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应对血浆和白蛋白来源困难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工肝技术尤其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在临床上逐渐普及,明显降低了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1-2].但由于我国血浆、白蛋白供给日益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上人工肝治疗的开展.现针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中如何应对血浆、白蛋白等来源困难的策略进行探讨.应对目前血浆、白蛋白等来源困难可以从两大方面努力,其一是大力宣传、推广义务献血及加快人造血制品的研究,以增加临床上血浆和白蛋白供应量,其二是改进临床上人工肝治疗方法、治疗技术,以节约血浆和白蛋白应用量,现主要讲述第二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慢性丙型肝炎并发深部异常汉逊酵母菌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36岁。因发热、腹泻、泛力、纳差、尿黄 2 0d ,于 1998年 9月 3日入院。 1990年因工伤行双下肢截肢手术 ,残肢反复感染 ,共手术 5次 ,有大量输血史。入院时严重腹泻 ,每日 2 0余次 ,为稀水便 ,频繁呕吐 ,重度脱水。入院查体 :神智清楚 ,体温 39℃。全身皮肤深度黄染 ,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WBC 12 .8× 10 9/L ,N 0 .82 ,肝功能 :丙氨酸转氨酶 2 38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2 10U/L ,胆红素 (BIL) 30 6 μmol/L ,白蛋白 2 7g/L。大便常规 :白细胞满视野 ,红…  相似文献   

3.
应用人血浆白蛋白(HSA)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血浆氨基酸、前白蛋白和白蛋白代谢的作用。结果显示丹参治疗组酪氨酸、苯丙氨酸减少,BCAA/AAA比值和前白蛋白、白蛋白高于肝纤维化对照动物和秋水仙硷治疗对照组。提示丹参注射液可促进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合成,并纠正其氨基酸代谢紊乱,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指南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方祛 国内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 入院后重型肝炎患者均按常规检查和采用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苦黄、白蛋白、血浆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  相似文献   

5.
简便法分离回收血浆白蛋白并清除胆红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人工肝治疗时,患者要丢失大量血浆。为了分离回收人工肝废弃血浆中的白蛋白,我们用中性盐NaCl盐析法沉淀分离白蛋白,再用碱性活性碳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可回收血浆中83%的白蛋白,清除血浆中74%的胆红素;回收的白蛋白溶液中NaCl浓度比回收前增高1.5-2倍,HBV DNA载量降至用PCR荧光定量法测不出。本法简便安全,回收的血浆白蛋白没有变性,有望回输给患者。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4岁。因间歇性咯血80天入院。入院前曾反复咯血6~7次,入院后又咯血两次,每次20~200毫升不等,为鲜红色,每次均经止血药物或输血等治疗好转。偶有鼻衄、量不多。其母及一兄有反复鼻衄史。其母口唇及右中指甲床下可见一小的血管瘤。查体:体温36.6℃,脉搏120次,呼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3岁,因“乏力、纳差、尿黄7周余,加重伴腹泻6d”于2 0 0 2年9月30日入院。7周前诊断为“急性肝炎”,经保肝治疗1个月余,症状无缓解,巩膜、皮肤黄染加深,9月2 4日出现腹泻,呈稀水样便,每天十余次,无发热、腹痛,无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给予“氟哌酸、阿米卡星”等治疗效果差。入院体检:神志清楚,轻度脱水貌,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叩痛,腹水征阳性,肠鸣音亢进,5~7次/min ,双下肢无水肿。抗HBs和抗 HBc阳性,甲、丙、丁、戊型标志物均阴性;白蛋白2 2 g/L,总胆红素4 4 2 .2 μmol/L,直接胆红素3…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972~1978年间发生的69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进行5~11年随防的结果。输血后2周~6个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又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者为输血后肝炎。如果抗 HAV-IgM、HBsAg和抗 HBc 均阴性则为输血后 NANB 肝炎。若在6个月内 ALT 恢复正常者为急性肝炎,以后不再随访。如果6个月后 ALT 仍不能恢复正常则为输血后慢性 NANB 肝炎,作为继续随访对象。本组21例作了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4例发现肝硬化的组织学证据。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ALT 值正常,且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可认为 ALT  相似文献   

9.
3例原发性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66岁,以“活动后胸闷气短3年,加重20d”,于2006年3月18日入院。自3年前上感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20d前症状加重,伴有全身皮肤瘙痒。近来体重减轻约4kg。既往有高血压史4年。入院体检:血压:105/75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双手背及四肢皮肤可见散在淤斑,可见肝掌。舌肥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音。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5cm,心脏叩诊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偶闻期前收缩。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水肿。阴茎包皮可见一硬币大小淤血斑。实验室检查:白蛋白31.7g/L,血胆红素、LDH升高;血浆免…  相似文献   

10.
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血浆置换是一种以正常人新鲜血浆或血浆替代物取代患者体内成份异常的血浆,去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的方法。在肝病治疗领域,由于血浆置换既可机械性被动去除ALF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是介于物理和生物人工肝之间的人工肝支持方法,被列  相似文献   

11.
输血后紫癜是一罕见疾病,主要在输注血液和血小板后2~10天的妇女中发生。现有的患者血小板均为 PI~(AI)阴性,血清中均发现有抗-PI~(AI)抗体。本文报道1例输血后紫癜患者,用血浆置换无效,但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后仅4小时,即发生疗效。患者为77岁妇女,在左髋修复手术期间接受3U的低血浆血,1周后又补充了2U。输注次日,出现血尿和鼻衄,患者手臂和腹部有多处乌青块和大面积紫癜。患者既往无出血史,也从未受过血。术前血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242×10~9/L。第2次输血的次日,血红蛋白为9.2g/dl,白细胞7.2×10~9/L,血小板4×10~9/L。红细胞形态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均正常。骨髓示巨核细胞增多。血凝试验和自身免疫检查正常,推断为输血后紫癜,并在血清中检出抗-PI~(AI)抗体而证实。无检出 HLA 抗体。以5%白蛋白液进行两次  相似文献   

12.
陆祝选  周敬文 《内科》2010,5(5):505-506
目的了解南宁市农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择南宁市辖区六个县6所县人民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每所县医院调阅45~50份、乡镇卫生院15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394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分析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 394份病历中,"合理用血"占50.51%,"部分合理"占4.31%,"不合理"占45.18%;手术科室"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用血比例(72.11%)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8.43%)(P〈0.01)。不同血液成分"不合理"输血的比例为:血浆82.3%、冷沉淀66.7%、红细胞38.2%、血小板27.7%。"不合理"输血中,"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36.42%和25.28%。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以手术科室尤为突出;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以血浆最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及红细胞输血没有严格依据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宋秋萍  姜阿青 《山东医药》2000,40(16):71-72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 ,我院共收治肝源性糖尿病患者 5 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5例 ,女 2 1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5 6 .4岁。入院时空腹血糖 7.2~ 2 3.6 mmol/L,平均12 .7mmol/L,均为 2型糖尿病。住院治疗 6~ 2 7天 ,平均 14.8天。其中 14例治愈 ,34例好转 ,4例转当地医院治疗 ,3例自动出院 ,1例死亡。护理体会 :除进行心理护理外 ,努力做好以下护理 :1饮食护理 :对肝功能较差、黄疸较重的患者应减少动物蛋白和脂肪的摄入 ,以静脉应用白蛋白、血浆或复合氨基酸为主。宜进半流质、流质及无刺激性食物。三…  相似文献   

14.
孙成梅  李玉华  刘华洁 《肝脏》2002,7(4):228-228
患者女性 ,6岁 ,因乏力、纳差、尿色加深 9d在当地接“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给予保肝、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3d后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少尿 ,又给予抗肝性脑病、利尿和白蛋白等治疗 1d ,病情渐加重于 2 0 0 0年 3月 7日转来我院。入院时查体 :体温 3 5 .8°C ,脉搏 84次  相似文献   

15.
曾××,男,7岁。因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功能衰竭,住入外科。术前输血浆8次,每次100ml,输血浆后8~20天,患儿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增大、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于87年2月14日转入传染科。检查除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2 6岁 ,因左季肋部轮胎击伤半小时伴疼痛、呼吸困难入院。查体 :Bp4 5 / 15 mm Hg,P10 8次 / m in,R2 6次 / min;贫血貌 ,左下肺呼吸音低 ,左季肋区有 10 cm× 4 cm皮肤擦伤 ,全腹压痛、反跳痛。胸及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紧急输血输液并在局麻下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 ,有 80 0 ml血液溢出 ,此时患者昏迷 ,局麻下开腹探查发现腹腔有大量鲜血 ,肝左外叶、脾粉碎性破裂 ,胰体尾交界处横断、尾部不规则裂伤 ,胃前壁、横结肠、脾曲、降结肠多处浆肌层破裂 ,腹膜后血肿 ,左肾粉碎性裂伤。迅速行脾、左肾、部分肝左外叶、胰尾切除及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或/和血液(浆)灌流共进行50次治疗,观察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人工肝支持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显效率为80.00%.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PTA上升(P<0.01),白蛋白、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术中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主要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畏寒、发热、血压下降.术后好转出院26例(70.27%),自动出院7例(18.92%),死亡4例(10.81%).结论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第12例——呕血、口干、眼干、粒细胞缺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患者 :男 ,6 3岁。主因反复上腹不适 1年 ,间断呕血 2个月 ,高热 3d入院。始于 1999年 6月无诱因反复上腹不适、腹胀 ,大便次数增加 ,3~ 4次 /d ,有时不成形 ,无黑便 ,未诊治。 2 0 0 0年 4月 17日晚餐后 2h恶心、呕鲜血 2次约10 0 0ml,后排暗红色便 2次 ,量不详 ,伴头晕、心悸。 4月 18日晨来我院急诊 ,查血 :血红蛋白 6 1g/L。B超 :肝回声不均、脾稍大。给予三腔管压迫、抑酸、止血、输血及补液治疗 ,出血停止。入院后查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 (+ ) ,甲型肝炎抗体 (HAVAb)、丙型肝炎抗体 (HCVA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血样本不同保存形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将输血样本以全血及血浆形式分别在22℃(仅全血)、4℃、-20℃(仅血浆)保存,在不同保存时间检测ALT活性。结果:以全血形式保存的输血样本随保存时间延长ALT活性逐步升高,并且22℃比4℃保存升高快;以血浆形式保存的输血样本随保存时间延长ALT活性逐步下降,并且-20℃比4℃下降慢。结论:认识全血、血浆样本ALT活性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血液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宝贵血液的无故报废,也说明长时间保存输血样本-20℃保存血浆(血清)为较好。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已日趋完善,逐步建立子从非生物型到组合型多种人工肝系统,可暂时辅助或替代严重病变的肝脏,对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分型与原理 Uchino等,把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4型:Ⅰ型为非生物型,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Ⅱ型为中间型,包括血浆置换、交换输血和整体洗涤,通常指血浆置换;Ⅲ型为生物型,包括早期的交叉循环、肝灌流及交叉血液透析和目前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Ⅳ型为组合型、是用Ⅰ、Ⅱ和Ⅲ型混合而成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