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Mogenson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早期DN组(EDN组,n=40)和临床DN组(CDN组,n=28),并设对照组(n=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生化指标、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循环酶法测定研究对象Hcy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有受试者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相关分析法分析Cys C、Hcy和UAER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中Cys C、Hcy和UAER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随T2DM病程延长,患者SBP、HbA1c和TC水平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肾功能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逐渐升高。DM组患者UAER、BUN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UAER、BUN、Cys C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仅UAER、Cys C和Hcy水平高于DM组(P<0.05);与EDN组比较,CDN组患者UAER、BUN、SCr、CysC和Hcy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患者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升高(P<0.05)。糖尿病各组患者Ccr和GFR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DN组患者Ccr和GFR水平低于对照组、DM组和END组(P<0.05)。相关分析检测,血清Cys C水平与病程和UAER、Hcy、Scr、BUN、HbA1c、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r=0.804,r=0.597,r=0.516,r=0.487,r=0.423,r=0.359,P<0.01),与GFR和Ccr呈负相关关系(r=-0.652,r=-0.589,P<0.01);Hcy水平与病程和UAER、Scr、BUN、HbA1c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3,r=0.784,r=0.502,r=0.396,r=0.416,r=0.209,P<0.01),与GFR、Ccr呈负相关关系(r=-0.623,r=-0.647,P<0.01)。偏相关分析检测,UAER与 Cys C相关程度高(r=0.789,P<0.01),与Hcy相关程度明显(r=0.697,P<0.01),与Scr和BUN 相关程度一般(r=0.472,r=0.543,P<0.01)。EDN组患者Cys C和Hcy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Scr、BUN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 C和Hcy均能够反映早期肾损伤,Cys C敏感性更高,具有早期诊断DN和作为肾损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血清Cys C联合Hcy检测可监测DN患者肾功能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阐明其对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测定CHF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值和震荡斜率(TS)值;比较心衰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TO、TS、LVEF、LVEDD值、BNP水平和HRT分级,随访患者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因心衰加重入院等不良预后;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死亡与HRT分级的关系。结果:CHF组患者TO和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1)、TS值和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CHF组患者TO值、BNP水平和LVEOD值高于轻度CHF组(P<0.05或P<0.01),中、重度CHF组患者TS和LVEF值明显小于轻度CHF组(P<0.01)。预后良好的患者TS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TO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TO值与BNP水平和LVEDD值呈正相关关系(r=0.330,r=0.349,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关系(r=-0.44,P<0.05);TS值与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03,P<0.05),与LVEF值呈正相关关系(r=0.326,P<0.05)。死亡患者的TO值和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的患者,TS值和LVEF值明显低于生存患者(P<0.05)。死亡与HRT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153,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对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单纯T2DM体检患者249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分为硬化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3组患者理化指标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硬化组和斑块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HbA1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吸烟比例(%)、T2DM病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MHR、吸烟和HDL-C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年龄、HbA1c、NHDL-C、MHR和吸烟是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高HDL-C是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1.62,P=0.011;HbA1c:OR=1.25,P=0.027;HDL-C:OR=0.65,P=0.009;MHR:OR=3.50,P=0.000;吸烟:OR=2.28,P=0.009;NHDL-C:OR=1.39,P=0.028)。高SBP、LDL-C、MHR和吸烟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高HDL-C为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SBP:OR=1.57,P=0.003;LDL-C:OR=1.99,P=0.000;MHR:OR=3.88,P=0.000;吸烟:OR=2.01,P=0.001;HDL-C:OR=0.53,P=0.001)。结论:对单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强调血脂、血压的达标及戒烟并提高HDL-C水平,可有效预防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的超声检查结果及其危险因素,阐明各危险因素对不同部位AS的作用程度。方法:选择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受检者366名,根据超声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健康组(n=133)、单纯颈动脉硬化组(CAD组,n=42)、单纯下肢动脉硬化组(PAD组,n=69)和颈动脉硬化并发下肢动脉硬化组(CAD+PAD组,n=122)。分析各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HBP)、糖尿病(DM)史、高血脂和体质量指数(BMI)等危险因素,并对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检者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4.8%(164/366),下肢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为52.1%(191/366)。与健康组比较,PAD组和CAD+PAD组受检者的年龄、吸烟率、HBP检出率及高血糖的检出率升高(P<0.05)。与CAD组比较,PAD组和CAD+PAD组受检者吸烟率及DM检出率均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高龄(45~59、60~74、≥75岁)、吸烟和高血糖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2.520,OR=3.056,OR=6.895,OR=29.483,OR=4.136,OR=3.736,P<0.001)。结论:AS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吸烟和高血糖是AS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高血糖者下肢AS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颈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血尿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探讨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piData 3.0建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数据库,纳入完整病例资料1 411例,按血尿酸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HUA)组和正常尿酸(NUA)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HUA组患者中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清门冬酰胺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胺基转移酶(AL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女性、高HbA1c、高HDL-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女性:OR=0.705,95%CI=0.501~0.993,P<0.05; HbA1c:OR=0.912,95%CI=0.840~0.991,P<0.05;HDL-C:OR=0.539,95%CI=0.335~0.868,P<0.05),BMI≥25 kg·m-2、高SBP和高TG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因素(BMI:OR=2.107,95%CI=1.473~3.014,P<0.05;SBP:OR=1.767,95%CI=1.210~2.581,P<0.05;TG:OR=1.111,95%CI=1.057~1.168,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重点筛查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控制体质量,同时将血压和TG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白细胞介素22(IL-2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33例CHB中度患者(CHB中度组)、21例CHB重度患者(CHB重度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组)、1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例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RT-PCR半定量分析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22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重要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中度、CHB重度和肝硬化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CHB重度组患者和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总胆红素(T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83,P=0.043;r=-0.619,P=0.028);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64,P=0.000)。结论: 慢性乙肝重症化过程中,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低下提示肝细胞再生障碍,且IL-22mRNA表达水平与TB一样能够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L-22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市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吉林省长春市6个社区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849份有效问卷。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及IGR的诊断标准并结合自报情况将被调查者分为糖调节正常组(NGR,n=541)、IGR(n=150)组和T2DM(n=158)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BMI)、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IGR患病率为17.7%;T2DM患病率为18.6%;男性IGR患病率及T2DM患病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GR、IGR和T2DM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和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患者血清TG高于NGR组(P<0.05);T2DM组患者SBP和BMI水平高于IGR组(P<0.05);T2DM组患者SBP、DBP、BMI和TG水平高于NG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可能是T2DM的影响因素。结论:吉林省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人IGR与T2DM的患病率均较高;IGR者已出现了部分生化指标改变,BMI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对于60岁以上老人,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糖尿病的发生,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情商、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阐明高校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可能具有的潜在作用。方法:以广西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364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情商量表(EQ)、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广西高校学生人际信任、情商和精神质人格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或P<0.01),掩饰性人格在民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侗族、回族和土家族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民族(P<0.01),精神质人格和掩饰性人格在学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科生的得分高于硕士生(P<0.05);情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掩饰性呈正相关关系(r=0.274,P<0.01;r=0.145,P<0.01),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关系(r=-0.422,P<0.01;r=-0.202,P<0.01),人际信任与情商和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呈负相关关系(r=-0.273,P<0.01;r=-0.169,P<0.01),特殊信任因子与情商和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呈负相关关系(r=-0.252,P<0.01;r=-0.151,P<0.01),人际信任及普遍信任因子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关系(r=0.313,P<0.01;r=0.338,P<0.01),与掩饰性呈负相关关系(r=-0.201,P<0.01;r=-0.217,P<0.01)。结论:广西高校学生情商和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有密切关联,并且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提升高校学生情商及人际信任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其可能带来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腺体内血流和血管变化情况,阐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诊断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血流的价值。方法: 选取55例Graves病患者作为病例组,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行甲状腺三维超声检查。使用QLAB软件系统对存储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参数。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病例组患者甲状腺VI、FI、VFI与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24小时吸碘率最高值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甲状腺两侧叶对应同部位VI、FI和V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甲状腺同侧叶腺体对应部位VI、FI和V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同侧叶甲状腺腺体VI、FI和VFI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者左叶甲状腺VI、FI、VFI与FT3呈正相关关系(r=0.65,r=0.34,r=0.65,P<0.05或P<0.01);病例组患者左叶甲状腺VI、FI、VFI与FT4呈正相关关系(r=0.45,r=0.47,r=0.46,P<0.05);病例组患者左叶甲状腺VI、VFI与TSH呈负相关关系(r=-0.51、r=-0.54,P<0.05),FI与TSH无相关关系(r=-0.31,P>0.05);病例组患者左叶甲状腺VI、FI、VFI与24小时吸碘率最高值呈正相关关系(r=0.67,r=0.68,r=0.69,P<0.05)。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立体和定量地评价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血流变化情况,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腺体内血流弥漫性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FOS样抗原2(FOSL2)mRNA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正常糖代谢(NGT)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研究对象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T2DM(T2DM组)患者50例和NGT者(NGT组)50人,测量并记录其一般临床指标,如性别、年龄、脉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记录T2DM病程(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采集血液标本。生化分析仪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糖脂代谢指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RT-PCR法测定血液中FOSL2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NGT组比较,T2DM组患者的BMI(t=-4.62,P=0.00)、FPG(t=-9.56,P=0.00)、HbAlc(t=-7.83,P=0.00)、TC(t=-7.86,P=0.00)、TG(t=-3.89,P=0.00)和LDL-C(t=-2.41,P=0.01)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和FOSL2mRNA表达水平(t=-2.58,P=0.01;t=-12.174,P=0.000)降低。与NGT组比较,T2DM组患者的FINS(t=-2.42,P=0.0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6.46,P=0.0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n-HOMA-β)(t=-5.58,P=0.00)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n-ISI)(t=6.80,P=0.00)降低。T2DM患者白细胞中FOSL2mRNA表达水平与WHR(r=-0.415,P=0.008)、FPG(r=-0.620,P=0.000)、HbAlc(r=-0.681,P=0.000)、HOMA-IR(r=-0.504,P=0.001)、TC(r=-0.582,P=0.000)、TG(r=-0.342,P=0.031)和HDL-C(r=-0.323,P=0.042)、T2DM病程(r=-0.733,P=0.000)呈负相关关系,与In-HOMA-β(r=0.638,P=0.000)呈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T2DM病程(β=-0.056,P=0.002)、In-HOMA-β(β=0.342,P=0.001)和TC(β=-0.219,P=0.003)为FOSL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FOSL2mRNA表达水平下调参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生发展,TC是维吾尔族T2DM患者FOSL2基因表达水平下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戚灴明  朱铁明  王坚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65-216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选择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有无继发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再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继发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有无低氧血症、胃肠道障碍时间、血清清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有无低氧血症、胃肠道障碍时间与继发胰腺感染明显相关(OR值分别为1.17、1.41、1.37和1.58,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有无低氧血症、胃肠道障碍时间与继发胰腺感染明显相关。应引起注意,入院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可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术前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早期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探究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将患者分为低MELD组(n=204例,MELD<10)、中MELD组(n=72例,10≤MELD<15)和高MELD组(n=28例,MELD≥15)。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术前MELD及其他因素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04例患者,63例(20.7%)患者在术后早期死亡。术前MELD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P<0.001)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MACE)的发生率(P=0.007)明显较高。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术前MELD≥15与住院死亡率独立相关。结论 术前MELD增高即肝功能下降显著增加了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早期死亡率和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MELD评分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并对影响H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单纯肝硬化组74例,合并HD组48例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T2MD)组46例,所有病例以死亡为随访终点。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肝硬化患者预后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T2MD组患者糖尿病史高于HD组及肝硬化组(P<0.05),HD组及T2MD组酒精性肝硬化比例高于肝硬化组(P<0.05),HD组及T2MD组患者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Child‐Pugh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与T2M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T2MD组及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空腹血糖水平(FPG)、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G)、C肽水平低于HD组及T2MD组(P<0.05),而HD组FPG、C肽均高于T2MD组(P<0.05),T2MD组TG水平高于HD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饮酒、腹水、合并HD、合并T2DM、Child‐Pugh评分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患者与肝硬化患者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高,HD可增加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台州市中心医院100例2型HR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治疗方法和转归,计算MELD评分。自确诊之日起,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患者被纳入死亡组,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2型H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死亡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水平及MELD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脑病、消化道出血、脓毒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尿酸、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C反应蛋白(CRP)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ELD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33.8%;总胆红素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20.5%;血肌酐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18.5%。结论 MELD评分可预测2型HRS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D-D)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D-D、SOFA评分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CT、D-D和SOFA评分的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D-D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死亡组的PCT(Z=-5.473,P<0.05)、D-D(Z=-4.454,P<0.05)和SOFA评分(Z=-4.859,P<0.05)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OR=1.284,95%CI:1.099~1.500)、D-D(OR=1.552,95%CI:1.130~2.131)及SOFA评分(OR=1.458,95%CI:1.157~1.837)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57大于单独使用PCT、D-D和SOFA评分的面积(0.883、0.811、0.838),且PCT、D-D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4.6%,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结论:PCT、D-D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敏  李冬冬  刘传苗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28-203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与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乙肝相关ACLF患者124例,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数据,注意患者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并进行MELD评分。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年龄分别为(22.66±4.69)分、1.72±0.42、(281.09±94.21)μmol/L、(40.54±7.39)岁,均显著低于死亡组[(31.38±5.39)分、2.64±0.61、(360.54±130.97)μmol/L、(45.73±12.7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1.21±3.83)g/L、(35.95±11.82)%,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28.43±4.46)g/L、(29.54±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高、高水平TBil、高水平INR、年龄大是ACL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Alb、高水平PTA是ACLF患者的保护因素。  结论  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可作为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德清县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共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HVPG测定,根据HVPG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高压组(16例)、正常高值组(28例)及正常组(52例)3组。对门静脉、肝右静脉及脾静脉等进行超声检查,收集内径、流速、血流量及充血指数等血管的超声指标,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Spearman分析HVPG与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HVPG与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综合评估超声诊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VPG的价值。 结果 不同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的患者在肝功能分级、门静脉(PV)内径、PV流速、PV血流量及PV充血指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显示去除干扰因素后肝功能及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均呈正相关(r=0.524,P<0.001;r=0.614,P<0.001;r=0.458,P<0.001),门静脉流速则与HVPG呈负相关(r=-0.378,P=0.039)。将有统计差异的指标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独立相关(OR=2.397,P=0.020;OR=2.708,P=0.013)。 结论 超声指标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呈独立正相关,临床可依据二者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白蛋白(ALB)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HBV-ACLF)3 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8 年2 月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收治的251 例HBV-ACLF 患者,依据3 个月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52 例和死亡组99 例。入院 24 h 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EL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 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 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取预测指数(Youden 指数)最大时的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两者联合与独立MELD 评分预测HBV-ACLF 患者3 个月预后的 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 评分高于存 活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低于存活组(P <0.05);年龄、MELD 评分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而PTA 和ALB 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0.05);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AUC 高于独立MELD 评分。结论 MELD 评分联合ALB 对预测HBV-ACLF 患者 3 个月预后情况较独立MELD 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425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109例,检测患者血清学、血生化指标,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使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肝硬化无感染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介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癌,Child-pugh分级C级,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的例数明显大于肝硬化无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住院天数,介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癌,Child-pugh分级C级,消化道出血史经单因素分析可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163),住院天数(OR=3.168),介入性操作(OR=2.674),合并糖尿病(OR=2.965),合并肝癌(OR=3.689),Child-pugh分级C级(OR=4.952),消化道出血史(OR=5.674)为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采取措施消除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5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其是否合并出血分为2组,出血组120例,未出血组132例。统计2组性别、年龄、血常规及生化结果、凝血功能、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HP感染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消化性溃疡、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情况、胃左静脉内径、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OR=4.54,95%CI 2.73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16.57,P=0.01)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腹水、胃左静脉内径、PT>16 s和食管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