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BDNF、NR1表达的调控及促进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性抑郁症模型。采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DG区NeuN、BrdU、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R1)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DG区BDNF表达水平。结果慢性应激能抑制海马DG前体细胞的增殖(P<0.01);抑郁症大鼠海马DG区BDNF表达明显下降(P<0.01),NR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JWSNS和氟西汀能明显增加抑郁症大鼠海马DG单位面积中神经元数目和新增殖细胞量(P<0.01),增强海马DG区BDNF的表达(P<0.01)和降低NR1的表达(P<0.01)。结论 JWSNS能够促进抑郁症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增强BDNF的表达和降低NR1的表达,促进海马DG区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沈洪妹  潘杰  潘泷璐  朱玉忠  姜正林 《江苏医药》2012,38(23):2777-2779
目的 探讨海马不同区域神经元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的反应.方法 取新生大鼠CA区和DG区脑组织细胞培养9d.利用活细胞工作站,用四甲基罗丹明乙酯观察NMDA对来自不同区域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同时采用全细胞模式的膜片钳记录技术检测来自海马不同区域的神经元NMDA诱导电流.结果 与DG区的神经元比较,NMDA更易引起CA区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同时NMDA诱导电流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DG、CA区来源的海马神经元对NMDA反应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抑郁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海马以及其他脑边缘结构的体积减少和细胞丢失,抗抑郁剂可显著促进抑郁模型动物海马神经元发生,提示神经可塑性机制涉及了抑郁症的发生过程。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及其活性调节蛋白p35是保持成熟神经系统内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中神经元具有潜在可塑性的关键激酶。Cdk5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与神经元迁移、轴突生长和神经递质释放有关,还参与细胞骨架形成、轴突导向、膜转运、突触功能和多巴胺信号转导等多种神经功能调控。然而,在某些病理性因素作用下,Cdk5激酶活性异常升高会引起神经元的过度死亡,导致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Cdk5在调节神经元的生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抑郁症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中,Cdk5是否也参与了神经元的生存过程,从而介导了抑郁症的发生尚未见到报道。目的:本研究将基于抑郁症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基础,探讨Cdk5/p35在抑郁症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阐明抑郁症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为临床发现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连续21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应激抑郁模型(CMS),以动物的体重变化、蔗糖水偏爱(sucrosep reference)和自发活动能力为指标,考察抑郁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通过测定Cdk5特定底物-组蛋白H1被磷酸化的程度检测大鼠海马部位Cdk5激酶活性,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p35蛋白的表达;同时在应激过程中,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分别在海马齿状回(DG),CA1及CA3亚区给予Cdk5激酶抑制剂(butyrolactone),观察抑制不同脑区Cdk5激酶对抑郁症模型动物体重,糖水偏爱、自发活动性等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此外,在慢性应激的同时,连续给予抗抑郁药venlafaxine和mirtazapine,考察抗抑郁剂的治疗作用对海马p3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大鼠海马部位Cdk5激酶活性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应激大鼠海马DG区胞膜组分p3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胞浆p3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马Cdk5激酶活性与胞膜p35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而与胞浆p35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大鼠体重增加值,糖水偏爱与海马胞膜p35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海马Cdk5激酶活性升高参与了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海马DG区微注射Cdk5激酶抑制剂butyrolactone(50,100ng)可显著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抑郁样行为,而在CA1和CA3区微注射butyrolactone(100ng)则对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说明抑制Cdk5激酶活性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具有脑区特异性。在慢性应激实验中发现连续给予抗抑郁药venlafaxine(40mg·kg-1)和mirtazapine(20mg·kg-1)可明显降低DG区胞膜p35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p35蛋白由胞膜转运至胞浆,而抗精神病药aripiprazole(5mg.kg-1)对慢性应激引起的DG区胞膜p35蛋白表达增加没有明显影响,说明降低胞膜p35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Cdk5激酶活性是抗抑郁药物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Cdk5/p35在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抑制Cdk5活性可有效逆转动物的抑郁样行为,抗抑郁剂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抑制Cdk5激酶的异常激活。因此,本研究结果为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和临床抗抑郁治疗药物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丁汀对抑郁症大鼠模型的海马神经元树突萎缩的作用。方法:用慢性温和性应激模型作为抑郁症模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各亚区神经元形态,用NADPH-d组化染色方法测定了海马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慢性温和性应激对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损伤,主要表现在神经元树突的萎缩,而氟西汀可使这些受损神经元恢复正常,这种作用与氟丁汀抑制海马区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减少相关。结论:氟丁汀可通过抑制海马区一氧化氮合酶的过度表达而阻止或扭转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的萎缩。  相似文献   

5.
Zhang YM  Yang Q  Xu CT  Li KS  Li WQ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3,24(5):403-407,477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Nissl染色,Golgi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结果:慢性应激引起了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丢失(由39±4减少至35±4)、顶树突总长度的缩短(由196μm±35μm缩短至156μm±33μm,P<0.05),以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性。苯妥英钠显著抑制了慢性应激所致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减少(38.4±2.2)及顶树突总长度的缩短(198μm±36μm,P<0.05),改善了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性。结论: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损伤,苯妥英钠对应激状态下的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反式白藜芦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反式白藜芦醇10,20,40 mg·kg-1组。在小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后给予反式白藜芦醇10 d,采用水迷宫试验观察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可塑性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40?mg·kg-1反式白藜芦醇能明显缩短AD小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增加原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和穿越次数;20,40 mg·kg-1反式白藜芦醇能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顶端树突的长度和树突的密度;40 mg·kg-1反式白藜芦醇能增加AD小鼠海马CA1区BDNF、pCREB以及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反式白藜芦醇能逆转Aβ引起的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神经元的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 Ⅱ,pCaMKⅡ)表达水平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6只21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丙泊酚组、丙泊酚+皮质酮组3组,分别以生理盐10 mL·kg-1、丙泊酚100 mg·kg-1、丙泊酚100 mg·kg-1+皮质酮10 mg·kg-1进行腹腔注射,连续用药8 d,每组随机取6只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pCaMKⅡ的表达水平,取其余大鼠的海马组织制备透射电镜超薄切片以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丙泊酚组和丙泊酚+皮质酮组2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pCaMK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较,丙泊酚+皮质酮组pCaMKⅡ的表达更低(P〈0.05)。电镜分析表明,丙泊酚组和丙泊酚+皮质酮组2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及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连续8 d使用100 mg·kg-1丙泊酚,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CaMKⅡ的表达下调;丙泊酚复合皮质酮进一步抑制pCaMKⅡ的表达,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miRNA与抑郁症的关系,为揭示应激诱导的抑郁症发生机制和开发新型抗抑郁症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症动物模型,运用miRNA二代测序、miRNA差异表达分析、荧光定量PCR(q PCR)等方法检测抑郁模型动物miRNA表达谱的变化。结果:(1)大鼠经历5周连续的不可预见性应激,通过检测糖水偏好、体重增加、自发活动减少等指标表明大鼠形成抑郁样行为。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对大鼠海马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变化幅度超过两倍的miRNAs有:miR-1224上调,miR-1249、miR-182、miR-183、miR-204下调。(2)对于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分析发现,miR-182所调控的脑源性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LOC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REB1)与抑郁症的病因具有密切的联系。用定量PCR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和对照组大鼠海马三个亚区miR-182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miR-182下调程度最为显著。CA1(cornuammonis 1)区和CA3(cornuammonis 3)区miR-182出现下调倾向,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海马DG区miR-182可能参与调控了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考察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盐(PHPB)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及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及同龄野生型对照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野生对照组(n=10),APP/PS1转基因组(n=10),PHPB治疗组(n=10)。PHPB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30 mg·kg~(-1)PHPB,其余两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个月后,进行活体1H-MRS检测,之后取海马组织进行电镜观察,高尔基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考察病理改变及药物的改善作用。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野生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饱满,双层核膜清晰完整,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核周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形态基本正常。APP/PS1小鼠海马神经元呈现细胞皱缩,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高尔基体变性扩张等病理改变,此外在轴突可见大量聚集的未成熟自噬囊泡。经PHPB给药后,上述病理改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外,相比于野生对照组小鼠,APP/PS1小鼠CA1及CA3区的突触密度明显降低(P<0.01),突触后致密区厚度明显变薄(P<0.05),经PHPB给药后,该区域突触密度及PSD厚度显著提升(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CA1区及DG区海马神经元二级和三级树突分枝上的树突棘密度明显降低(P<0.01),经PHPB治疗后可见明显提升(CA1:P=0.070;DG:P<0.05)。Sholl分析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DG区神经元分枝数目明显降低(P<0.05),PHPB治疗能够明显提升其树突分枝数量(P<0.05)。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海马组织中PSD-95,SYP等突触相关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明显提升,而PHPB能够显著提升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PSD-95的含量(P<0.05),并下调LC3-Ⅱ/LC3-Ⅰ的比值(P<0.01),提示其对突触丢失及自噬异常的改善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海马区LC3-Ⅱ阳性染色面积显著增加,而经PHPB治疗后,阳性区域面积呈降低趋势(P=0.055),提示PHPB可以对LC3-Ⅱ阳性自噬囊泡聚集造成的轴突变性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在体1H-MRS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海马NAA及Glu等代谢物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经PHPB治疗后2种代谢物含量均呈上调趋势(NAA:P=0.077;Glu:P=0.066)。由于NAA主要存在于成熟神经元及轴突,而Glu作为兴奋性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主要储存于突触,该结果进一步表明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的退行性病变,及PHPB对该区域神经元和突触的改善作用。结论 PHPB能够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及细胞器微观结构,提升突触数量,PSD厚度,增加树突棘密度,上调突触相关蛋白含量,改善海马神经元自噬障碍及代谢异常,表现出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及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慢性皮质酮诱导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神经新生的作用。方法 C57BL/6N小鼠进行皮质酮注射造模及给药,行为学检测模型及药效,免疫组化法比较小鼠海马DG区Ki67~+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KA-ERK-CREB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糖水偏好结果显示,皮质酮诱导小鼠糖水偏好程度明显下降,越鞠丸则能逆转这一表型;悬尾测试和陌生环境摄食测试的结果与糖水偏好结果相类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质酮诱导小鼠海马DG区Ki67~+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越鞠丸能够增加阳性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皮质酮诱导小鼠海马中PKA、CREB、ER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而越鞠丸则可以上调这些蛋白表达。结论在皮质酮诱导抑郁模型小鼠中,越鞠丸通过激活PKA-ERK-CREB信号通路,进而增强海马神经新生,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经T迷宫训练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组(CUR组)、皮质酮组(CORT组)和姜黄素+皮质酮组(CUR+ CORT组),每组24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溶媒注射,1h后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于再灌注7d行T迷宫检测工作记忆,于再灌注2h、1、3、7d采血清和脑组织标本,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CORT水平增加(164±36 vs 92±24,P<0.05),海马BDNF含量降低(8.7±2.8 vs 19.4±5.1,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加(233±22 vs 21±4,P<0.01),T迷宫正确率降低(65%±7% vs 87%±9%,P<0.05);与IR组比较,CUR组CORT水平降低(102±18,P<0.05),海马BDNF含量增加(13.3±3.3,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163±11,P<0.05),T迷宫正确率增高(79%±10%,P<0.05);与IR组比较,CORT组海马BDNF降低(4.4±1.2,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加(332±35,P<0.05),T迷宫正确率降低(58%±6%,P<0.05);与CORT组比较,CUR+ CORT组海马BDNF含量增加(10.5±2.3,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降低(211±27,P<0.05),T迷宫正确率增高(71%±12%,P<0.05).结论:姜黄素预先给药可通过抑制应激反应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分子机制以及经典复方开心散对RNA干扰(RNAi)沉默BDNF基因后的影响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构建四条能表达针对BDNF外显子的sh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将这四条慢病毒载体转染入自然表达BDNF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中,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筛选出BDNF基因敲减的最佳慢病毒干扰序列。将体外验证的慢病毒载体或阴性对照载体微量注射到SD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区,通过一系列行为学方法评价该模型,并研究开心散对其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在C6细胞水平上,LVshBDNF-3的干扰作用最显著,有效敲减率达81%。在体内实验中有效沉默BDNF基因的最佳试验时间为10~33 d。微量注射慢病毒干扰载体10 d后,海马BDNF蛋白表达出现了显著的降低,同时糖水偏嗜度,open field评分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明显减少,而开心散能促进海马DG区BDNF沉默大鼠的体重增加和糖水摄入,显著提高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加海马BDNF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沉默海马DG区BDNF基因能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的显著下降,但其并不能减低大鼠的记忆能力;开心散能够明显修复RNAi所致的DG区BDNF沉默大鼠获得性学习能力的损伤,但对大鼠空间记忆的保留方面的损伤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海马BDNF表达与抑郁症呈负关联关系,内源性BDNF的减少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开心散能够明显拮抗LVsh-BDNF-3沉默所致的低表达的海马BDNF水平,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并改善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七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ERK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2-VO即不同时间点分别永久性结扎左右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组和三七制剂灌胃组;制作实验大鼠脑组织标本,通过HE(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各组大鼠海马CA1区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海马HE染色观察CA1区锥体细胞体积完整,排列规则,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显现明显,染色质质地均匀,细胞数量多,相比较模型组大鼠锥体细胞破碎不完整,坏死明显,结构松散,排列紊乱,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正常细胞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染色质丰富、排列较密,少见固缩变性的神经元,神经元数量较多。②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免疫组化海马ERK结果:痴呆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ERK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ERK的表达量较痴呆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ERK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三七制剂可减少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缺血坏死,减轻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ERK参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急性应激对背、腹侧海马成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单次皮下注射皮质酮急性应激造模,剂量为50,100 mg·kg~(-1)。皮质酮注射1周前给予小鼠腹腔注射Brdu 50 mg·kg~(-1),分别于皮质酮注射后第1,7,21天灌注取脑,通过Brdu和DCX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急性应激对小鼠背、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第1天)、分化(第7天)、迁移(第21天)、存活(第7天短时程存活、第21天长时程存活)的影响。结果皮质酮注射后第1天,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100 mg·kg~(-1)组背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背侧海马非成熟神经元DCX数目显著减少(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腹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目和DCX数目无显著差异。皮质酮注射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背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存活数目和DCX数目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腹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存活数目显著增加(P<0.05),皮质酮100 mg·kg~(-1)组腹侧海马DCX数目显著增加(P<0.01)。皮质酮注射后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1)皮质酮组背、腹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存活数目以及迁移数目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应激对背、腹侧海马成年神经再生影响不同。急性应激抑制背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无影响;急性应激对背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和短时程存活无影响,但急性应激促进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和短时程存活;急性应激对背、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迁移能力和长时程存活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基NR2A和NR2B特异性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不同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三动脉阻断(3-VO)小鼠全脑缺血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NVP-AAM077(NVP)干预组和Ro25-6981(Ro)干预组;应用Fluoro-JadeB(F-JB)和Niss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变性死亡和存活情况,Western blot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小鼠全脑缺血12min/再灌注3d后,海马CA1区出现选择性迟发性神经元死亡,NVP干预组增加了缺血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死亡(P<0.05),而Ro干预组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NVP干预能明显下调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Ro干预能明显上调BDNF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NMDA受体亚基NR2A和NR2B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从而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理论机制。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大鼠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前后行Open field行为测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用药前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并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5-BrdU)观察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所致的神经元再生。结果正常大鼠DG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其中一些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抑郁症大鼠DG神经前体细胞数目减少,而且其增殖明显减弱。应用盐酸氟西汀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行为,同时增加DG神经前体细胞的数目,其增殖也增强。结论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再生减少有关,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可能是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皮质酮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对照组不加任何药品,皮质酮组、D-APV组和D-APV 皮质酮组的脑片分别以10μmol/L皮质酮、50μmol/L D-APV和50μmol/L D-APV 10μmol/L皮质酮预孵60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min,然后给予低频刺激(LFS),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给予LFS后,产生LTD,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58.2 %(P<0.05);皮质酮组给予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45.4 %(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予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D-APV后,D-APV组和D-APV 皮质酮组大鼠海马CA1区LFS不能诱发LTD.结论 该实验条件诱发的LTD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10 μmol/L皮质酮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制备抑郁症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3 mg·kg-1)组、五味子乙素(5 m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8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给药后进行旷场、悬尾、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观察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TrkB、CREB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BDNF、TrkB、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垂直得分显著降低(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漂浮时间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IHC结果显示海马BDNF表达明显降低;海马BDNF、TrkB、CRE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及五味子乙素组大鼠水平、垂直得分显著增加(P<0.05),不动时间和漂浮时间显著减少(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复原,海马组织中BDNF染色明显增加;BDNF、TrkB、CRE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田野  郭虎  于毅 《江苏医药》2008,34(2):163-165,F0003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戊四氮(PTZ)致癫痫大鼠海马区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PTZ制备大鼠癫痫模型.立体定向自侧脑室注入BDNF.免疫组化观察NPY在海马CA1 区的表达,放射免疫测定海马,皮层,下丘脑组织NPY匀浆浓度.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点燃模型组阳性反应神经元增多,BDNF干预组阳性反应神经元明显增多.点燃模型组海马组织匀浆NPY的放射免疫测定浓度增高 (P<0.05);BDNF干预组海马组织匀浆NPY的放射免疫浓度明显高于点燃模型组(P<0.05).结论 NPY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BDNF可以增加脑组织NPY浓度.  相似文献   

20.
程燕  明亮  周兰兰  江琴 《中国药房》2006,17(10):738-740
目的:研究BCEF008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吗氯贝胺20mg/kg组以及BCEF0083100、50、25mg/kg组,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海马BDNFmRNA的表达。结果:BCEF0083可增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及上调BDNFmRNA的表达。结论:BCEF0083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及上调BDNF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