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重52 ~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于拔除气管导管后15~40 min时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评估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术后1~7d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出现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类型,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POCD发生率4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POCD发生明显相关因素的危险程度从高至低:麻醉恢复期躁动、麻醉时间、年龄.结论 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97例(25.63%),其中循环系并发症548例(10.83%),呼吸系并发症490例(9.68%),神经系统并发症192例(3.80%)。不同年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少儿组及老年组,老年组苏醒时间较成人组及少儿组长(P0.05,P0.01)。结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较常见,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宜适当延长在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手术结束后 ,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 ,容易发生并发症 ,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探讨 44 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观察麻醉恢复室收治的病人共 44 0例 ,年龄2 1天~ 85岁 ,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骨科、腹腔镜和胸腔镜手术、泌尿外科和五官科择期手术。其中成人2 80例 ,包括气管插管全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硬外麻 2 6 7例 ,硬外加静脉全麻或单纯静脉全麻 13例 ;小儿 (年龄≤ 14岁以下 ) 16 0例 ,包括气管插管全麻 5 7例 ,硬外加静脉全麻或单纯静脉全…  相似文献   

4.
全麻恢复期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8  
全身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的直接创伤以及病人原有病理生理的变化等 ,均可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结束后 ,麻醉作用并未完全消失 ,即使病人已经清醒 ,药物作用却未必完全消除 ,保护性反射也没有恢复正常 ,此时仍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何积极防治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 ,也是麻醉医师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苏醒延迟全身麻醉后超过预期苏醒的时间仍未苏醒者 ,称苏醒延迟。采用现代麻醉方法 ,多数病人能在手术后不久即可清醒。如全麻后超过 2h意识仍不恢复 ,即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 ,应立即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以防意外。一、…  相似文献   

5.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对小儿麻醉恢复期监护治疗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对我院PACU中1504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术后需入PACU进行监测和治疗的对象为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单纯静脉全麻、区域麻醉联合气管插管静吸全麻或联合静脉全麻(简称联合麻醉)、脊麻平面在T6以上及术中出现局麻药中毒等麻醉意外的患儿。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手术患儿,共1504例,术前ASA分级Ⅰ~Ⅲ级,年龄2d~16岁,按照出生至1个月为新生儿,1个月以上至5岁婴幼儿,6岁至12岁为儿童,12岁至16岁为少年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7例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严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一直是临床麻醉中的重要课题。本院自1988年至今共实施小儿眼科手术麻醉资料完整的计385例,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占1.8%)。本文就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详见表1。回病房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等喉水肿症状。2.小儿呼吸道内径小,呼吸道的轻微炎症或少量分泌物即可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因此,对手术前有合并症患儿的麻醉更应重视。例6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由于是急诊,匆匆上台,术中患儿有明显的痰鸣音,反复吸痰都不能保持性比成人低,普鲁卡因的清…  相似文献   

7.
700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病人,在麻醉恢复室用脉搏氧饱和度仪持续监测SpO2,以观察年龄对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影响。根据年龄将病人分成四组:Ⅰ组为年龄小于1岁的婴儿;Ⅱ组为年龄1~3岁的幼儿;Ⅲ组为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Ⅳ组为年龄18~58岁的成人。结果发现年龄愈小,手术后早期的SpO2愈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愈高。到达麻醉恢复室后,Ⅰ、Ⅱ、Ⅲ、Ⅳ组病人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4.4%、31.7%、17.3%和8.3%。婴儿的低氧血症主要发生在术后40分钟内,而1岁以上小儿和成人则主要发生在术后15分钟内。  相似文献   

8.
创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为保障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参照美国麻醉恢复室的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建立了一个拥有10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和完整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所有接受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的病人实施常规麻醉后监护.1994年5月至1999年9月,对10 532例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恢复期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后并发症83例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分析与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分析与教训胡亚明本文就我院1976年~1988年儿外急腹症手术时麻醉并发症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2岁以下小儿263例,男198,女65。入院时合并脱水52例,代谢性酸中毒33例,休克和呼吸道感染各21例,其它夹...  相似文献   

10.
<正> 麻醉清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容易发生并发症,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探讨500例术后病人在麻醉清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处理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500例,年龄20~85岁,ASAⅠ~Ⅲ级。手术种类包括普外、普胸、妇科、泌尿外  相似文献   

11.
2861例全麻术后呕吐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国内报道不多,兹对本院1989年~1992年2861例资料完整的全麻病例进行调查分析。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765人,女1096人,年龄5月~70岁,ASAⅠ~Ⅱ级,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术前按体重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障全身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杜绝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麻醉恢复室设置4个复苏单元,配置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2名临时护士专职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对508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恢复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手术后并发症25例次。结论PACU有效动作和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分工协作为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过渡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小儿实施全麻的短小手术时,临床上常难以控制麻醉深度和时间,难以及时拔管,同时易出现并发症。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仅0.63,在常用的挥发性吸入全麻药中较低,故其诱导、苏醒过程迅速。另外,七氟醚无刺激性气味,小儿无拒吸、呛咳现象。本院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进行全麻,观察其在小儿施行短小手术麻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小儿实施全麻结肠镜手术时,临床上常难以控制麻醉深度和时间,同时易出现并发症.本院采用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结肠镜手术,取得一些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小儿经结肠镜结肠息肉摘除术,男42例,女18例,年龄3~12岁,体重11~46 kg,ASA分级Ⅰ~Ⅱ级,无近期呼吸道感染史.  相似文献   

15.
全身麻醉术后对中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对非心脏外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ASAI-Ⅱ),其中20例施行全身麻醉,20例施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就7项认知功能于术前、术后3d和7d进行测定评分。7项测试项目中至少2项,其中单项测试值低于基础值20%以上者即确定为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40例病人术后3d和7d认知功能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5.2%和40%。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紊乱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术后认知功能测试项目中的视觉再生(r=0.49)和钉板试验(r=0.49)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非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早期存在认知功能紊乱,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用于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2—2021-07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部PACU行麻醉恢复的78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分为2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全麻恢复期躁动护理,前馈控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馈控制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手术对麻醉医生极具挑战性。围术期由于新生儿既有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生理功能变化快、代偿能力低下,同时手术又要求满意肌松,提供优良视野以方便操作,对于机械通气的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呼吸生理和血液动力学稳定,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笔者总结15例新生儿全麻加骶管阻滞麻醉的呼吸管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麻醉与呼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比成人更易受麻醉的不良影响,呼吸生理的差别与年龄有关。全麻自主呼吸与适当的区域神经阻滞配合使用,可以维持浅全麻,使麻醉对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麻醉期间氧供充足时,麻醉及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没有临床意义,但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对早产儿术后更易发生呼吸紊乱,甚至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手外科手术中围手术期的麻醉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852例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护理配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小儿患者的重视,根据小儿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确保小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做好麻醉恢复室各项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仅1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和1例轻度躁动,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患者经护理后均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心律失常等其他并发症及脱管、坠床等意外事件。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率100%。结论重视并规范实施对全麻术后恢复室的各项护理措施,能减少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提升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