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HepG2—A16)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在浓度为25μg/ml时,2F2,NVS3和2E10抑制子孢子入侵的百分率分别为100%,76%,10.5%。部分子孢子未抑制而侵入肝癌细胞后,发育为红外期裂殖体,后者发育不良,提示抗体还影响红外期的进一步发育。4B2和8E3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4.5%和3.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保护性抗体提供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锭反应技术,进行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1)从间日疟原虫患者的全血DNA中扩增出约772bp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证实为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2)与间日疟原虫亲缘上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3)该检测体系可检测出间日疟原  相似文献   

3.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 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bp和约180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 ;12份显示约700bp和588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2.12%。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5.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 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 bp和约180 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12份显示约700 bp和588 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 2.1 2%.结论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7.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设计特异分型引物,利用巢式PCR技术(Nested-PCR)对采自中缅边境的间日疟患者血样作分型鉴定。检出的174份血样中,PV-I型热带族占54.6%(95/174)、温带族占35.6%(62/174)、PV-II型占2.9%(5/174)、混和感染占6.9%(12/174)。表明中缅边境的间日疟原虫存在4种基因型,以热带族为优势虫株,缅甸拉咱与云南腾冲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构成无差异(χ2=3.381,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辽宁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样15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提取DNA,进行单管-套式PCR扩增,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别。结果 12份本地感染间日疟血液标本中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虫株(占50.00%),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混合虫株(占50.00%);3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中PV-Ⅰ型热带族和温带族各1例,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虫株混合感染1例。结论目前辽宁省间日疟原虫存在2种CSP基因型,即PV-Ⅰ型温带族虫株和温带族、PV-Ⅱ型混合感染虫株,无热带族虫株。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间日疟原环子孢子原白基因多态性的地理特征及其实用意义。用DNA的PCR扩增与电泳切带纯化法,获得所研究的基因片段;用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测定DNA序列;用图解法分析比较各地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收集湖北省间日疟现症病人,无症状病人及复发病人滤纸血,按ELISA法检测抗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I型(GDRADGQPA)Ⅱ型(ANGAGNQPG)和Ⅲ型(APGANQEGGAA)重复体抗本。结果发现83例受检血样中有32例至少存在1型抗体,其中有I型抗体的27例,Ⅱ型抗体的5例,Ⅲ型抗体的16例,包括两型混合感染的10例和三型混合感染的4例。但只有I型能被PCR-探针确认。所收集的4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扩增、鉴定并克隆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约772bp的基因片段,包容CSP基因的Ⅰ区、中央9肽重复区、重复后可变区及Ⅱ区。方法:采用PCR法扩增出CSP目的基因片段,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并以限制必丙切酶BstNI酶发鉴定后,采用T载体连接方案,插入中间体载体PUC19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体PUC19/CSP,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7,蓝白菌斑初筛阳性重组子,并以PCR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两侧翼DNA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和自动核酸序列分析仪直接测定我国和3个西太平洋国家共18个间日疟分离株的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两侧翼DNA序列,并与BZL、Belem、Sal-1、N.K.和Thai等地区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日疟CSP基因N端和C端非重复序列高度保守;18个分离株与5个地区株的上述序列基本一致。但在C端可变区则有较多变异,包括一些尚无度载的地理局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 31份 ,Chelex- 10 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 DNA,改进的套式 -等位特异 -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 结果 在 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 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 % ) ,2份为热带族虫株 (10 .5 % ) ;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 ,温带族 8份 (6 6 .7% ) ,热带型 3份 (2 5 .0 % ) ,PV- 2型 1份(8.3% )。 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 ,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 ;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间日疟虫分离株环子孢子蛋白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确定湖北省间日疟原虫虫株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分型和探讨CSP多态性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克隆和Sanger链终止法,首次对湖北省间日疟原虫的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测序。结果:HB2株CSP基因的N-C-晨重复区包括重复区后可变区核苷酸序列与北朝鲜(NK)株和中国株(CH2-CH7)相同,而中央前后重复区则有较大变异。在HB2CSP中央前后重复复区,有8种变异型。与其它已发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1)从间日疟原虫患者的全血DNA中扩增出约772bp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证实为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2)与间日疟原虫亲缘关系相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3)该检测体系可检测出间日疟原虫感染血样中2.8虫/μl血的水平;(4)将该检测体系用于深圳地区及湖北随州地区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样的检测,147份患者的血样中144份检出阳性,可见一条特异性扩增带,与镜检的符合率达98%,而20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法灵敏、特异且稳定性好,适用于间日疟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多态性的地理特征及其实用意义。方法:用DNA的PCR扩增与电泳切带纯化法,获得所研究的基因片段;用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测定DNA序列;用图解法分析比较各地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结果:所测定的中国、菲律宾和所罗门的15个间日疟分离株均属PV-1型,但各株有较明显的地理性变异。6个中国株与NK株相似,其中C-2与NK株完全一致,而与其他Ⅰ型株有明显区别。结论:根据CSP基因中央重复区及重复后可变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在Qarit和Mann的分组基础上,迄今已发表的所有Ⅰ型株可归纳为2族6个组。分组序列特征有可能用于不同地理株的检出和鉴定,从而在疟疾的流行病学与防治上有实用价值,并将有助于疟原虫的生物学、分类学和种系发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确定湖北省间日疟原虫虫株环子孢子蛋白 ( CSP)的分型和探讨 CSP多态性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的克隆和 Sanger链终止法 ,首次对湖北省间日疟原虫的环子孢子蛋白 ( CSP)基因测序。结果 :HB2株 CSP基因的 N- C-端非重复区包括重复区后可变区核苷酸序列与北朝鲜 ( NK)株和中国株 ( CH2 - CH7)相同 ,而中央前后重复区则有较大变异。在 HB2 CSP中央前后重复区 ,有 8种变异型。与其它已发表的间日疟原虫 CSP核苷酸序列相比 ,重复体 GNGAG-GQP/AA和重复后可变区有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此外同一份 HB2 CSP基因 PCR产物克隆后获得含两个大小不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 ,分别为 0 .75kb和 1.1kb。两者非重复区的核苷酸序列相同 ,在中央前后重复区除了重复数次不同外 ,仅有 3处隐性核苷酸变异和 1处显性核苷酸变异。结论 :CSP基因变异 ,尤其是重复区的变异不仅与 DNA聚合酶的自身作用有关 ,而且还可能牵涉到间日疟原虫潜伏期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扩增、鉴定并克隆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约772hP的基因片段,包容CSP基因的Ⅰ区、中央9肽重复区、重复后可变区及Ⅱ区。方法:采用PCR法扩增出CSP目的基因片段,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并以限制性内切酶BstNI酶切鉴定后,采用T载体连接方案,插入中间载体PUC19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体PUC19/CSP,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7,蓝白菌斑初筛阳性重组子,并以PCR法与限制性酶切分析对阳性克隆进一步鉴定。结果:从间日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约772hPDNA条带,而正常人血与空白对照无特异性扩增条带,经酶切鉴定证实为CSP基因片段;所构建的PUC/CSP重组体阳性克隆经双酶切与PCR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体外成功扩增并克隆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为下一步的基因序列分析及CS诊断抗原的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