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dental follicle cells,DFC)表达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探讨TNF-α在牙齿萌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囊细胞;取3-6代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NF-α,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MTT检测细胞增殖,RT-PCR检测OPG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在10-50 ng/mL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TNF-α与牙囊细胞共孵育,轻度降低OPG的mRNA的表达。结论:TNF-α在体外培养的牙囊细胞有降低OP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学鹏  杜红江  段银钟  钱红  金作林  毕迎春 《口腔医学》2007,27(11):561-564,57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囊细胞,传代至第4代,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TNF-α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VEGF 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VEGF含量改变的浓度和时间效应。结果①不同浓度TNF-α作用1h后,TNF-α处理组人牙囊细胞VEGF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最佳效应浓度为25ng/ml;不同浓度TNF-α作用12h后,除1ng/ml组外,其余各组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时间效应上,25ng/mlTNF-α作用1h后人牙囊细胞VEGF mRNA表达最强,然后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强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TNF-α处理组VEGF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α能够促进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合成并分泌VEGF。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第五代HDFCs分别与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 ng/mL的TNF-α共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FITC/PI双染技术检测牙囊细胞凋亡细胞比率。结果:HDFCs的凋亡率随TNF-α浓度升高而上升,由对照组的2.3%增加到7.1%。结论:TNF-可诱导HDFCs的凋亡,这种作用可能在牙齿发育、萌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lβ(IL-l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牙周膜细胞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牙周韧带细胞(HPDLC),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利用牙周改建中高表达因子TNF-α和IL-1β刺激HPDLC后,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IF mRNA的表达。结果:IL-1β在浓度为0.1 ng/mL和5 ng/mL时,均显著促进LIF的分泌(P <0.01)。TNF-α在浓度为10 ng/mL时,明显促进LIF的分泌(P <0.05)。结论:牙周改建中高表达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可促进牙周膜细胞中LI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集落刺激因子在人牙囊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中集落刺激因子(CSF-1)表达及定位,以及不同浓度的IL-1α对牙囊细胞分泌CSF-1的影响,探讨CSF-1在牙齿萌出中的作用,方法:取12岁患者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埋藏阻生牙齿的牙囊进行人牙囊细胞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CSF-1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使用ELSIA方法观察0-100ng/ml的五个不同浓度的IL-1α对培养的牙囊细胞分泌CSF-1的影响。结果: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呈梭形,主要为成纤维样细胞,在牙囊细胞中CSF-1的表达呈阳性,定位于细胞的胞质中,围绕细胞核周围染色较强,细胞核内染色阴性,细胞外未见阳性表达。培养细胞加入IL-1α后,CSF-1的浓度明显增加并随IL-1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培养的人牙囊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CSF-1的能力,IL-1α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CSF-1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0对人牙囊细胞OP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牙囊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骨保护素(08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加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牙囊细胞,进行IL-10免疫组化染色。将25ng/ml IL-10作用于牙囊细胞0h、1h,3h,6h,9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OPG含量变化。结果:人牙囊细胞IL-10表达阳性。25ng/ml IL-10作用于人牙囊细胞3-6hOPG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人牙囊细胞表达IL-10,IL-10通过增加人牙囊细胞OPG表达,在牙齿萌出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LFs,MTT法筛选茶多酚浓度梯度,再分别用LPS(1μg/ml)和LPS(1μg/m1)+茶多酚(10μg/ml、50μg/ml、100μg/ml)刺激HPDLF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TNF一α、IL-6分泌。结果:LPS可显著诱导HPDLFs凋亡,上调TNF一α、IL-6表达。茶多酚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和TNF-α、IL-6表达,且呈量效依赖性。结论:茶多酚可通过有效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和TNF一α、IL-6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α和集落刺激因子(CSF)-1对体外培养大鼠牙囊细胞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原代牙囊细胞并传代。取50 ng/ml IL-1α或CSF-1刺激第4代牙囊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第0、1、3、6、12 h OPG表达。采用不同浓度(0、4、10、50、250 ng/ml)的IL-1α或CSF-1孵育第4代牙囊细胞12 h,western blot检测OPG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IL-1α刺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OPG条带逐渐加深。随着CSF-1刺激时间的增加,OPG条带变浅但高于对照组;各CSF-1浓度组OPG条带无明显变化趋势,但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α、CSF-1均可上调大鼠牙囊细胞内OPG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NF-α对人牙周膜细胞Aspor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porin在牙周炎致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为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改良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qRT-PCR检测在不同浓度TNF-α (0.5、1、2、5、10 ng/mL)作用下牙周膜细胞Asporin的表达及使用1 ng/mL的TNF-α作用于牙周膜细胞3、6、24和48 h后,牙周膜细胞中Asporin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sporin在牙周膜细胞中表达定位和在TNF-α作用下的表达变化,其结果用Image-Pro Plus (IPP)软件分析.结果:qRT-PCR结果显示,1ng/mL TNF-o能最大程度降低人牙周膜细胞中Asporin的表达(P<0.05),TNF-α作用后3h开始,Asporin表达下降,作用24 h,48 h后,其表达降低最为明显(P<0.05).免疫细胞化学的检测结果与qRT-PCR一致.结论:TNF-α能显著下调人牙周膜细胞Asporin的表达,推测Asporin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狗乳牙正畸移动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BMP、IL-1α、TNF-α的表达,探讨乳牙移动后恒牙胚改变的机理.方法取狗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畸移动后14天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BMP、IL-1α、TNF-α在其继承的恒牙胚牙囊、牙周、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侧相比,BMP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而IL-1α正相反,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TNF-α在牙囊中无表达.结论狗乳牙正畸移动后恒牙胚牙周组织发生骨改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PS)刺激下,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脱乙酰壳多糖(HTC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在50mg&#183;L-1的LPS刺激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观察质量浓度为1g&#183;L-1的HTCC和100μg&#183;L-1的bFGF对50mg&#183;L-1的LPS刺激hPDLF分别于24、48和72h分泌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1g&#183;L-1的HTCC具有促进LPS刺激hPDLF分泌IL-1β和TNF-α的作用,分泌量48h达高峰。在100μg&#183;L-1的bFGF的作用下,LPS介导的hPDLF分泌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明显下降。HTCC与bFGF联合较单独应用时,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下降显著(P≤0.001)。结论HTCC对LPS介导hPDLF分泌IL-1β和TNF-α具有促进作用,HTCC与bFGF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IL-1β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龈卟啉菌、大肠杆菌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分泌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在孵育6h后,即可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IL-6和TNF-α。IL-6在12h、TNF-α在24h内呈时间依赖性方式升高。结论:PDLC在内毒素作用下局部分泌IL-6、TNF-α,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TNF-α对髁突软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4(IL-34)及表达IL-34 mRNA基因的影响,探讨IL-34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致病机制。方法取第三代髁突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1、10、20、50 ng/m L)的TNF-α培养24 h以及同一浓度(10 ng/m L)TNF-α分别培养1、3、6、10、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细胞,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测定IL-34浓度以及IL-3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细胞上清液中均能检测到IL-34。2TNF-α刺激髁突软骨细胞IL-34mRNA基因表达,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TNF-α能刺激髁突软骨细胞产生IL-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CSF-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取第5代细胞加入25 ng/ml IL-0作用0、1、3、6、9、12 h,用RT-PCR法检测CSF-1 mRNA表达的变化.然后取第5代细胞,加入25 ng/ml IL-10作用0、2、4、6、8 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CSF-1蛋白的含量.结果:牙囊细胞经IL-10作用后,CSF-1 mRNA表达在3~12 h降低,蛋白分泌在6~8 h减少.结论:IL-10通过降低CSF-1的表达,间接地对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在其中聚集发挥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吸收牙槽骨和牙齿萌出通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bFGF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牙囊细胞,与10ng/mlbFGF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人牙囊细胞VEGF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变化。结果:bFGF作用1、3、6、12h后人牙囊细胞VEGFmRNA表达均较0h组显著增强(p〈0.01),其中bFGF作用6h后VEGFmRNA表达最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bFGF处理组VEGF蛋白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FGF能够促进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核因子KappaB(NF—K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相关性,及其两种因子的表达与OLP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30例OLP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萎缩-糜烂型及斑纹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OLP两种临床类型NF—KBp65及TNF-α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选取1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NF—KBp65阳性表达位于OLP上皮基底层及临近细胞的胞核内,而正常组织未见胞核着色。TNF-α阳性表达位于OLP上皮基底层细胞的胞质内,正常组织中仅有散在阳性表达。NF—KBp65和TNF—α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类型、年龄及病损部位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性别无关(P〉0.05)。NF—KBp65的胞核着色与TNF-α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OLP中NF—KB被激活与TNF-α的高表达密切相关。在NF—KB和TNF-α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正反馈调节环,这种正反馈的机制可能加重了OLP的炎性反应,同时也可能保护了上皮细胞,避免了过多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人Tca8113细胞常氧和缺氧培养0.5、1、3、6、12和24h HIF-1α、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条件下HIF—1α基因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缺氧6、12h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VEGF的表达在缺氧培养0.5、1、3、12及24h均高于常氧组(P〈0.05);VEGF基因的表达在缺氧初始阶段随HIF—1α基因表达的增强而升高,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缺氧24h内相关性不明显(rs=0.5750,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Tca8113细胞中VEGF的高表达受HIF—1α的调控和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变化,探讨人参皂甙Rg-1对其表达的影响及治疗牙周炎的机理。方法:选用100只体重160-200g 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与F组同时处死。B-J组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B-E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给药后第1、2、3、4周末处死。F-J组:牙周炎对照组,于造模成功后第0、1、2、3、4周末处死。取大鼠上颌磨牙牙周组织标本作切片,光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IL-1β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组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各时间段牙周炎治疗组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牙周炎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可以抑制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具有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鼠和正常鼠根尖周炎中IL-1α、TNF-αmRNA表达,了解免疫抑制对根尖周炎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分成实验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下颌磨牙开髓,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根尖周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IL-1α和TNF-α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7d根尖周组织中即有IL-1α和TNF-αmRNA表达,14d达高峰,28d有所下降;对照组呈与此相似的动态过程,两者间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对根尖周炎中IL-1α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牙囊细胞成骨分化前后LIM矿化蛋白-1的表达。探讨LIM矿化蛋白-1在牙囊细胞向牙周组织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加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囊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矿化诱导剂,对照组不加矿化诱导剂。培养4周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涎蛋白的表达;Von Kossa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矿化诱导前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LIM矿化蛋白-1。结果:培养4周,实验组矿化结节形成,骨涎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呈阳性表达, Von Kossa染色阳性;对照组未形成矿化结节,骨涎蛋白表达弱阳性,Von Kossa染色阴性。 RT-PCR结果显示LIM矿化蛋白-1在实验组强阳性表达,对照组弱表达。结论:LIM矿化蛋白-1与胚胎期人牙囊细胞的体外矿化过程相关,提示LIM矿化蛋白-1可能在胚胎期牙囊细胞的分化、矿化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