重指标的关系,为有效合理地干预其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吉林市区480名6~12岁儿童,按其相关体检项目的测量结果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组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1)。结论:儿童肥胖与某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建立儿童正常生活方式对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儿童营养性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营养性疾病变化趋势,探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控制和预防营养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基础上,为辖区内儿童定期做体格检查,采用WHO和卫生部标准评估儿童营养状态并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结果】十年间儿童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患病率逐年减低,疾病谱发生变化,婴幼儿营养性疾病主要为贫血,学龄前儿童主要为肥胖。散居儿童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以及超重儿童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而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2岁内以超重为主,2岁后以肥胖为主.其中,4~6岁主要为中、重度肥胖。【结论】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明显减少,肥胖症患病率略有增加.应将儿童肥胖症纳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期社区干预,积极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方法:每年5-8月对辖区内散居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2006年WHO推荐的身高别体重参考值标准对所获儿童身高、体重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2006-2008年本辖区内散居儿童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1岁以内为肥胖患病率较高时期.结论:通过对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及肥胖对儿童的影响的总结,提出早期对儿童肥胖进行合理、耐心的社区干预,可以达到预防和降低儿童肥胖率的目的.文章通过对2006年-2008年社区内71名散居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干预,使52名儿童肥胖度下降至正常,证明早期对儿童肥胖进行合理、耐心的社区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学龄前(3~6岁)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制定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地区6所幼儿园的2 800名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以WHO规定的标准体重加2s作为肥胖的判断标准。同时对这些儿童进行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分析引起儿童肥胖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5.3%,肥胖率为19.29%。其中男童肥胖率(23.8%)高于女童肥胖率(14.6%);城市儿童肥胖率(22.7%),高于农村肥胖率(13.6%);3~6岁各年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过高、高出生体重、人工喂养、父母超重、爱吃零食、喜吃肉类、常食用快餐食物,进食速度快、运动少及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率较高,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早期干预,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