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71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再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90天预后;同时观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71例AIS患者中,术后63例(88.7%)m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mTICI 2b级23例、mTICI 3级40例。术后90天时随访,30例(42.3%)预后良好(mRS评分≤2),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8.5%),20例(28.2%)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意识清醒、饮酒史、后交通动脉开放、术前NIHSS评分及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IHSS评分(OR=1.116,95%CI:1.101-1.232,P=0.030)、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OR=1.019,95%CI:1.005-1.034,P=0.008)、后交通动脉开放(OR= 2.748,95%CI:0.791-9.545,P=0.034)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5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状况,根据术后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组(4~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9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22例(40.7%),预后不良组32例(59.3%);术后72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3%,病死率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OR=1.091,95%CI:1.002~1.188,P=0.046)评分与良好预后呈负相关,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3-2019.6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EVT)、且血管再通均达到术后脑梗死溶栓 (TICI)分级2b以上的病例。分析患者的术前和术后24h的血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临床预后包括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3个月死亡率。mRS 评分≤2 定义为预后良好, mRS≥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P <0.1纳入多因素分析,寻找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到术后24h平均收缩压(mSB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术后24hmSBP值分为三组:低mSBP组101-120mmHg;中mSBP组121-140mmHg;高mSBP组:141-160mmHg,分析三组间预后的差异;再分析低中mSBP(≤140 mmHg)两组患者与高mSBP组(>140 mmHg)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取栓成功再通患者238例,其中预后良好161人,预后不良77人。术前Alberta卒中早期 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术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术后24hmSB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预后良好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随着mSBP的增高,24h sICH发生率增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9)。低中mSBP(≤140 mmHg)患者较高mSBP(>140 mmHg)患者的良好预后率高(OR:2.039,95%CI:1.043-3.984,P=0.037),sICH率低(OR:0.203,95%CI:0.062-0.664,P=0.00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24h mSBP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术后血压管理的重点。建议将术后24h mSBP积极控制在140 mmHg以下,如果出血转化的风险大,可控制在120 mmHg以下。需RCT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及浙江大学指数(Zhejiang University index, ZJU指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脑卒中后90天时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2例AIS患者。脑卒中后90天功能预后通过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及预后不良组(mRS>2)。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S患者90天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中TyG指数、ZJU指数评分预测脑卒中后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复发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体重指数、女性、糖尿病、既往脑卒中病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Cy...  相似文献   

5.
目的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障碍,这种伴随症状会影响机体营养状态,本研究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与不良预后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患者营养状态与不良预后风险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观察90 d, 88例(75.86%)患者mRS≤2分归为预后良好组,其余28例(24.14%)为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较预后良好组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PG-SGA评分较预后良好组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79,95%CI:1.059~1.314)、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775,95%CI:1.161~2.713)、PG-SGA评分高(OR=1.741,95%C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3年6月间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n=92)与预后不良组(n=83)在高血压病比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0%vs 67.47%,P=0.87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既不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0.453,95%CI:0.087~2.352,P=0.346),也不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OR=1.014;95%CI:0.933~1.101,P=0.746)。结论 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分析评估急性前循环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对术后90 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20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CONUT评分确定营养不良程度和风险来评估营养状况,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预后指标,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24 h CONUT评分是否为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482例患者,男性272例(56.4%),平均年龄(68.3±11.1)岁,预后良好组235例(48.8%),预后不良组247例(51.2%)。预后不良的患者根据CONUT评分(P<0.001)显示高风险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高CONUT(OR=1.191,95%CI:1.057~1.343)增加了患者90 d不良结局的风险(P<0.01)。结论:CONUT评分评估的营养不良风险与急性前循环闭塞性卒中E...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asal ganglia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BG-EPVS)和半卵圆中心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centrum semiovale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CSO-EPVS)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患者90天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发病4.5h以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前循环AIS患者408例。BG-EPVS与CSO-EPVS根据视觉量化评分分为无或轻度组(0~2级)和中重度组(3~4级)。根据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314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94例)。比较上述分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探讨BG-EPVS和CSO-EPVS对前循环AIS静脉溶栓患者90天临床预后的影响。应用Graphpad Prims 8.0软件绘制森林图。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年龄、心房颤动、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TOAST分型分布、BG-EPVS严重程度、出血转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90天脑卒中复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O-EPVS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重度BG-EPVS相较于无或轻度BG-EPVS(OR=2.043, P=0.033)是前循环AIS静脉溶栓患者90天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重度BG-EPVS是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90天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资料.根据HIR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HIR<0.4)组和侧支循环不良(HIR≥0.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为3~6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侧支循环良好组41例、侧支循环不良组79例,预后良好组68例、预后不良组52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年龄偏大、核心梗死体积较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偏大、男性患者占比较低、基线NIHSS评分较高、核心梗死体积较大、ASPECTS较低、血管成功再通率较低、术后sICH发生率较高且HIR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2.290,95%CI 1.077~4.869,P=0.031)、HIR≥0.4(OR=2.974,95%CI 1.060~8.342,P=0.038)是前循环AIS-LVO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IR是一个可靠的术前侧支循环评价指标,高龄、HIR≥0.4是预测前循环AIS-LVO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超  李勇昂  刘宣  叶军强 《浙江医学》2022,44(21):2305-2308,232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EVT后90d时随访收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灌注成功率、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FPG、NIHSS评分、Tan评分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T后90d,预后良好组颅内出血和sICH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NIHSS评分及Tan评分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FPG、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能力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90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机械取栓为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的患者87例,预后的评价通过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确定,mRS≤3分认为预后良好(44例),mRS 4~6分认为预后不良(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 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有关(OR=1.820,95%CI:1.19~2.77,P=0.005),术后24 h NIHSS评分以及年龄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术后24 h NIHSS评分:OR=2.006,95%CI:1.30~3.10,P=0.002;年龄:OR=1.102,95%CI:1.04~1.17,P=0.001)。 结论 年龄、NHI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系,年龄和NIHSS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谢翼  高修银  李雷  姬燕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12):141-144,93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 指数)预测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笔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LAA型AIS患者396例,根据改良 Rankin 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分)和预后良好组(≤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根据TyG指数分组,比较两组mRS评分的不同。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糖尿病史、FPG、HbA1c、NIHSS评分、TyG 指数相较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yG指数组的mRS评分的较低TyG指数组高;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是影响老年LAA型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304,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预测老年LAA型AIS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敏感度为79.97%,特异性为63.10%,阈值为8.757。结论 老年 LAA 型 AIS 患者预后不良组的TyG 指数明显增高,TyG 指数是老年LAA 型 AIS 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真实世界中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西南地区9个卒中中心从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等,根据术后90 d mRS 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mRS≤2分)及不良预后组(mRS>2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经过术后90 d随访,良好预后(mRS评分≤2)率为43.5%(47/108),病死率为25.9%(28/108),血管再通率为95.4%(103/108),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8.3%(9/108).两组在术前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和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silar artery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ore,BATMAN)以及血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等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血管再通时间短的患者的良好预后率较高(P<0.05);血管再通程度好的患者病死率较低(P<0.05).结论 真实世界中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于eStroke影像平台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4例醒后卒中前循环梗死患者,经多模式MRI检查上传eStroke影像平台评估后行血管取栓。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进行分组,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n=46),mRS评分3~5分为预后不良组(n=5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的临床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年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NIHSS-意识评分、24 h神经功能改善、核心梗死体积、DSA侧支循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7,95%CI(1.018,1.098),P=0.004]、NIHSS-意识评分[OR=2.358,95%CI(1.136,4.893),P=0.021]、基线NIHSS评分[OR=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因大血管闭塞接受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的患者, 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估D-二聚体对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16例, 年龄(72.8±13.1)岁, 男性72例(62.1%), 其中无效再通组75例、有效再通组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收缩压升高(OR=1.038, 95%CI:1.012~1.065, P=0.00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OR=10.157, 95%CI:3.624~28.470, P<0.001)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PAN-100评分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I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5月1日—2016年3月1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进行IVT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AIS患者93例,AIS发病4.5 h内应用rt-PA进行IVT治疗,按溶栓后复查头颅CT或MR和NIHSS评分变化分为sICH组(8例)和非non-sICH组(85例)。分析2组SPAN-100评分、hs-CRP及其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sICH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评价SPAN-100评分、hs-CRP和两者联合预测sICH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基线资料分析表明,sICH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hs-CRP水平和SPAN-100评分阳性明显高于non-sICH组(t=2.766、3.679、3.613、2.305,χ~2=19.079,P均<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hs-CRP水平和SPAN-100评分与sICH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8、0.360、0.248、0.235、0.453,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171,95%CI 1.018~1.346)、hs-CRP水平升高(OR=1.258,95%CI 1.032~1.533)、SPAN-100评分阳性(OR=9.729,95%CI 1.386~68.277)是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SPAN-100评分AUC=0.726(95%CI 0.503~0.950)、hs-CRP水平AUC=0.711(95%CI0.501~0.921)和两者联合AUC=0.768(95%CI 0.548~0.9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N-100评分是一种简单、易计算、有效的预测sICH的工具,与hs-CR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IVT后sICH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首次平扫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 d功能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幕上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376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21例(mRS评分为4~6分)和预后良好组255例(mRS评分为0~3分)。从首次平扫C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分析筛选临床因素用于构建临床模型,并结合Rad-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比较上述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出20个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由年龄(OR=1.045,95%CI:1.023~1.06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OR=4.128,95%CI:2.161~7.887)、血肿破入脑室(OR=3.071,95%CI:1.744~5.408)和血肿体积>30 mL(OR=5.802,95%CI:3.327~10.117)构成。在训练集,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0.892)高于临床模型(0.814)及影像组学模型(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年龄、意识障碍、梗死面积、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大面积梗死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有意识障碍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OR=3.518,95%CI:1.989~5.012)和NIHSS评分(OR=4.258,95%CI:1.739~10.428)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OR=0.542,95%CI...  相似文献   

20.
巴丽君  丽静  吴琳琳 《右江医学》2023,(10):896-900
目的 探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ve stroke, 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1月—2022年4月122例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的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组(n=58)和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n=6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6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栓负荷量评分(CBS)≥6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7分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或0.001);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