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桥梁纽带。新医科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医科建设必将极大地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对新医科的丰富内涵缺乏有效认知,对医学人文教育在新医科建设中的地位及意义缺乏共识性认识,进而导致新医科建设步伐缓慢、建设效果不佳。本文将从新医科的提出背景及丰富内涵入手,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医科背景下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门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防控提供循证依据的核心专业课,要求检验人员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实践能力,并有开发新技术提高微生物学检验水平的创新精神。在以新医科引领医学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该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将为实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本研究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在充分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构建了“四模块、三结合、一分站”的理论-实验一体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反复练、重复做”夯实理论基础、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新医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质量工程”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实施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论述“质量工程”和新医学教育标准要求下课程和教材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建设规划应重点关注的项目,并结合工作实际及医学教育教材的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质量工程”子项目教材建设的意义与实施方案,为高...  相似文献   

4.
“新医科”是新时代对医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新医科”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要素,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明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成因,探寻破解路径与优化策略,对于加强新医科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中国高校教师仍存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缺乏实效性、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性缺失、教师评价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新医科”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并从“确立‘新医科’背景下教师发展新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教师发展的驱动力”“搭建平台,鼓励组建创新团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医科”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以期为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步入新发展阶段的特殊使命。立足人的全面发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规律,明确新医科统领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形势与要求、厘清问题与逻辑、聚焦实践与改革,从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机理、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维度构建了具有“思政引领、文化浸润”特色的心怀梦想、心存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四心”中医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对培育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新医科建设是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和主旨。医学教育与理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医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是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医学教育需要理学课程作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金课建设是将“两性一度”重要标准与新医科人才培养需求有机融合,高阶性是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结合,创新性是紧随时代发展的创新,挑战度是新医科多元化背景下的专业化挑战。采用BOPPPS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两性一度”为标准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未来的卫生工作者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是提高医科学生素质必不可缺的内容,加强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随着对卫生事业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社会医学的教学已成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医科背景下,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医学教育也要顺应时代需求。其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部分,也是医学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医科高校教学核心的环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在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评价等环节,利用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中蕴含的各类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构建课程育人体系,提高授课教师的师德和育人水平;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教学考核评价,促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营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提升其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着眼医学特色探索医科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在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中,着眼医学特色,积极探索医科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起点,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构建医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新体系;突破难点,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抓住重点,以诚信和医德教育为核心,教会学生“做人”;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增加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工作的亮点,四年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德、美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郝风节 《医学与社会》2009,22(12):70-71
欧美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有很大影响。介绍了德美两国从医科学生成为正式医师的具体步骤,分析了两国医学教育体制的特点;结合作为医科学生的实际体会,从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学制建设、课程安排、考试规范、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课程质量学生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观察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以期有效地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方法以某医科大学2841名各专业各年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应用自主研制的“课程质量学生评价表”对该学校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采用平均数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探讨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结果国家级精品课程得分无明显优势;各项指标得分,“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教师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列前三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高于其他指标,占总分实际权大于其他指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新医科”建设,迫切需要着眼新需求和新挑战推进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在概述美国现代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轮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即融入价值医学改革理念,开设健康系统科学课程,以及从学习时间、课程整合及学习方法等维度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对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包括重视价值医学改革理念、设置健康系统科学课程及推进课程体系多维改革等。  相似文献   

14.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前印发的文件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首次正式提出"新医科"概念.同年10 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版",对"新医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新医科概念的提出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其与生理、病理等后续课程密切相关,成为所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思维与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课程,而实验教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从新医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关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效果,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实验教学改革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不断深化医学课程改革,对适应新医科的医学人才培养及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和快节奏推动课程变革,基础教育领域诞生了微视频、微课程、幕课(M OOC ,指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翻转
  课堂等新概念。到目前为止,微课程重视资源建设、提倡系统设计,但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始终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本文试图从高等医学教育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反客为主”的角度,看微课程能够如何推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和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医学生的卫生法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 ,医科院校如何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现代医学人才的素质标准 ,加强医学生的卫生法教学 ,推进卫生法学课程建设 ,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课题。1 加强卫生法教学的必要性卫生法如同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等一样 ,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 4个方面。1.1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我国对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医务人员已经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和执业注册制度。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执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下,如何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要求,探索以"医理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改革,以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对推动新医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学教育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贯通,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适应“新医科”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医学院校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实现双向贯通,就是通过“德医相融、医教协同、内外互补、文理支撑”的教育模型,开展思政课程的医学特色教学改革、医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五育并举”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双向贯通平台和构筑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浅谈医学专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19日,在天津医科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医学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与整合”的第11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对“医患矛盾与医学教育模式转变”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指出,医患关系变了,医学模式变了,医学教育不能不变。医学已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是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的综合学科。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院士也认为,现代医学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医生要更多关注人的社会因素,除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20.
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进步对医学提出了新要求,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标准,人文教育日益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进行归纳总结,从增强专业人文内涵建设、精炼人文类课程结构、加强教师队伍人文精神建设、注重医院人文环境构建、加强人文类精品课程建设、促进高校人文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文类课程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