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丹参喷鼻剂的黏膜毒性。方法:选用家兔、蟾蜍和大鼠作为动物模型,观察丹参喷鼻剂对家兔眼黏膜及分泌物、对蟾蜍上颚纤毛摆动持续时间和大鼠鼻黏膜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丹参喷鼻剂对家兔眼黏膜有可逆的轻微刺激性;蟾蜍丹参喷鼻剂组和生理盐水组的上颚纤毛运动停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大鼠鼻黏膜上皮基本完整、纤毛整齐,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喷鼻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两种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对鼻黏膜纤毛的毒性。方法:以离体蟾蜍上腭黏膜为模型,研究了进口与国产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对鼻黏膜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影响。结果:进口与国产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对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两种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对鼻黏膜纤毛运动时间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复方菊冰喷雾剂的急性毒性、局部刺激性以及蟾蜍口腔黏膜纤毛毒性。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观察鼻腔给药后动物短期内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呼吸状况、行为活动、精神状态等;参照中药新药指导原则考察复方菊冰喷雾剂的局部刺激性,并对相关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体、离体蟾蜍口腔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的持续摆动时间,考察复方菊冰喷雾剂的纤毛毒性大小。结果复方菊冰喷雾剂以最大给药浓度2.0mL/kg给予大鼠双侧鼻腔滴鼻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出现;局部刺激性实验中动物一般状况良好,未发生全身反应及死亡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对在体和离体蟾蜍口腔黏膜上腭纤毛的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结论复方菊冰喷雾剂无明显急性毒性、局部刺激性,但有抑制蟾蜍口腔黏膜纤毛摆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润燥护鼻乳膏部分药效学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润燥护鼻乳膏的部分药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家兔鼻腔给药,考察润燥护鼻乳膏的急性毒性;给家兔鼻黏膜和球结膜药物,考察润燥护鼻乳膏局部给药的刺激性;给蛙口腔粘膜滴入药物,记录纤毛摆动时间;给蛙上腭表面药物,观察纤毛传输速率;给家兔肠系膜和小鼠耳廓药物,观察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润燥护鼻乳膏基本无毒,对家兔鼻黏膜和球结膜无刺激;能增强蛙口腔粘膜纤毛运动和纤毛传输速率,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结论:该制剂临床用药安全范围大,能增强动物口腔粘膜纤毛运动,有一定的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鼻粘膜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方法:以生理盐水和盐酸麻黄碱做阴性对照,采用离体法观察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对离体蟾蜍上颚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采用在体法观察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大鼠鼻粘膜长期毒性,取鼻黏膜作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黏膜有无病理变化.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鼻黏膜纤毛运动无影响,与生理盐水的相对运动百分率为90.2%,与阴性对照液盐酸伪麻黄碱滴鼻液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切片显示,鼻黏膜无显著病理改变,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大鼠鼻粘膜也无刺激性.结论: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尼美舒利对蟾蜍上腭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蟾蜍在体上腭法,考察尼美舒利对蟾蜍上腭粘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和对粘膜纤毛形态的影响.结果 尼美舒利对蟾离离体上腭粘膜的纤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纤毛持续运动百分率为2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尼美舒利鼻腔给药需慎重.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B12滴鼻剂的鼻粘膜纤毛毒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维生素B12滴鼻剂中维生素B12原料及附加剂--4种鼻粘膜吸收促进剂,4种高分子材料,2种防腐剂及2种等渗睦鼻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结果:维生素B12原料,1%PVP溶液,1%HPMC溶液,0.8%MC溶液,0.05%CP溶液,0.01%新洁尔灭溶液,0.05%EDTA溶液,2.56%甘油溶液,5.3%甘露醇溶液,2%β-环糊精混悬液对纤毛运动均无明显影响;1.8%氮酮混悬液,5%吐温-80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对纤毛运动有一定影响。结论:维生素B12与适宜附加剂组合制成鼻腔给药制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 纤毛在气道防御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观察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既往关于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纤毛运动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离体试验,尚无相关的在体动物研究。目的 使用一种新的方法观察并比较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在体与离体鼻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在体观察组和离体观察组,每组又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3个亚组,各亚组均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作为对照,每个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大鼠。在体观察组将大鼠麻醉后立即手术暴露鼻中隔黏膜;离体观察组将大鼠过量麻醉后断头处死,取其鼻中隔黏膜放置于培养基中。两组皆放置于新型数码显微系统下观察鼻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情况,计算并比较60 min内在体与离体观察组大鼠鼻黏膜表面滴加药物前后纤毛摆动频率(ciliary beat frequency,CBF)的差异。结果 在体观察组大鼠鼻黏膜的CBF显著高于离体观察组[(9.83±0.94) Hz vs (6.10±0.91) Hz,P<0.001]。在体观察发现,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在60 min内对大鼠鼻黏膜C...  相似文献   

9.
润燥护鼻乳膏对牛蛙口腔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理实验观察润燥护鼻乳膏对牛蛙口腔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给药前后4min和8min在体牛蛙上腭黏膜上石墨颗粒的移动速率(mm/min),观察两组动物给药后牛蛙口腔黏膜纤毛维持自身摆动的时间(min),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给药前后的牛蛙口腔黏膜的纤毛传输速率和纤毛摆动的时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润燥护鼻乳膏能促进牛蛙口腔黏膜纤毛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一种合适的剂型以降低鼻用制剂的鼻纤毛毒性。方法 以盐酸普萘洛尔为模型药物,分别制备微球剂、复合乳剂和环糊精包合物。以在体蟾蜍上腭粘膜纤毛为动物模型,评价上述鼻用制剂对盐酸普萘洛尔纤毛毒性的改善作用。结果 微球剂能有效地降低盐酸普萘洛尔的纤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下鼻甲微波手术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分3组。A组,一侧行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120例,120侧),另一侧分别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60例,60侧)和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60例,60侧);B组,30例(60侧)行下鼻甲微波手术;C组,30例(60侧)个体未行任何手术,做正常对照。用糖精试验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黏膜纤毛传送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与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术后黏膜纤毛传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相比较,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下鼻甲手术术后黏膜纤毛传送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与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能保留鼻黏膜纤毛功能,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手术均明显降低黏膜纤毛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栀子苷经鼻给药醇质体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鼻黏膜渗透性规律和该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栀子苷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栀子苷醇质体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考察其药剂学性质;以离体猪鼻腔黏膜为模型,考察栀子苷醇质体喷雾剂的体外透黏膜给药规律,并与其脂质体及水溶液进行比较;以在体蟾蜍口腔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持续摆动的时间评价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结果 最优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醇质体粒径为(173.40±71.02)nm,Zeta电位为(?42.50±8.27)mV,包封率为(65.80±2.53)%,载药量为(5.25±0.15)%。栀子苷醇质体300 min经鼻黏膜单位面积渗透量为23.39 μg/cm2,是其脂质体的2.17倍、水溶液的11.03倍。此外,该制剂基本无鼻黏膜纤毛毒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栀子苷醇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能够显著提高栀子苷的鼻黏膜渗透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含有柴胡挥发油与黄芩苷有效组分的鼻腔给药温度/离子双敏感即型凝胶剂。  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与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基质,10%Pharmasolve与2%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0.8%三乙醇胺为pH调节剂,制备柴黄鼻用即型凝胶鼻腔剂,对制剂外观、相转换温度、黄芩苷释放性能等进行研究,并采用大鼠干酵母致热模型和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  结果  凝胶剂的相转换温度为36 ℃,黄芩苷从中的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大鼠干酵母高热模型和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凝胶剂具有显著的解热和抗炎效果,且均显著优于空白基质和柴黄颗粒对照组。纤毛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凝胶剂对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无明显毒性。  结论  所制备的柴黄即型凝胶剂具有速效、高效、长效的特点,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鼻腔,对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FESS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分A、B、C三组用不同方法处理,对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取上颌窦口周围黏膜进行电镜观察,另取2例作为健康对照。结果:术前各组黏膜上皮纤毛脱落,排列紊乱,间质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杯状细胞。线粒体减少,明显肿胀,出现空泡。纤毛融合,微管结构异常;术后A、B组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亦均匀,方向较一致,且纤毛丰富、密集,“9+2”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与健康对照组结构无明显差异;术后C组可见纤毛数量明显增多,排列尚整齐,方向欠统一,并可见大量短纤毛,线粒体仍肿胀,仍可见病理性改变。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能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滴通鼻炎水对蛙口腔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蛙黏膜纤毛运动实验,用肉眼观察给药后小木屑在蛙上颚黏膜表面移动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用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组和滴通鼻炎水组对离体蛙口腔上颚黏膜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影响;蛙口腔上颚黏膜用生理盐水或滴通鼻炎水浸润30 min后,分离蛙口腔上颚黏膜,用显微镜观察其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结果 ①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常用浓度、高浓度组给药前后对蛙黏膜纤毛运动均无明显影响(P>0.05);②在离体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常用浓度、高浓度组对蛙黏膜纤毛运动亦无明显影响(P>0.05);③在半在体法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持续时间有明显缩短作用(P<0.05),但作用强度显著弱于阳性对照药去氧胆酸钠.结论 滴通鼻炎水在整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中对蛙黏膜纤毛的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滴通鼻炎水浸润30 min后对黏膜纤毛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醒脑静微乳对大鼠鼻黏膜刺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静微乳经鼻给药后对大鼠行为及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索开发新型复方制剂。方法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空白微乳组、空白溶剂组、醒脑静微乳组(载药量为84.4g/L)、醒脑静滴鼻液组(载药量为84.4 g/L)以及生理盐水组,每组25只,各组每日给药3次,每次每鼻孔定量注入50μL相应液体,连续给药7 d,于给药1、4、7 d和停药1、2周后,取鼻中隔黏膜,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各组鼻腔给药后,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反应。切片观察可知空白微乳组、空白溶剂组与醒脑静微乳组给药7 d后对大鼠鼻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且刺激性相当(P>0.05),但损伤于停药1周后即恢复正常;醒脑静滴鼻液组给药7 d后对大鼠鼻黏膜刺激性显著高于微乳组(P<0.05)。结论醒脑静中成分对大鼠鼻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但将其制成微乳后可减少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性且损伤于1周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蟾蜍上腭纤毛摆动频率(CBF)的影响。方法:取30只中华大蟾蜍,每只在显微镜下从上腭黏膜分离出一个约2mm×2mm的黏膜块,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生理盐水稀释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终浓度分别为4,0.5,2μg/L,每个黏膜块在浸入药液前及浸入后5,30和60min时,使用相差显微镜及成像分析技术测量纤毛上皮的CBF。结果: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CBF基础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时间点,瑞芬太尼组CBF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降低蟾蜍上腭纤毛摆动频率,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摄涕止鼽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重塑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正常组)10只、B组(空白对照组)10只、C组(AR模型组)10只、D组(AR模型+摄涕止鼽方组)10只。采用单纯烟熏发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有无肺气虚表现。再用通过系统致敏、鼻腔激发、局部维持三个阶复制AR大鼠模型。最后采集鼻黏膜样本并用HE染色观察结果。结果 C组与D组症状行为学评分均5分以上,且两组鼻部症状累计评分统计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黏膜上皮及纤毛等结构排列均匀,细胞连接正常;C组较B组黏膜毛细血管扩张;C组与D组大鼠鼻黏膜HE染色均可见黏膜上皮细胞重叠、紊乱,细胞内见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浸润。结论摄涕止鼽方虽然可有效改善肺气虚型AR大鼠全身及鼻部症状,但对鼻腔黏膜重塑的抑制或逆转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出现典型AR症状,鼻黏膜纤毛紊乱、倒伏、黏附聚集甚至脱落,纤毛膜破裂,微管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密集的短小纤毛,纤毛顶端黏液毯增厚并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纤毛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损害改变.经氯雷他定和18β-甘草次酸干预后,AR症状逐渐减轻,鼻黏膜上皮病理损害逐渐恢复,纤毛整齐密集接近空白组,短小纤毛减少,纤毛顶端增厚覆盖的黏胶层消失.结论 在大鼠AR模型中,随着变应原的持续接触,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一定程度延缓或逆转鼻黏膜纤毛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对离体蟾蜍上腭粘膜纤毛的运动有较强的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