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侯耀宗  张世亮 《光明中医》2023,(20):3973-3976
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味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温胆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施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证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十味温胆汤加味,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心电图、血脂、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十味温胆汤加味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抑制炎性标志物CRP的过度表达而起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AngⅡ、VCAM-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前后根据CRF表评定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ngⅡ、VCAM-1的含量。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AngⅡ、VCAM-1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ngⅡ、VCAM-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抑制血浆中AngⅡ、V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归脾汤加味汤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娟  郭慧  赵翠宏 《上海针灸杂志》2022,(11):1105-1110
目的 观察主客原络配穴针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肾精亏虚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同频率纯音测听值及气导平均听阈值、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VCAM-1和ICAM-1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不同频率纯音测听值及气导平均听阈值水平、THI评分、血清sVCAM-1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AOC、GSH-Px和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客原络配穴针刺配合常规针...  相似文献   

7.
归脾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归脾汤加味汤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马亚丽  陈贡斌 《新中医》2021,53(15):109-112
目的:观察枳朴六君子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TACE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朴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含量,统计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0%,对照组为61.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CAM-1、VEGF、TGF-β_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CAM-1、VEGF、TGF-β_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CAM-1、VEGF、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2组中医证候积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4周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朴六君子汤加味可以降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血清中ICAM-1、VEGF、TGF-β_1含量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CD40配体(CD40L)水平变化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气滞心胸型、心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非ACS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ICAM-1、VCAM-1及CD40L水平,比较ACS组与非ACS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ICAM-1、VCAM-1、CD40L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ICAM-1、VCAM-1、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CS组(P均<0.05)。痰浊闭塞型及心血瘀阻型血清ICAM-1、VCAM-1、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4型(P均<0.05),痰浊闭塞型与心血瘀阻型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寒凝心脉型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气滞心胸型(P<0.05),其他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气滞心胸型、心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血清ICAM-1、VCAM-1、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CAM-1、VCAM-1、CD40L水平明显升高,痰浊闭塞型及心血瘀阻型血清ICAM-1、VCAM-1、CD40L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0.
陆强益  洪文 《新中医》2011,(10):12-13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痰浊闭阻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温胆汤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0.00%,对照组均为7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56.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加味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和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安全性指标(血肝/肾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指标和相关临床指标(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指标(血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且无肝肾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赵静  宫丽鸿  高峰  郭秋影  黄欢  汪雨静 《中医杂志》2011,(18):1554-1557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中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50例ACS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中药,疗程均为30天,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观察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CAM-1及P-选择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活血中药能明显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ICAM-1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表明解毒活血中药能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季聚良  车志英  黄斌 《光明中医》2010,25(7):1203-1205
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味对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血脂和CRP(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十味温胆汤加味,每日1剂,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治疗前后观察疗效、血脂、CRP等,4周为1疗程,共观察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组显效率相比治疗组占优(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CRP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血脂、CRP水平以治疗组疗效占优(P0.01)。结论十味温胆汤加味可能通过改善血脂及降低CRP水平对气虚血瘀冠心病心绞痛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VCAM-1、ICAM-1、ET-1与NO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心绞方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气滞证)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中医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心绞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日消耗量、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中医组患者临床和心电图疗效明显提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治疗前,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每日消耗量均明显改善(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组患者治疗后ICAM-1和V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拟心绞方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气滞证)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体征,降低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及血清ESM-1、ICAM-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及血清ESM-1、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绞痛分级及心功能指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ESM-1、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毒素清颗粒对内毒素肺损伤家兔小肠组织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血管间黏附因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家兔肺损伤模型。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大中小剂量组及双黄连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毒素清各剂量组和双黄连组巨噬细胞、TNF-α表达明显减弱(P<0.01),毒素清各剂量组肠组织中ICAM-1阳性单位PU值和毒素清大、中剂量组VCAM-1阳性单位PU值明显减低(P<0.01,P<0.05);与双黄连组比,毒素清大剂量组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阳性单位PU值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模型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显著增强,毒素清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的疗效及对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酯类药物停减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硝酸酯类药物停减率为19.51%,对照组为12.20%,两组停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十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患者可进一步提高中医证候疗效,缓解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PLR、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的喂养1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胰岛素抵抗组、复方丹参饮预防组(中药预防组)复方丹参饮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罗格列酮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分为12只。采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建立大鼠IR模型。喂养16周以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Wistar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除复方丹参饮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均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中药预防组均能减少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P<0.05)。结论:认为复方丹参饮具有抑制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的过度表达作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汤联合科素亚治疗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肾阴亏虚型2型DKD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科素亚(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 h-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SCr、BUN、HbA1c、ACR、24 h-UTP、VCAM-1、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Cr、BUN水平以及对照组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A1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ACR、24 h-UTP、VCAM-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ACR、24 h-UTP、VCAM-1、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汤联合科素亚治疗肾阴亏虚型2型DKD,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4 h-UTP、ACR、VCAM-1、ICAM-1、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