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温法是治疗寒证的基本原则,为“八法”之一,在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也有体现,至今仍指导临床,笔者就学习所得归纳分述如下:1温阳固脱1.1固阳救逆 相似文献
4.
汉代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来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全书立方二百八十一首,其中运用挂枝的方剂就有七十四首。由此而见,桂校是张仲景应用得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并以挂枝为主药组成的桂技场作为第一方。后世医家称桂技汤为群方之魁。本文是笔者学习了仲景之用,结合临床试作初步探讨。三件天对枝枝的应用笔者就仲景用挂校之加减法,以及对组成相似而有桂核取舍不同的相类处方的比较,概括列表,看仲景对挂技的临床应用(见表1、2)。综上所述,桂技在张仲景的处方中,有解肌和营,温助心阳、通阳利水、温经止痛以及平肾… 相似文献
5.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专书,书中理法方药俱备,在理论和临床上,对中医内、妇、外等学科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附子非常广泛,处处注意保护人体阳气,是自《神农本草经》之后,临床上广泛而又大剂量应用附子第一人。附子在汤剂中,张仲景用量比较大,而在散剂、丸剂中,所占总药比例是很小的。在讲究服法的同时,还讲究应用策略,比如:回阳救逆急用生用,热病救逆善用敢用,应用剂量因人而异,煎服方法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预治防变的思想,是在全面继承《内经》、《难经》关于“治未病”的预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刻意发挥而形成的。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其《伤寒杂病论》所创立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中。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仲景抨击了当时的“居世之士”不知养生防患慎微之理,“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而是“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当“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说明养生防病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仲景 相似文献
13.
14.
活血化瘀法是仲景创制诸多治法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也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仲景活血化瘀法,弘扬仲景学说,文章通过梳理历代名医和现代研究对仲景活血化瘀法的论述,提出仲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特点:六经皆有瘀血病证,重视血水互患理论,擅用攻逐瘀血法、温通活血法及虫类药物。为临床活血化瘀方药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于公元二世纪初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以及方药配伍变化运用等贡献,都具有举世公认的定论。然仲景之功,宏伟无边。笔者每读仲景书一次,辄有新的受益与启迪,发现仲景在优生学方面亦堪称上溯历代之精华,下开后世之先河。兹就《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中关于优生的学术思想探析如下。一、改善母亲体质,以育优质胎儿中国古代对优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史记》、《列女传》、《黄帝内经》乃至更早些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大小汤每对皆可治疗同类疾病,大看无异,细究有别。故仲景以疾病变化为底,稍改治疗之法及方药组成以成大小汤,其立法处方之妙之巧,给人颇多启迪。本文从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大小建中汤、大小半夏汤等六对大小汤的药物组成、主证病势及方剂功效等方面进行比较,阐明每对方剂的差异之处,以便对相关方剂的理解及临床应用有进一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正>《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据统计含有大黄的方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达89次。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匠心独具,《本草思辨录》说:夫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兹分析如下,敬希贤达指正。1通便秘导瘀血必资大黄大黄在《神农本草经》中载: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性禀直遂,长于下通,在通秘结时,张仲景必资大黄。如大小承气汤中,与行气开郁的枳实、厚朴配伍则入阳明气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