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分析38例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并提出早期诊断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分析38例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并提出早期诊断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鲁米那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鲁米那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对37例生活力低下的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24例静脉注射鲁米那,发生颅内出血10例,出血校正率41.6%,死亡3例;对照组13例行常规治疗,发生颅内出血5例,出血校正率40.0%,死亡5例。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死亡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表明鲁米那不能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39例早产儿临床研究,来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早期防治。结果显示,ICH发病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ICH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5);两组早产儿死亡率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治疗方法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颅内出血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就我科 1996~ 2 0 0 0年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颅内出血 (ICH)的早产儿 4 1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该期收治早产儿 116例 ,其中 4 1例经头部CT检查证实有颅内出血。其中体重≤ 15 0 0 g 2 4例 ;胎龄≤ 32周 2 6例 ,胎龄 >32周 15例 ;剖宫产 10例 ,顺产 2 5例 ,臀位产 6例 ;出生时伴有窒息 2 8例 ;转诊入院者 10例。1 2 临床表现 :早期均有反应低下、少动、不哭或哭声微弱、吸吮无力等 ,6例表现为呻吟、烦躁或惊厥 ,之后转为抑制症状 ;生后 3~ 4天 ,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暂停或阵发性青紫以及局部或全身抽搐 ,脑性尖…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颅内出血96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6例(89.6%)、自动出院5例(5.2%)、死亡5例(5.2%),76例出院后复查,62例发育良好,智力正常,9例合并神经系统后遗症,5例癫痫。结论: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越高,早产儿颅内出血有半数以上为无症状和体征,极易使颅内出血被误诊或漏诊,当出现症状明显时往往出血程度已较重,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做到早期积极干预,现就我院2004年11月至2007年9月收住的10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秋香  黄蝶卿 《广东医学》2003,24(10):1147-1148
目的 提高颅内出血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19例颅内出血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 全组病例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17例治愈出院。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10.
颅内出血(ICH)是早产儿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引起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可高达65%,而25%~50%的出血患儿可无临床表现。本研究观察了早产儿的一些产前,产时及产后因素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旨在探讨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以利于早产儿ICH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颅内出血43例影像检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生儿颅内出血是构成围生儿主要死因之一[1],与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部疾患或代谢紊乱等表现相似,特别是早产儿.  相似文献   

12.
抗氧化剂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探讨王桂兰(丰县人民医院儿科221700)关键词早产儿颅内出血抗氧化剂中图法分类号R722.151近年来,氧自由基(OFR)在新生儿疾病的作用受到重视,维生素E、C是目前深受重视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我科于1992年9月~1...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39例早产儿临床研究,来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早期防治。结果显示,ICH发病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ICH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5);两组早产儿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治疗方法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 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主要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早产儿共299例,出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病区,住院期间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彩超或头颅CT、磁共振)。其中颅内出血早产儿114例为观察组,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的非颅内出血早产儿18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母妊娠高血压疾病、孕晚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重、顺产、羊水污染、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χ2值分别为4.376、7.205、5.042、16.194、15.982、13.320、4.859、31.988、25.855、36.436、29.262,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顺产、1 min Apgar评分、NRDS和孕晚期感染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早产儿颅内出血与孕母妊高症、孕晚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重、顺产、羊水污染、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NRDS、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评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16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8例,治疗组加用了吲哚美辛预防颅内出血,观察两组之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吲哚美辛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调查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头颅B超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0例早产儿应用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66例早产儿存在颅内出血,胎龄为28~36周;出生体重990~2 500 g.总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为49.5%(99/20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头颅B超对颅内出血的诊断能力强,故定期检查头颅B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后遗症,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根据对130例早产儿进行发生颅内出血的15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种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两组比较9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小于1500g、胎龄小于34w、5min Apgar评分小于3分、进行过机械通气、PaCO2大于70mmHg、这pH小于7.2、DIC为最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加强围产保健,预防早产的发生,在分娩和治疗新生儿疾病时避免引起血压过大波动,及时处理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机械通气时既要防止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又要避免过度通气造成低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死亡率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出血类型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丘脑、基底节区域也可发生出血[1]。脑室周围出血即室管膜下出血(subependymal hemorrhage,SEH),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疾病[1],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加之缺氧或产伤常出现以中枢神经抑制状态为主的临床表现,病死率高,存活者也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细心观察病情,早期诊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早产儿58例,分为颅内出血组23例,非颅内出血组35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早产儿颅内出血与胎龄、体重、APGAR评分、出生后患儿抽搐、应用机械通气、应用多巴胺有关;与母亲年龄及是否应用硫酸镁或糖皮质激素、感染、患儿性别、是否有动脉导管未闭及呼吸暂停无关。结论小胎龄、低体重、APGAR评分低、出生后患儿抽搐、应用机械通气、应用多巴胺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