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异性性伴侣HPV感染率,并通过早期干预以期阻断女性尖锐湿疣发生和HPV持续感染状态。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异性性伴侣发生尖锐湿疣、HPV亚临床感染及潜伏感染的情况,通过性行为干预和早期局部治疗尖锐湿疣和HPV亚临床感染,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入选的120对病例,男性尖锐湿疣的异性性伴侣尖锐湿疣的发生率为35.8%,HPV亚临床感染率18.3%,子宫颈HPV潜伏感染发生率为25.0%;通过早期治疗和性行为干预,干预组受试者接受干预后尖锐湿疣/HPV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性伴侣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能有效预防尖锐湿疣的传播,对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的亚临床及潜伏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人体皮肤粘膜后可引起显性尖锐湿疣和无明显皮损的HPV亚临床及潜伏感染。HPV亚临床感染 (Subcliniealhumanpapillo mavirusinfection ,SPI)是指临床肉眼不能辨认的病变 ,需要借助放大镜、阴道镜、尿道镜及 3%~ 5 %的冰醋酸外涂或湿敷后才能观察到的发白病变区域。HPV潜伏感染 (latentpapillomavirusinfection,LPl)是指人乳头瘤病毒进入皮肤粘膜后不引起任何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的一种HPV存在状态 ,只能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目前公认HPV亚临床及潜伏感染是尖锐湿疣 (CondylomaAcumi…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疗效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门诊入选67名确诊的CA患者,进行ALAPDT治疗,连续3次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 ALA-PDT治疗67例CA患者的有效率高达100%、痊愈率88.06%、疣体清除率96.84%、总复发率11.86%。患者感染高危型HPV可降低PDT的疗效并增加患者的复发率。完成PDT疗程后,高危型HPV感染的转阴率为40%,提示高危型HPV感染可以得到缓解或清除。结论相较于以往的治疗方法,ALA-PDT治疗CA是一种疗效好、低复发、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对于HPV潜伏感染的清除也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生殖器、肛周的增生性(亚临床感染除外)损害。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主要有局部药物治疗、激光、冷冻、电灼、及手术切除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光动力疗法。我科白2008年开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外阴、阴茎、肛门和会阴等部位的表皮乳头瘤样增生。HPV亚临床感染(SPI)是指用肉眼不能辨认皮损,但用5%醋酸涂抹皮损处,皮损部位发白或PCR检查阳性。笔者于2010-2013年采用中药祛疣煎剂治疗SPI,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6.
醋酸白试验对尖锐湿疣患者HPV亚临床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V亚临床感染从潜伏感染到尖锐湿疣过程中有着中间作用,它可发展为尖锐湿疣,也可以逐渐消退或消失.临床上醋酸白试验常被用于检查尖锐湿疣患者是否伴有HPV亚临床感染,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未明确[1].我们将尖锐湿疣患者醋酸白试验阳性和阴性的肉眼观察正常的部位分别取材,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切片中HPV-DNA,结合组织病理学,初步探讨醋酸白试验在诊断HPV亚临床感染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尖锐湿疣发病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尖锐湿疣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的40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成男性组和女性组各200例。对两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等进行检测对比,并对两组于中西医结合主动免疫基础上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对其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400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测研究后,对其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男性组患者合并其他性病总感染率34.0%,女性组患者合并其他性病总感染率56.0%,男性组总感染率显著低于女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16.0%、26.0%,显著高于淋球菌感染10.0%、16.0%,显著高于沙眼衣原体感染8.0%、14.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400例患者于中西医结合主动免疫基础上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其中合并其他性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治愈情况为男性组总有效率95.5%,女性组总有效率94.6%,比较男女患者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HPV感染者治愈情况为男性组有效率94.7%,女性组有效率94.3%,比较男女患者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合并其他性病病原体患者与单一HPV感染患者间数据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复发受尖锐湿疣合并其他性病感染重要影响,临床治疗尖锐湿疣患者通过对患者其他性病病原体进行有效检测,并及时对合并其他感染的患者开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体多样,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是其中主要的病原体[1],但临床上相当部分的患者无明确病因。泌尿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临床类型多样,常易形成潜伏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重新激活,导致机体局部免疫力下降。为明确HSV感染与NGU发病的关系,我们探讨了NGU人群中HSV的感染状况。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性病专科门诊,共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18~46岁,平均25.36岁,病程2~14月,平均3.6月。所有患者或…  相似文献   

9.
<正>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位居第三位,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有关。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部分还可能发生癌变,导致宫颈癌。因而尖锐湿疣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复发率也较高,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一直是临床探索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皮肤病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范围,为临床合理使用ALA—PDT提供参考依据。对近lO余年来文献报道的有关PDT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综述ALA.PDT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作用原理和机制,以及ALA.PDT治疗皮肤病的范围,所引起的不良反应。PDT对皮肤肿瘤、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皮肤病、痤疮、鲜红斑痣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在皮肤科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诊断(ALA-PDD)在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疾病中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 ALA乳膏应用于36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患者的皮损及其周围2 cm区域,2 h后进行荧光光动力诊断。同时对患者皮损、亚临床皮损、 皮损周围0.5 cm和2 cm处分别进行醋酸白试验、取材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 DNA。结果 36例患者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尖锐湿疣者30例、鲍恩样丘疹病5例、脂溢性角化病1例(剔除病例)。30例尖锐湿疣和5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皮损出现PpIX砖红色荧光;28例患者亚临床皮损也呈现砖红色荧光。17例皮损周围0.5 cm和5例2 cm处HPV潜伏感染部位也出现PpIX荧光。黏膜部位、炎症浸润和组织糜烂部位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结论 ALA-PDD对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皮损和亚临床皮损诊断及HPV潜伏感染的定位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黏膜部位、炎症浸润和组织糜烂部位不适宜进行荧光诊断。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尖锐湿疣(CA)临床上易复发。近年来CA的亚临床感染(SPI)被认为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为减少复发多将SPI皮损列入临床治疗范围,然而复发率仍高[1,4].这提示SPI不是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初始阶段,还并存有更早期的HPV感染状态-HPV潜伏感染(latent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LPD[2].为探讨CA之NPV潜伏感染状况,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2例CA临床皮损,非应损(醋酸白试验阴性之无皮损区刮屑)及尿道拭子进行了HPV检测。并观察了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人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恶性病变,如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等。HPV感染后可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HPV亦通过多种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与清除。HPV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PV感染后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无症状或病变持续存在甚至发生癌变)。该文综述了HPV感染后宿主免疫反应及HPV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宫颈局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 治疗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36 例,安慰剂组12 例,分别使用Nr-CWS和赋形剂.在治疗前、治疗后4 个月及8 个月,对患者进行宫颈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评估,分析Nr-CWS对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4 个月:治疗组有效率48.57%,对照组有效率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65.71%,对照组有效率41.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CWS对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5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女性生殖道、外阴赘生物、疱疹液及溃疡表面分泌物标本进行CT、UU、NG、HPV、HSV—Ⅱ测定,观察355例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组合类型及各年龄段的构成比。结果女性STD混合感染有9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组合,CT+UU感染最高,达322例,占90.7%,其次为UU-4-HPV12例(3.3%),UU+NG8例(2.2%);最多者有三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21~30岁年龄组占混合感染60.8%,31~40岁年龄组占29.9%。结论5种病原体均有混合感染的可能,本地区STD混合感染以CT+UU为主,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建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怀疑为STD感染者进行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潜伏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9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孕期28周以上孕妇共467例,进行HPV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探讨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13例孕妇检出HP~阳性,HPV感染率高达45.6%;感染组产妇顺产115例(54.0%),剖宫产79例(37.1%),产钳助产19(8.9%)例,均为单胎生产,新生儿出现呼吸道乳头瘤2例(0.9%),携带HPV病毒74例(34.7%);对照组产妇顺产177例(69.7%),剖宫产69例(27.2%),产钳助产8例(3.1%),新生儿未出现呼吸道乳头瘤及携带HPV等症状;HPV感染组患者文化水平较低(OR6.837,95%CI1.526—3.237)、首次性生活年龄较小(0R7.942,95%CI1.368—17.305)且有吸烟史(OR5.352,95%CI2.262—17.485),而首次怀孕年龄非影响妊娠晚期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晚期HPV感染对妊娠结局有着不良影响,而文化水平、首次性生活年龄及吸烟史是影响妇女HPV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普及HPV相关知识,从根源上控制HPV感染,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与CA复发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收集107例女性CA患者及65例正常女性患者的宫颈拭子,将其分为高复发组(52例)、低复发组(55例)和正常对照组(65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宫颈中是否存在HPV病毒及其亚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复发组中67.3%(35/52)例检测出HPV病毒,低复发组中34.5%(19/55)检测出HPV病毒,正常对照组4.6%(3/65)检测出HPV病毒,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CA患者宫颈中存在HPV病毒感染的潜在病灶可能是CA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发生殖系统的疣变以及恶性肿瘤.其中高危型HPV的感染导致了约70%的女性宫颈癌.HPV病毒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转录活性、泛素化途径和细胞代谢等机制诱发癌症.同时HPV的持续慢性感染和免疫应答的紊乱也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本文对HPV感染对生殖系统健康的影响、HPV病毒分子结构、HPV病毒蛋白的致癌的机制以及宿主对于HPV感染的免疫应答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展望了HPV相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位居第三位,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有关。尖锐湿疣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复发率也较高,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部分还可能发生癌变,导致宫颈癌。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免疫调节治疗,然而,不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全面的认识尖锐湿疣,通过查找文献,以及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做一系统的综述,为早日治愈尖锐湿疣奠定基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表现为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和潜伏状态,后两种感染状态是前者的14倍,因此仅靠临床症状判断,则低估了HPV感染的严重性。随着核酸杂交技术和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宫颈HPV的高感染率才被人们认识。由于宫颈HPV感染和宫颈癌关系密切,而HPV感染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因此探讨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宫颈HPV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由于各家研究方法、受检人群和HPV检测技术的不同,宫颈HPV感染率的差异较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也有分歧。本文对宫颈HPV感染和危险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