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患儿经口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患儿12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3~9岁,体重13~35kg,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时复合应用生理盐水0.2ml/kg,R1组、R2组和R3组麻醉诱导时分别复合应用瑞芬太尼0.75、1、1.25μg/kg。均采用直接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2、3、4、5min时的BP、HR。计算收缩压(SP)与心率(HR)的乘积(RPP),记录各组SP、HR变化幅度高于基础值30%、RPP〉22000的发生情况及气管插管后至SP、HR恢复到插管前的时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麻醉诱导后4组BP降低,C组、R1组HR升高,R2组、R3组HR及RPP降低,气管插管时4组HR升高,C组、R1组及R2组BP、RPP升高。与C组比较,R1组、R2组及R3组BP、HR及RPP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组HR和RPP降低,R3组BP、HR和RPP降低(P〈0.05);R2组和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麻醉诱导时复合应用瑞芬太尼可预防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瑞芬太尼1μg/kg为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在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条件。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28例,ASAⅠ或Ⅱ级。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3μg/ml和4ng/ml TCI行麻醉诱导。监测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插管时按面罩通气难易、下颌松弛程度、声带位置高低、置入喉镜难易、是否有咳嗽体动以及对套囊充气反应等方面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心率加快,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血压升高(P〈0.01)。插管前后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67.9%。结论在无肌松药下以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4ng/ml复合异丙酚3μg/ml麻醉诱导病人插管时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时瑞芬太尼抑制重症肌无力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药效学.方法 拟行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5例,ASA Ⅰ或Ⅱ级,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4 μg/ml,瑞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e)为1.8 ng/ml,依次按2.7、4.0、6.0 ng/ml梯度递增,至患者可耐受喉麻管置入声门下进行气管内表麻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分别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e50和Ce95.结果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e50为2.2 ng/ml,其95%可信区间为2.0~2.3 ng/ml;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e95为3.0 ng/ml,其95%可信区间为2.8~3.5 ng/ml.结论 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4 μg/ml)时,瑞芬太尼抑制重症肌无力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Ce50和Ce95分别为2.2、3.0 n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3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12):瑞芬太尼1、1.5、2μg/kg分别为复合异丙酚1.5μg/kg组(Ⅰ、Ⅱ、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2min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持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并记录病人有无气管插管时呛咳和肌肉强直、术中知晓等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气管插管前即刻血压及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舒张压均降低,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血压低于Ⅰ组(P〈0.05);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1.5mg/kg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1或1.5μg/kg是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异丙酚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方法择期手术病人20例,瑞芬太尼靶控输注2 min后,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 mg·L-1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率为 1.2。结果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为2.6μg·L-1,95%可信区间为2.4- 2.8μg·L-1。结论在复合靶控输注3 mg·L-1异丙酚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为2.6μg·L-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成年和老年病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麻下择期行骨科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Ⅲ级,分为Ⅰ组(<65岁)和Ⅱ组(≥65岁),每组20例。入室后(基础值,T_1)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 ml/kg,效应室靶浓度TCI(T_2)瑞芬太尼从1.0ng/ml渐升至4.0ng/ml后启动异丙酚TCI,从1.0μg/ml血浆靶浓度渐升至4.0μg/ml(T_3),气管插管后即刻(T_4)、切皮前3 min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浓度分别调整为3.0ng/ml、3.0μg/ml。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双频谱指数(BIS),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苏醒指标、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_6)及回病房后即刻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等。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T_(2,3)时BIS降低,T_(4,5)时MAP、HR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C时Ⅰ组和Ⅱ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5±0.7、(1.2±0.5)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Ⅰ组和Ⅱ组分别为3.5±0.4、(3.3±0.4)ng/ml(P>0.05),异丙酚4μg/ml开始至LOC的时间两组分别为130±60、(82±29)s(P<0.01),BIS分别为52±11、46±12,AAI为40±25、30±7。Ⅰ组停药至自主呼吸、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离室时间均早于Ⅱ组(P<0.05)。回病房后即刻VAS评分Ⅱ组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老年病人骨科手术满意的麻醉效应,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系统的效能,并探讨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对其效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65-75岁,体重50-71 kg,随机分为R组和RP组。两组均TCI(TCI-Ⅰ型泵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瑞芬太尼30 min,血浆靶浓度5 ng·ml-1;RP组同时复合异丙酚(5 mg·kg-1·h-1)静脉输注。维持瑞芬太尼的靶浓度和异丙酚的输注速率不变。连续监测BIS、MAP、HR、SpO2,于TCI达靶浓度后1、3、5、10、15、20、25、30 min分别采集桡动脉血,测定瑞芬太尼血浆浓度。计算执行误差(PE)、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 (MDAPE)及摆动度。结果 R组MDPE、MDAPE、摆动度分别为-16.8%、23.9%和8.3%;RP组分别为-15.5%、21.7%和10.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均低于血浆靶浓度(P<0.05);两组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TCI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用于老年患者可满足临床要求,复合异丙酚 (5 mg·kg-1·h-1)静脉输注对瑞芬太尼TCI系统效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 kg,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 μg/kg组(S1组,n=44)、0.6 μg/kg组(S2组,n=43)、0.8 μg/kg组(S3组,n=38)、1 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 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 min(BIS 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 min(T5)、3 min(T6)、5 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时病人眼内压(10P)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R0组、R2组、R4组、R6组,每组15例。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IOP。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5min后R2组、R4组、R6组分别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4、6ng/ml瑞芬太尼,R0组静脉注射3μg/kg芬太尼,3min后气管插管。BIS低于70时静脉注射0.1mg/kg维库溴铵。记录入室后(基础值)、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最大值(T3)的IOP、MAP和HR。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前后MAP与IOP的变化差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输注瑞芬太尼后R2组、R4组及R6组IOP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心组IOP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基础值。R2组、R4组、R6组MAP与IOP的变化差值的相关系数分别0.803、0.835及0.883(P〈0.05),IOP下降与MAP下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明显降低麻醉诱导时病人的IOP,靶浓度4、6nG/ml可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眼内压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经口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患儿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9岁,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气管插管前5min行麻醉诱导,C组和F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kg或芬太尼2μg/kg,插管前2min三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和异丙酚2.5mg/kg,插管前1.5minR组在30s内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采用直接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即刻、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2、3、4、5min时的血压和心率(HR),计算各对应时点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记录插管时间、从插管操作开始至出现SBP和HR最大值的时间(TMAX-SBP和TMMAX-HR)以及从插管操作完成至SBP和HR恢复至诱导后即刻值的时间(TR-SHP和TRR-HR)。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诱导后即刻各组血压均降低,F组和R组降低较C组明显(P〈0.05),C组HR增快(P〈0.05),F组和R组HR保持稳定;气管插管致各组血压、HR和RPP升高(P〈0.05),以C组最为明显,R组最轻;R组TMNAX-SBP和TMMAX-HR长于C组和F组,THR-SBP和TR-HR短于C组和F组(P〈0.05)。结论 与小剂量芬太尼相比,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更有效地抑制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速率输注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不同速率输注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10),麻醉诱导开始时,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μg· kg-1·min-1(R0.05组)、0.10μg·kg-1·min-1(R0.10组)、0.15μg·kg-1·min-1(R0.15组),10 min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1,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1.5 mg·kg-1,行气管插管,于输注瑞芬太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2、5、10min记录血压(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各组肌僵、低血压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R0.05组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率(80%)高于R0.10组(10%)和R0.15组(10%)。R0.15组肌僵、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等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R0.10组。R0.05组气管插管后2、5、10 min及R0.10 组气管插管后2、5 min NE、E浓度均高于基础值,且高于R0.15组;R0.15组气管插管后2、5 min NE浓度高于基础值,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的合适速率为0.10μg·kg-1·min-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CI异丙酚时瑞芬太尼抑制患者喉罩置管反应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36例,年龄18~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2.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TCI异丙酚,Ce为4.0μ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TCI瑞芬太尼,初始Ce 2.9 ng/ml,待Ce与血浆浓度达平衡后3 min置入喉罩,相邻Ce之比为1.2.喉罩置入成功的标准为:Muzi评分≤2分且喉罩置入后3 min内MAP和HR升高不超过基础值水平的15%.结果 瑞芬太尼抑制喉罩置管反应的EC50为2.75ng/ml,95%可信区间为2.51~3.01 ng/ml.结论 TCI异丙酚Ce为4.0μg/ml时瑞芬太尼抑制患者喉罩置管反应的EC50为2.75 n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复合异丙酚时瑞芬太尼抑制维吾尔族患者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维吾尔族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18~ 30 kg/m2.静脉输注异丙酚维持BIS值40~ 50时,TCI瑞芬太尼,初始Cp 6.0ng/ml,待Ce与Cp达平衡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患者气管插管后初始Cp为6.0 ng/ml,待Ce与Cp达平衡后开始切皮.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和(或)切皮反应,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为0.5 ng/ml.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和(或)切皮反应的标准:收缩压升高超过基础值15%和(或)心率>90次/min且持续时间>15s.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复合异丙酚维持BIS值40 ~ 50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EC50及其95% CI分别为3.4(2.3 ~ 4.5) ng/ml和3.8(2.8~4.9) ng/ml.结论 复合异丙酚维持BIS值40~50时瑞芬太尼抑制维吾尔族患者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EC50分别为3.4和3.8 n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效应室浓度(C=e)的舒芬太尼复合相同Ce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气管插管和心肺转流(CPB)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8例,根据舒芬太尼Ce,随机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Ce 1.8μg/ml TCI,罗库溴铵0.9mg/kg,舒芬太尼靶控浓度分别为0.6 ng/ml(Ⅰ组)、0.8ng/ml(Ⅱ组)、1.0 ng/ml(Ⅲ组)、1.2 ng/ml(Ⅳ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 min(T<,2>)、3min(T<,3>)、5 min(T<,4>)、切皮前(T<,5>0、切皮时(T<,6>)、劈胸时(T<,7>)及(CPB 前 5 min(T<,8>)的HR、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并统计气管插管和CPB前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T<,1>时Ⅲ组、T<,1>~T<,3>时Ⅳ组的HR明显减慢(P<0.05);T<,1>、T<,2>时Ⅳ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上,Ⅲ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的病例少于Ⅰ组(P<0.05),Ⅳ组使用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病例少于Ⅰ组(P<0.05).结论 不同Ce的舒芬太尼复合Ce为1.8 μg/ml的丙泊酚TCI均能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气管插管和CPB前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其中1.0 ng/ml的舒芬太尼复合1.8 μg/ml的丙泊酚TCI能更有效维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气管插管和CPB前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