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患者采用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辅以石膏外固定.术后2周去除石膏,在三角巾悬吊保护下行功能锻炼,4~6周去除克氏针,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除1例患者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外,其余患者术后4~6周复查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肘部无畸形,无前臂缺血性挛缩.功能评价优良率达85%.结论 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清晰显露骨折端,对骨折复位和固定方便、容易,手术效果好,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肘前入路空心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肘前入路空心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6~38岁,平均27岁;左侧2例,右侧4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7d.按王亦璁等的分型均为Ⅰ型(完全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结果 6例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6例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按Broberg等提出的评价标准评分均为优良.结论 肘前入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复位及实施内固定容易. 相似文献
4.
5.
6.
7.
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3月起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8例,通过肘外侧小切口入路,术者食指伸入骨折前方帮助复位维持固定骨折,引导克氏针钻入的方向。运用电钻克氏针能有效的掌握克氏针进入的方向和深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骨折均4-6周达到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获得了89.6%的优良率。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按Dubberley分型ⅡA 3例,ⅢB 3例)均采用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门诊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Mayo肘关节评分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切口长度5~10 cm,平均(7.2±0.7) cm,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5.0±5.0) min,术中出血25~100 mL,平均(49.0±14.8)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住院时间7~18天,平均(12.5±2.8)天,随访时间12~38月,平均(25.5±2.8)月,无1例出现骨折移位、骨不连和内固定失效,1例并发异位骨化(Hastings和Graham分级ⅢC)。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75~100分,平均(92.5±5.0)分。结论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显露充分,容易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外侧入路克氏针方法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67例,通过肘外侧小切口入路,术者食指伸入骨折前方帮助复位维持固定骨折,引导克氏针钻入的方向。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骨折4~6周达到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获得了89.6%的优良率。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克氏针方法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82例,其中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55例,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32例,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95例。结果:1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周,平均9周。平均手术时间: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55min,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47min,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38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为5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9.7周,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7.2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6.8周。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入路得到优化,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优于其他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均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患者的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7.9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3±0.38)周,疗效明显。结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时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在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对比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疾病,而实验组则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情况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在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实验组功能优良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疾病,相比应用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康复时间短及手术预后效果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肘前入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采用肘前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于肱骨小头、滑车由前向后置入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9例.男6例,女3例;年龄为15~21岁,平均15.5岁;左侧5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骑自行车跌伤4例,骑摩托车跌伤3例,打篮球跌伤2例.本组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5d.按陆裕朴等的分型,本组均为Ι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切口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4wk.随访时间最短6mo,最长3a,平均1.8a.无血管、神经损伤,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根据Morrey等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6例,良3例.结论 肱骨小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徒手整复很难成功,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采用肘前入路,可在直视下暴露骨折面和骨折块,准确复位,用可吸收螺钉有效固定,早期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肘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治的32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固定。术后两周去除石膏,辅于三角巾悬吊固定行功能锻炼,4~6周去除克氏针,定期X线复查并随访1~5年,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3.75%。1例患儿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其余患儿肘部无畸形,所有患儿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肘后正中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稳定性好及治疗效果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患者选择前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和观察组(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比2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肘、肩关节功能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90. 03 ± 5. 63)ml、手术时间(85. 08 ± 4. 61)分钟、骨折愈合时间(9. 02 ± 1. 25)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30. 31 ± 6. 70)ml、手术时间(103. 40 ± 4. 50)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3. 62 ± 1. 50)周;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0. 24%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2. 6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72. 50%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77. 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效果明显,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肘、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前外侧肩峰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1例,按Neer分型二型16例、三型20例、四型5例,其中三型和四型各有2例合并肩关节脱位,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5.5个月.结果:患肢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二型81%,三型75%,四型40%.结论:应用前外侧肩峰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优点,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