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正常的免疫反应中存在着耐受性,而如果表现为对自身组织成份的无反应性,就称为自身耐受,自身耐受的产生则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免疫系统只对自身以外的异物抗原发生反应,而对自身成分形成耐受,但由于某些原因对自身构成成分引起免疫反应时,则称为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是在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对其基因图谱分析显示发病均与多基因突变有  相似文献   

2.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人类对自身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但当身体抗原变性、损伤、移位及免疫功能失调,免疫耐受破坏,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或障碍和免疫识别紊乱时,会对自身抗原产生抗体,即自身抗体,从而造成免疫性病理损伤或功能障碍,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探究婚姻质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婚姻承诺在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268对新婚的夫妻进行调查。结果:1丈夫报告的婚姻承诺和婚姻稳定性显著高于妻子;2丈夫的婚姻质量只具有主体效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身婚姻稳定性。妻子的婚姻质量不仅具有主体效应,还具有客体效应,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身和丈夫的婚姻稳定性;3丈夫的婚姻质量可以通过自身对配偶的承诺影响自身婚姻稳定性。妻子的婚姻质量可以通过自身对配偶的承诺影响自身和丈夫的婚姻稳定性。结论:婚姻质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婚姻稳定性,对配偶的承诺在婚姻质量预测婚姻稳定性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评问卷对1302对双生子的不良同伴交往和自身问题行为水平进行测量。结果:①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与性别、年龄及不良同伴交往均显著相关。②在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更易出现问题行为。③年龄对交往不良同伴与自身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年龄小的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更易产生问题行为。结论: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因性别和年龄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本文就中西药物对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尤其是对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加以评述,以进一步挖掘,推陈出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方法:通过对封闭条件、酶标板类型及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最佳检测条件对39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bFGF自身抗体IgG和IgM的检测。结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肾炎、皮肌炎(DM)、不明原因发热(FOU)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PT)等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抗bFGF的IgG、IgM自身抗体,各组的平均值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着bFGF的自身抗体,对bFGF自身抗体的调查研究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的探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免疫应答紊乱致使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攻击的疾病。一般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主要引起机体某特定器官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后者则常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如RA、SLE、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Notch1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细胞发育、增殖、分化等在RA、SLE、银屑病、EAE、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重点对Notch1信号通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183例自身抗体,发现阳性者46例,占受检总例数的25.14%。镜下观察阳性者呈黄绿色荧光,即证明病人存在对该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对阳性病例可进一步作滴度检测。作者认为,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自身抗体检查对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可选的临床药物有限,且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已知自身抗原的暴露被免疫系统识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起始环节,而产生的自身抗体又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当前,精准医学已经成为疾病防治的共识,采用特异性的封闭分子(如"诱饵抗体"或"诱饵抗原")精准靶向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势在必行。同时,它能够避免影响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有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也将引领该领域新药研发的潮流。本文对设计或制备的"诱饵抗体"和"诱饵抗原"靶向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防治2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其基本特征是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或自身抗体造成相应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和/或自身抗体,且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强度密切相关。T辅助细胞1型(T-helper cell type 1,Th1)、Th17细胞功能失调可诱导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4(Signal transducer and  相似文献   

11.
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通过对自身抗原的识别鉴定,也可通过细胞表面自身抗原直接的特异受体结构及不同的分化标志鉴定.有人提议将毒素结合在相关的自身抗原上,使其对自身反应的T细胞进行直接的、受体特异性的杀伤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这种可能性.在大部分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相关的抗原还未分离和纯化成均一成份.更大的希望将寄托于识别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的独特型(克隆型clon.type).独特型抗血清不  相似文献   

12.
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常见的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为特点的一类疾病.有研究证实,组蛋白修饰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因而阐明组蛋白修饰的机制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自身耐受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自身反应性T 细胞克隆在胸腺内被排除,克隆排除发生在胸腺细胞的CD4~+8~+双阳性发育阶段,主要机制在于双阳性胸腺细胞和骨髓衍生的树突状细胞等相互作用,MHC 抗原、TCR 和CD4分子是自身耐受形成的主要参与分子。  相似文献   

14.
<正> 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和病情观察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有报道自身抗体在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本文探讨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的阳性滴度范围,以供临床检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概述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着自身耐受性与自身免疫性这样一对矛盾。最早发现自身耐受现象并对此加以解释的是Ehrlich和Morgeroth。他们在1900年对一组山羊进行了交叉换血试验。结果发现,这些山羊产生的溶血素只与其它山羊的血起反应,但决不与本身血液起反应。Ehrlich提出机体内有一种装置能防止产生针对自身成份的反应和自身毒素。  相似文献   

16.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目前尚无根治性药物。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积极寻求新的治疗靶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曾被视为人体的"哨兵",在人体对外界的防御和过敏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MC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活化的MCs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的TLR-3、TLR-7、TLR-8、TLR-9可以识别微生物核酸,并引起天然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这也可能由于识别自身核酸而导致自身免疫反应。TLR-9是Ⅰ型膜蛋白,主要功能域有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域,跨膜区和胞内TIR结构。其胞内域可以加强对病毒核酸的识别和保持对自身核酸的耐受,但细胞对其调节转运和定位还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复杂,但由于该类疾病都存在一些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不仅依赖于临床表现,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学实验诊断,特别是实验室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测[1].通过对ANA类型及其滴度的检测,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就ANA和ANA谱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所致的一种疾病状态,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影响相应器官的功能.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能产生自身抗体,因此一般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罪魁祸首”.最近大量研究发现,一类特殊的B细胞亚群即调节性B细胞(Bregs)能下调免疫反应,很好地维持免疫稳态,它们的丢失或缺乏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这种免疫调节功能主要通过自身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来实现.Bregs的起源、与其分化和功能相关的分子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将被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的现代概念强调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除少数单克隆类风湿因子外,大多数和自身成分起反应的自身抗体是多克隆的。因而详细研究这些抗体的结构、特异性和致病作用是极其困难的。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对自身免疫研究者的主要吸引力,不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或免疫机制,而在于对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发生和致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了更深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