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覃佳强  杨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0-230,234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3-2000年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81例,均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加缝合内固定、石托外固定、术后3-6周拆除外固定并行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9个月-5斫,平均2.1年,优54例,良17例,可6例,差4例。结论 儿童肱骨远端骺损伤多为关节内骨折,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要求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关节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肘后外侧小切口有序骨折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2007年,对76例手法复位失败、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术中采取有序的骨折复位方法,先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柱,后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内侧柱。术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2~3周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6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61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发生。【结论】肘后外侧小切口及有序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闭合复位不满意但不伴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本术式具有解剖关系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便于骨折复位、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内移、内旋、内倾及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手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取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隙入路,将骨折块复位后,将LPHP置于结节间沟外侧固定。检查关节固定牢靠以及关节面无卡压后缝合关节囊及肩袖。术后注意功能锻炼。结果 43例患者均获3~12个月随访,平均7.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内螺钉穿孔、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头坏死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Neer评分标准,优29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0%。结论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应掌握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运用正确的手术技术,配合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LPHP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冯济陈 《华西医学》2005,20(4):717-718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简单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7例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病例,分析评价经单边外固定架及简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钉道感染,根据Dienst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其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腕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早,关节功能恢复快,适合于此类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作者1980年~1996年收治的76例儿童肱骨远端骨骺部骨折作了临床总结,重点讨论了其术前诊断,治疗原则及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认为正确诊断,及时准确解剖复位,术中避免加重骺板损伤以及早期行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和康复护理。方法对86例采用腕关节镜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做好术后保护期、骨折稳定期和职业训练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全程系统康复功能锻炼和相关并发症的干预。结果 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经临床随访24~40个月,平均31.4个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计分法评价,优良率为93.0%,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畸形、疼痛或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患者自我满意率96.5%。结论腕关节镜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康复治疗有助于强化手术疗效,减少手腕部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慢性腕痛和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能更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手腕部功能。  相似文献   

8.
儿童骨骺骨折手术治疗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骨骺损伤实际上为骨骺生发部位 (包括骨骺、骺板、Ranvier区、骨膜等结构 )的损伤 ,它作为骨骼损伤的特殊类型 ,临床上极为常见 ,其中大多数可经手法整复或适当的外固定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但有部分病例损伤后表现为严重的骨骺分离或骨折块翻转移位 ,手法整复难以奏效 ,必须手术切开复位。本文总结儿童骨骺骨折手术治疗15例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0例 ,女5例。年龄7~15岁 ,平均11岁。损伤部位 :肱骨头骨骺分离2例 ,肱骨小头骨骺分离3例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2例 ,桡骨小头骨骺分离3例…  相似文献   

9.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2 6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DCS、股骨倒打髓内钉三种方法进行手术固定 ,根据骨折粉碎情况 ,辅助应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对骨质缺损多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 ,术后尽早使用CPM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骨折愈合良好 ,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屈膝在 90~ 13 0°。结论 :术前根据骨折的情况合理选择内固定 ,术中满意的复位及骨缺损的处理加上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是提高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收集120例15岁以下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把所有病例分成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肱骨内上髁骨折及全骺分离等三组。同时对各组骨折的机理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肱骨小头骨骺分离64例,占53.3%,其中16例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肱骨内上髁骨折46例,占38.3%,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0例,占8.3%。结论:骨骺损伤导致血供障碍是造成畸形愈合的重要原因,准确的X线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减少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Monachia肱骨自相治疗肱骨干骨折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Monachia肱骨自锁钉逆行插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方法:本组肱骨干骨折14例,对所有病例均采用闭合复位。Monachia肱内自锁钉进行插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牢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患肢关节功能优良,未见畸形愈合,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结论:Monachia肱内自锁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孙官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366-2369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小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中肱骨外髁骨骺骨折11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2例,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7例。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相符的8例,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4例,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通过CT三维重建确定诊断的5例,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螺旋CT三维重建对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56例平均年龄7.5岁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患儿均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8.1(37/42)%,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4.3%(9/14)。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9.5%(34/38),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6.7%(8/12)。[结论]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以往对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常使用非锁定的解剖钢板,难以获得稳定的同定,固定后并发骨折再移位及肱骨头坏死的概率相对较高。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患者72例,其中无肱骨头脱位40例,肱骨头脱位3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锁定系统固定,固定后3周内给予肩关节制动,之后逐渐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通过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的功能。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3,6,9,12,18,≥24个月的患者数分别为6,13,31,9,8,5例。术次随访〉/9个月的53例,骨折愈合率达98%(52/53),Neer评分中级以上达85%(45/53),肱骨头坏死率6%(3/53)。X射线榆金显永3例均为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患者,肩峰撞击综合症发生率9%(5/53),无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捌定后肱骨头坏死和Neer评分与同定前无肱骨头脱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利于骨折块复位,吲定牢靠,阎定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 are rare,complex fractures that can b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to manage. They usually result from a low-energy fall and direct compression of the distal humerus by the radial head in a hyper-extended or semi-flexed elbow or from spontaneous reduction of a posterolateral subluxation or dislocation. Due to the small number of soft tissue attachments at this site, almost all of these fractures are displaced. The incidence of distal humeral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is higher among women because of the higher rate of osteoporosis in women and the difference in carrying angle between men and women. Distal humeral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may occur in isolation, may be part of a complex elbow injury, or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juries proximal or distal to the elbow. An associated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is seen in up to 40% and an associated radial head fracture is seen in up to 30% of these fractures. Given the complex nature of distal humeral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there is preference for operative management. Operative fixation leads to stable anatomic reduction, restores articular congruity, and allows initiation of early range-of-motion movements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Several surgical exposure and fixation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to reconstruct the articular surface fol owing distal humeral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The lateral extensile approach and fixation with countersunk headless compression screws placed in an anterior-to-posterior fashion are commonly used. We have found a two-incision approach(direct anterior and lateral) that results in less soft tissue dissection and better outcomes than the lateral extensile approach in our experience. Stiffness, pain, articular incongruity, arthritis, and ulnohumeral instability may result if reduction is non-anatomic or if fixation fails.  相似文献   

18.
背景:儿童弹性髓内钉为具有特定弹性带有弯头的金属圆条结构,是由成人长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的髓内针经过发展、演化、改进而来,属于儿童骨折微创治疗方法,作为髓内固定器械,它对于儿童长骨骨折有着足够的固定强度,同时又可以促进骨折部位微动,从而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目前已成为治疗儿童长骨骨折的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目的:回顾性总结评价弹性髓内钉微创内固定修复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弹性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儿童长骨干骨折30例,其中股骨4例,胫腓骨骨折11例,肱骨4例,尺桡骨双骨折7例,尺骨骨折3例,桡骨1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男21例,女9例;受伤年龄5-16岁,平均9.6岁;23例为闭合复位,7例因闭合复位困难,行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观察患儿的骨折复位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功能恢复情况、Flynn髓内钉疗效、内固定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结果与结论:30例患儿手术时间25-65 min,平均51 min,所有骨折都获得良好的复位.随访6-1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 16周,平均12周,Flynn髓内钉疗效优良率为100%,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证实该方案具有切口小、不需要剥离骨膜、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生物力学稳固、功能恢复快、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设计上重视儿童骨折特点和骨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适合儿童长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应用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3例,其中C1型7例,C2型4例,C3型2例。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15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9~17周,平均12.7周,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所有患者按肘关节功能评分(M eps)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应用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可以获得早期坚强的内固定,术后可尽早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