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临床并非罕见。近年来病理特别是免疫组化发展及螺旋CT、MRI普及,胃肠道间质瘤报道越来越多。目前GIST治疗由既往手术治疗,发展以手术为主,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个体化治疗,特别分子靶向药物有了很大发展。本文对近年来GIST病理、影像学诊断、手术及辅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增强扫描及MPR在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杰  汤玮  秦嗣勇  刘丛伟  许峰 《中外医疗》2008,27(16):121-122
目的 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探讨GIST的误诊原因,提高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3例GIST病例最后都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临床及CT寻影像学资料.结果 53例GIST中有6例误诊为其他胃肠道肿瘤.结论 GIST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与多种消化道病变相鉴别,CT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是GIST的重要影像学表现,而MPR可以更加准确的对GIST进行定位,总之CT增强扫描及MPR对诊断GIST有重要价值,也是避免误诊及鉴别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徐斌 《医学综述》2007,13(9):692-69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黏膜下的一种肿瘤,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原癌基因c-kit的突变。临床特点为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但多发于胃和小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形态学方面有很高价值。免疫组织化学多数表达为CD34、CD117阳性。诊断需要将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综合应用。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而近年来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t,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对GIST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18例行X线数字胃肠检查,14例行CT检查,3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8例行DSA检查.结果:19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8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3例、回肠2例、结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5例;恶性14例,其中3例伴肝转移,2例伴腹膜淋巴结转移.结论:影像学检查在GIST中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胃肠道钡剂造影、CT、MRI以及DSA对GIST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GIST的最后确诊须依靠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GIST中内生性生长者4例,外生性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9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GIS与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例GIS和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结果,分析GIS与GIST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对比分析GIS与GIST患者的MSCT征象及MSCT检查鉴别诊断GIS与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GIST与GIS患者的最大直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与GIST患者肿瘤边界、生长方式、瘤内钙化、囊变、溃疡等MSCT征象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形态、强化程度、肿瘤血管、肿瘤周围淋巴结淋、囊变、强化方式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鉴别诊断GIS与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24%、69.23%、73.91%。结论 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GIS与GIST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两者MSCT征象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可有效提高GIS与GIST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lnal Tumor,GIST)是胃肠道中一种特殊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分子病理的深入研究和靶向药物的应用,GIST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在GIST传统治疗中,手术切除至今仍是GIST惟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复发率极高.  相似文献   

8.
李宝新 《中外医疗》2007,26(20):4-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20例GIST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GIST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类似于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类似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有其特征CD117、CD34阳性表达.结论 GIST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形态类似于平滑肌肿瘤,诊断依据:CD117、CD34等免疫组化检测,预后治疗不同于平滑肌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与胃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GS和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S患者30例,GIST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比较GS患者与不同危险程度GIST患者肿瘤最大径及影像学特征。结果:高危险度GIST患者的肿瘤最大径[(94.58±30.62)mm]大于GS患者的[(31.85±12.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患者与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GIST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险度GIST分叶或不规则占比高于GS,低危险度、高危险度GIST中度或明显强化占比高于GS,低危险度、中危险度、高危险度GIST不均匀强化占比高于GS,中危险度、高危险度GIST肿瘤内囊变坏死占比高于G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与不同危险程度GIST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用于鉴别诊断GS与GIST,通过观察CT影像学特征对GS与GIST特别...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7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50岁以后为GIST的高发年龄,好发部位为胃,其次是小肠.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胃镜、超声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造影、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转移情况以肝脏和腹腔转移最为常见,其中肝脏转移7例,腹腔转移4例.手术为治疗的首选.术后6个月至5年随访的30例患者中,8例死亡,7例复发或转移.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GIST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病变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者应积极手术并结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等.临床诊断主要靠内镜检查、CT和术中探查;病理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外科手术完整切除仍是GIST的首选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复发、转移性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GIST基因突变情况的检测可以更好的指导靶向治疗.肿瘤是否根治性切除与危险度分级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胃肠外科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9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GIST主要发生在胃20例(20/39,51.28%)和小肠12例(12/39,30.77%),其他部位少见。CD117阳性表达率为92.31%,CD34阳性表达率为82.05%。结论: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病理检查,CD117和CD34对GIST具高度敏感性。GIST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价值及其危险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疑似GIST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诊断GIST的效能。多因素分析探讨GIST患者危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1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GIST 103例,MSCT诊断GIST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7.09%、86.67%及95.76%。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边界、肿瘤密度、囊变坏死情况、脂肪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密度和脂肪间隙均是GIST危险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SCT诊断GIST的准确度较高,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密度和脂肪间隙均是GIST危险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44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朵24例病人均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其中胃18例,小肠6例。24例完整手术切除。所有病例均随访,4例于术后1-3年发现肿瘤复发伴肝脏、腹腔转移,无法手术死亡。结论GIST起病隐匿,早期确诊相对困难,首选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represents the most common intramural mesenchymal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ut the synchronous occurrence of GIST in the stomach and gynecological cancer is rare. We present a unique case of a 56-year-old female patient who was diagnosed with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GIST and an isolated parenchymal splenic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ncer. She underwent a wide local excision of gastric lesions with splenectomy. A morphological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established a spindle-cell type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that expressed CD117, and a parenchymal recurrence of ovarian papillary serous adenocarcinoma. The patient has remained alive and disease-free for 30 months since the last operation. A small GIST concomitant with an isolated parenchymal splenic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ncer is rarely encountered. The coexistence of GIST with other malignancies constitutes an intriguing oncologic model. Surgeons are advised to be alert against possible primary GIST accompanying other neoplas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证实为胃肠道问质瘤患者的CT表现、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GIST患者中病变位于胃部17例,小肠8例,结肠5例。良性16例,恶性14例。肿瘤病理危险度评估:极低危8例(27%)、低危7例(23%),中危6例(20%),高危9例(30%)。CT影像、预后与病理对照分析.肿瘤形态不规则、浸润性生长、严重瘤内坏死、强化程度和较差预后更多见于高危险度胃肠道GIST(P〈O.05):肿瘤生长部位与GIST的病理危险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T扫描对GIST诊断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在定位、定性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旺  周元芳 《四川医学》2010,31(8):1186-118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胃15例、小肠8例、结直肠5例、食管2例、腹膜后3例和肠系膜2例。35例GIST中良性15例,肿瘤直径≤5.0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20例,肿块直径〉6 cm,肿瘤边缘有分叶,肿块内有坏死,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率为100%(35/35)。CT判断良恶性准确度为88.6%(31/35)。结论 CT对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GIST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病历共32例(男女1814,平均年龄62岁)所有病人都行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32例病人中胃间质瘤占66%,小肠占28%,直肠占6%。手术切除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2例中4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肺转移,并且再做2次手术。结论GIST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或免疫组化(CD117等)。彻底的外科切除原发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Glivec可以作为主要治疗GIST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is a submucosal tumor which i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the stomach and less commonly in small bowel. Small bowel GIST can be difficult to diagnose by conventional imaging and endoscopy techniques. We report a case of obscure GI bleeding due to a stromal tumor (GIST) of the jejunum diagnosed by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超声表现特点和超声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对所有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GIST,良性12例(37.5%),交界性(低度恶性)5例(15.6%),恶性15例(46.9%)。来源分别为胃11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9例,回肠8例,横结肠1例。超声显示肿瘤内部回声分三型,对肿瘤质地的判断准确率93.8%(30/32),对肿瘤来源和生长方式的判断,40.7%(13/32)正确显示肿瘤与胃肠道的关系。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显示GIST的内部回声特点,综合分析超声改变,有助于对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