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消癥汤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肝郁脾虚夹瘀证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通络消癥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HA、LN、CIV及PCⅢ水平以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6%(P﹤0.05)。结论:通络消癥汤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口服,0.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理气方内服治疗,每日1剂,2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肝郁脾虚证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临床疗效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症状评分、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疏肝理气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棱莪术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棱莪术汤治疗。2组均治疗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24、48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34%(50/53),对照组总有效率79.25%(42/5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TBiL、ALT、AST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十宝消癥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144例乙肝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十宝消癥方联合拉米夫定)和对照组(拉米夫定),连续常规用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水平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十宝消癥方联合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乙肝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肝纤维化(III型前胶原(PC-Ⅲ)、层黏联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提高总蛋白水平。在缓解情志抑郁、倦怠乏力、便溏、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等症候方面,其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加中药安慰剂(P0.05)。在改善乏力、全身症状、活动及焦虑等生活质量方面,其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加中药安慰剂(P0.05)。结论十宝消癥方联合拉米夫定在改善乙肝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中医症候、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加中药安慰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疗的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郁脾虚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消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12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HBV-DNA定量、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肝硬化程度(肝脏Fibroscan弹性值,APRI评分,FIB-4评分),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肝脏B超积分、肝脏CT分级。结果 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完成研究。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8.72%(1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2%(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LT、AST水平及HBV-DNA定量均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广星  赵迎 《河南中医》2016,(6):1046-1048
目的:观察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治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钠胶囊口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93.3%,治疗组有效率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腹痛、困倦乏力、腹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镜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健脾养肝丸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养肝丸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养肝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效果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肝纤维化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通络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时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胁肋疼痛、倦怠乏力、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厚度及肝弹性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芪丹颗粒治疗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芪丹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水平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抵抗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丹颗粒治疗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脂指标,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提高脂联素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肝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结合医用臭氧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医用臭氧疗法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23例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转氨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转氨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疗法结合柴胡疏肝散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3、S4及快动眼睡眠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4周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慢波睡眠时间S3、S4及快动眼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能力、生理状态、情感与精神状态、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四君子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在肝郁脾虚型失眠中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准断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疏肝汤加味。疗程12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查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HBV-DNA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4项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抑制肝纤维化,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血瘀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治疗组32例,干扰素联合中药疏肝健脾化瘀方辨证治疗;对照组26例,单独干扰素治疗24周,观察病毒应答情况、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病毒转阴率治疗组为46.9%(15/32),对照组为42.3%(11/2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ALT及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无明显严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郁脾虚型脾胃病通过自拟中药疏肝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自拟中药疏肝健脾汤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为(4.20±0.69)分,对照组为(9.63±1.0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能够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化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评价两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黏膜修复疗效及Hp清除率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55/70),95.00%(76/8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分别为71.25%(57/80),91.25%(73/80);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修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分别为68.75%(55/80),92.50%(74/80);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在减轻消化道症状体征,促进胃黏膜修复及提高Hp感染清除效果方面优于西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浊抗纤保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抗纤保肝汤,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TGF-β1、MMP-1、TIMP-1、组织学评分、肝脾B超指标(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门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GF-β1和TIMP-1水平、组织学评分、肝脾B超指标降低(P<0.05),MMP-1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化浊抗纤保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GF-β1表达,调节MMP-1/TIMP-1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扶肝化纤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夹瘀型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夹瘀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保肝药的基础上加服扶肝化纤汤,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四项,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肝功能和肝纤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肝化纤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夹瘀型肝纤维化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抗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梅  代夫保  谢广贺 《四川中医》2023,(11):104-108
目的:分析温阳利水汤联合抗心衰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温阳利水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功能指标[NT-proBNP和心肌钙蛋白Ⅰ(cTnⅠ)]、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优于对照组的71.74%(P<0.05)。两组治疗10 d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LVESD、LVEDD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