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秀娟 《新中医》2021,53(3):140-143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平衡针灸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运动能力、自理能力、肌电图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肌张力肌电与肌力肌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肌张力肌电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肌力肌电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减轻肌张力增高程度,改善肌张力表面肌电与肌力表面肌电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国强  王晓霞  伦奕 《陕西中医》2011,32(5):601-603
目的:观察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引起的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上肢肌张力进行改良A shw orth量表(MA S)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 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并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文煜  胡杰  郑贺彬 《新中医》2022,54(10):51-5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熏蒸联合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振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肌张力、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P<0.05)。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方根振幅(RMS)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MAS评分、RM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MA-L、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熏蒸联合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康复治疗,治疗组行肌肉运动点温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膝部、髋部屈伸肌肌力、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MI)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步频等步态分析指标,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及Hmax/Mmax比值等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及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SKE)、前屈(SKF)及髋关节后伸(SHE)、前屈(SHF)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及患侧步长、步速、步频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高于对照组,Hmax/Mmax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加肌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化痰补肺通窍方联合啄治疗法对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孟鲁司特钠,观察组给予化痰补肺通窍方联合啄治疗法,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扁桃体、腺样体体积,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 OSA-20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Th17、Th17/Treg、OSA-20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扁桃体、腺样体体积缩小(P<0.05),Tre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补肺通窍方联合啄治疗法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小扁桃体、腺样体体积,降低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34/48)(P0.05)。结论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祛瘀通窍方治疗脑卒中后癫痫(PSE)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和血清Hcy(同型半胱氨酸)、CRP(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96例PS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观察组口服丙戊酸钠同时予自拟化痰祛瘀通窍方口服,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MMSE)评分、癫痫发作情况、血清Hcy、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9.6%VS 79.2%)(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5)、癫痫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清Hcy、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1例。两组均给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试验组加用经筋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上下肢FMA、MBI及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屈指肌群、屈腕肌群、屈肘肌群肌张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颈肩腰腿痛老年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胶囊口服,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痛感、功能障碍、生命质量变化,监测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血清中致痛因子水平,统计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93%(41/54)、92.59%(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OD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β-内啡肽(β-EP)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26%(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7.27%(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协同治疗能有效缓解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痛感,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命质量,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且不易复发,抗炎镇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47%,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BI评分、GOS评分、mRs评分和临床症状体征半身不遂、口歪、言语塞涩、肢体麻木评分等方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TL、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喜按喜暖、胃脘隐痛、神疲乏力、食后胀满、大便稀溏、纳呆少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胃功能,减轻各项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并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熏蒸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修订版Ashworth评分法(MAS)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程度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s EMG)测定患者肌肉的肌张力,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以及RMS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肌张力增高,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应用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的效果及对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53例增加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眼轮匝肌波幅、口轮匝肌波幅均高于对照组,眼轮匝肌潜伏期、口轮匝肌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面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因子水平,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早期肌张力改善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8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受影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早期肌张力的恢复分析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和肌肉情况,同时使得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并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在治疗脑卒中早期肌张力低下患者中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四川中医》2023,(1):88-91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祛湿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苏氨酸激酶(AK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82例,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予以PP方案化疗(培美曲塞+顺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健脾化痰祛湿方口服,持续用药直至2个化疗周期结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和化疗期间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EGFR、AKT和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少乏力、午后腹胀和腹痛脘闷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EGFR、Akt、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健脾化痰祛湿方辅助治疗NSCLC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法偏五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平衡针灸法偏五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30d)后,两组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解痉针法联合平衡针治疗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平衡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解痉针法,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Vmax、Vm和B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Vmax、Vm和BF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解痉针法联合平衡针治疗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在疗效方面较好,且能够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朱晓鹏  戎军  周明倩 《新中医》2021,53(2):112-115
目的:观察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痉挛程度(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关节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补肾祛湿方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补肾祛湿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治疗后的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促黄体激素、睾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促黄体激素和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补肾祛湿方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