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分子葡萄糖酐血瘀模型小鼠偶氮蓝渗出量和血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0.5%偶氮蓝将大分子葡萄糖酐配制成10%、5%、2.5%的浓度,尾静脉注射,0.1mL/10g,分别在注入后0.5、1、2h对造模小鼠耳、舌的颜色进行观察,并用丙酮无水硫酸钠溶液将耳组织中的偶氮蓝提出,在590μm测定各实验组小鼠耳廓偶氮蓝含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大分子葡萄糖酐所致血瘀模型的血瘀程度明显不同,同单用偶氮蓝组小鼠相比,大分子葡萄糖酐10%、5%、2.5%的浓度造模小鼠的耳、舌的颜色明显呈现蓝色,随着剂量的增加偶氮蓝渗出量明显增加(P<0.05或0.01),在尾静脉注射后0.5h,造模小鼠耳、舌的颜色呈现点状或片状蓝色,在尾静脉注射后1h,造模小鼠耳、舌的颜色明显呈现蓝色,在尾静脉注射后2h,造模小鼠耳、舌的颜色明显消退。结论表明大分子葡萄糖酐所致血瘀模型的血瘀程度和偶氮蓝渗出量明显相关,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分子右旋糖酐致血瘀大鼠体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分子右旋糖酐致血瘀大鼠体表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的30、60、120、240 min组与对照组的30、60、120、240 min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用0.5%的伊文思蓝溶液配制的10%的大分子右旋糖酐溶液,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0.5%的伊文思蓝溶液,造模后30、60、120、240 min时观察并拍摄各组大鼠耳廓及舌的颜色变化,测量其血浆及耳廓提取液中伊文思蓝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30 min后耳根及舌尖出现蓝色瘀斑,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瘀斑范围扩大,240 min时全耳廓呈现深蓝色,舌体瘀斑范围>1/2,对照组耳廓始终半透明,舌体颜色均匀;模型组血浆伊文思蓝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耳廓伊文思蓝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注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证大鼠耳和舌的体表特征明显异于对照组,基本符合中医关于血瘀证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为探讨血瘀证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诱导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大鼠证候表征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增长,与正常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有明显差异。模型大鼠耳廓润泽、微血管清晰但显暗红较正常大鼠耳廓、微血管略有变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高切和低切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模型大鼠聚集指数、聚集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冰水冷冻20次后,血瘀证表征尤其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增粗增长显现,符合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评价的基本条件。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造模,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诸多疾病中的常见证候,多年来在气虚血瘀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中,前人分别从血液流变学、血管调控物质、组织形态学改变等微观角度初步揭示了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然而由于受当前研究思路、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限制,气虚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致脑缺血叠加寒冷诱导建立血瘀证表征模型,通过与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和脑缺血诱导血瘀证表征模型比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血瘀证表征模型。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冰水冷冻大鼠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叠冰水冷冻大鼠模型,进行脑缺血后1、3、5、7d不同时间点大鼠证候模型表征变化(舌、舌下脉络)及其对模型大鼠进行行为学、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脑缺血后3dMCAO组、冰水组与冰水MCAO组大鼠的舌质色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5d冰水MCAO组大鼠的舌质色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3d冰水MCAO组舌质色度值为各时间点最高值(舌质色度值60.12±5.15),但各组间舌质色度值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各组血液流变学统计结果显示,MCAO组、冰水冷冻组、冰水MCAO组全血及还原黏度、血球压积、血浆黏度、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较正常组升高,部分时间点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其中又以冰水MCAO组脑缺血后3d血液黏度、血球压积、血浆黏度、聚集指数均为各组最高值,变形指数为各组最低值。结论在3种模型中,大脑中动脉闭塞叠加寒冷模型可能为最合适的诱导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开发出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使某些中医病证模型动物表征指标的采集与分析数字化、自动化,从而达到客观、科学的要求。方法利用本系统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毛色、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等多项中医证候表征指标采集分析,并与检测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微循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颜色的三原色分量值(RGB值:R表示红色值、G表示绿色值、B表示蓝色值)比较(多数指标RGB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及其他病理指标反应的病证情况相一致。结论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某些望诊指标采集的数字化,分析自动化,达到了客观、科学的要求,且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瘀证实验动物模型概括起来可分为中医病因、现代病理模拟两种,不同的研制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符合血瘀证的临床特点。本文就近几年来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近况进行综述,介绍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乃中医学的特征之一,其主旨在于相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表现,于此,其治法和组方用药皆会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华医药迫切需要一系列在病的基础上能够细化到证型的动物模型,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工具,成为现阶段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必然。血瘀证作为中西医结合较为成熟的领域,其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作为科研工具为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气虚、寒凝、气滞、阳虚四个中医致病因素为角度,总结近20年建立的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之后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试在大鼠上复制寒凝血瘀证量化模型,此种将造模依据-模拟病因,模拟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药物反证四者融为一体所建立的动物模型,为定量研究寒凝血瘀证的本质和温通活血化瘀作用的原因及其药物的筛选,为指导临和充实中医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又一新的,成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目前普遍认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e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其因发病率高,并伴有全身多种器官如眼、肾、心、脑等并发症,病程长且复杂,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预计至2030年全球发病率将达4.39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种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舌象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诱发血瘀证生物表征的脑缺血模型。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双侧颈总动脉(BCCA)结扎大鼠模型、单侧颈总动脉(UCCA)结扎大鼠模型3种脑缺血模型,进行脑缺血后1、3、5、7d不同时间点舌质色度值、舌下脉络显色长短分级记分进行比较。结果脑缺血后3、5dMCAO组、BCCA组与正常组大鼠的舌质色度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3dMCAO组(舌质色度值147.41±13.32)和BCCA组(舌质色度值147.57±14.53)的舌质色度值为组内各时间点最高值,但MCAO组与BCCA组间舌质色度值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MCAO组脑缺血后3d大鼠舌下脉络显色长短分级记分均值(1.44±0.08)高于正常组均值(0.56±0.53),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在3种脑缺血模型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可能为最合适的诱发血瘀证生物表征的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观察维拉帕米、硝酸甘油混合液(VG液)和盐酸罂粟碱溶液作为血管移植过程中的保存液对内皮层的损害,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每组5只.麻醉后SD大鼠迅速摘出胸主动脉在Krebs henseleit buffer(KHB)溶液(4℃)分割,每段长度约1cm,A组中分段后的血管分别被放入4℃的2种由不同公司提供的VG溶液中(分别称为VG1,VG2)、盐酸罂粟碱(1mg/ml)、阴性对照(KHB溶液,pH7.4)以及阳性对照(KHB溶液,pH7.4)中培养30min.B组分段后的血管分别被放入4℃的由2种VG液中不同的成分在林格液中配制后的液体(分别称为PEVG1,MaVG2)、阴性对照(KHB溶液,pH7.4)以及阳性对照(KHB溶液,pH7.4)中培养30min.取出经过上述液体处理后的血管段再经过30min连续充氧的KHB(37℃)液培养,后用Evans blue(0.17%)染色15s.而后浸泡于100μl甲酰胺溶液中过夜,取上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Evans blue浓度,再通过蛋白定量测定血管蛋白质含量,得出每微克蛋白质中的Evans blue含量.结果在A组中3种保存液与阳性对照均有差异(P《0.05),2种VG液与罂粟碱溶液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组PEVG 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VG液作为血管移植过程中的保存液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内皮细胞损伤,相反用盐酸罂粟碱溶液可造成内皮细胞的明显损伤.作为动脉移植过程的保存液VG液具有更安全更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Evan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Eva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Evans综合征患者中8例为原发性,起始用激素治疗有效率75%(6例),其中4例复发,加用免疫抑制剂后有效,其他2例单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联合免疫抑制剂缓解。3例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用甲强龙冲击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均有效,1例继发于B细胞淋巴瘤,用化疗有效。结论Evans综合征要警惕淋巴肿瘤的可能性.在治疗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干预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健康组(健康人血清)、糖尿病血瘀证组(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血清).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内皮素(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含量;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Fluo-3/AM作为荧光指示剂观察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探针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肌动蛋白微丝分布的差异.结果 ①10%浓度的糖尿病血瘀证组的OD值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01);②糖尿病血瘀证组的ET水平比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升高(P<0.001);糖尿病血瘀证组的NO水平比空白对照组降低(P<0.001);但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皮细胞经过患者血清损伤后,糖尿病血瘀证组分泌的EPCR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01),但低于糖尿病非血瘀证组(P<0.001);糖尿病血瘀证组分泌的vWF和sTM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01),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糖尿病血瘀证组胞浆内荧光分布不均匀,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P<0.001);⑤空白对照组和健康组细胞骨架微丝分布多规则清晰,保持着细胞的正常外形,糖尿病血瘀证组的细胞骨架微丝断裂且排列紊乱,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细胞微丝断裂但排列较为规则.结论 应用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干预ECV-304可以在体外表现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种种征象,初步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血瘀证细胞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5.
Evans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7例成人Evans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免疫球蛋白作为初始治疗,13例患者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4例对激素耐药,随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患者获得CR和PR。结论:Evans综合征病情反复,综合治疗可以提高Evans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心肾综合征(CRS)中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9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分为CRS组与非CRS组,比较两组间证候要素的差异,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并随访至1 810 d,获取终点事件(是否存活)。根据肾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此分组,探索不同肾功能分组慢性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血瘀证与肾功能水平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相关西医指标的关联。结果血瘀证与慢性心衰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呈正相关(P=0.025),与气虚证、阳虚证呈负相关,考虑与CRS的病情演变有关。结论血瘀证在2型CR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预示着由心及肾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前列汤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湿热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中药组口服前列汤,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WBC)和卵磷脂小体(SPL)计数,进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及中医证候评分,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中药组CP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了11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了14.14分,WBC下降了5.86;对照组CP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了9.85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了9.80分,WBC下降了7.76。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PL计数分级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CPPS湿热瘀阻证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汤治疗CPPS湿热瘀阻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及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检测分析ApoE基因型(E2/E3、E2/FA、E3/E3、E3/E4、E4/E4)和等位基因(ε2、ε3、ε4)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结果 冠心病心血瘀证组的ε4等位基因和E3/F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均P<0.05和<0.01);而冠心病非心血瘀证组、非冠心病心血瘀证组在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上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C、LDL-C两项指标均呈冠心病心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递减的趋势,而HDL-C相反,则呈递升的趋势;TC、TG、LDL-C等3项指标与ApoE-E3/E4都存在着相关关系(均P<0.01),但ApoE-E3/FA与这4项指标都有差异,其阳性率不同(均P<0.01).结论 提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ε4等位基因和E3/E4基因型及血脂异常均有一定关系;TC、TG、LDL-C等3项指标与ApoE-E3/E4都存在着相关关系(均P<0.01).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促使冠心病和血瘀证发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