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王英豪(山东省青岛市418医院青岛266071)关键词儿科疾病调理脾胃法临床应用1调理脾胃法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小儿来说,尤其重要。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健脾助运、健脾养血、培土生金、补土制水的方法,治疗小儿泄泻、多动、喘咳、水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异病同型,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儿科脾胃疾病,运用调理脾胃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正>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脾胃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复习脾胃学说的文献,结合笔者临证的体会,谈谈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 万密斋云: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可见,脾胃的健全与否,不仅是消化道本身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各个脏腑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除治疗消化道本身的疾病需要调理脾胃外,在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同样需要调理脾胃。这充分说明,中医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地位曹宏指导郭孝月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6.
7.
余晓兵 《世界中医药》2010,5(6):414-414
纵观中医治疗咳嗽,大多从肺论治,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这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咳喘症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比成年人多,脾胃运化功能的负担加重,常常造成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如喂养方法不当,饮食过量或不足;或盲目增加高蛋白,膏粱厚味太过;  相似文献   

8.
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意义和体会山东省农业发展银行卫生所(250011)郭黎明山东中医学院(250014)齐冬梅关键词调理脾胃,儿科,临床应用李东垣的《脾胃论》阐发了“人以脾胃中气为本”的观点。调理脾胃的方法,在后世各个临床学科中使用颇为广泛,儿科亦不...  相似文献   

9.
10.
就傅山儿科著作中记载的方治分析,注重调理脾胃是其儿科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在遣方用药上,善于加减化裁应用钱乙所创之异功散,体现了调脾贵在运脾,寓消于补,消补兼施,用药中和,不偏不倚的特点。这些经验与特点,对于治疗儿科病证,以及丰富和发展脾胃学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脾与胃位于中焦,互为表里。脾胃为仓廪之官,在体为肉,开窍于口。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升清降浊,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等生理功能,故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宋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对脾胃更为重视,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理论,创制了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补脾  相似文献   

12.
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科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科病验案三则韩芳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南京210028)1醒脾开胃治疗小儿疳证赵某,男,2岁。患儿自1岁断奶起逐渐厌食,到初诊时面黄肌瘦,毛发枯黄,腹大坚满,精神不振,时而馋食,时而厌食,大便干稀不调。于1988-09-18初诊。舌苔...  相似文献   

13.
对血液与脾胃的关系从生理病理、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将血液病临床常用的调理脾胃法归纳为健脾益气、健脾摄血、升脾益气、温补脾阳、健脾渗湿、滋养脾阴、健脾和胃、清胃泻火八法,并按其在红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论述,提出辨病辨征结合、遣方用药灵活、注意脏腑相关三条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4.
15.
对血液与脾胃的关系从生理病理、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将血液病临床常用的调理脾胃法归纳为健脾益气、健脾摄血、升脾益气、温补脾阳、健脾渗湿、滋养脾阴、健脾和胃、清胃泻火八法,并按其在红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论述,提出辨病辨证结合、遣方用药灵活、注意脏腑相关三条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6.
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主消化吸收,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整个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李东垣在他的代表作<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明脾胃功能强则正气充足,脾胃功能弱则气血不足,正气受损.正气不足则不能抵抗外邪而致病.因此,在临床卜,调理脾胃、维护正气,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尤薄,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脾胃;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脾胃既损,生化乏源,正气难充,邪必不除。合理运用运脾、健脾、醒脾、理脾、健胃、和胃法,结合病程、病位,重点突出的辨证治疗小儿脾胃病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19.
张仙所 《山西中医》2009,25(9):43-43
慢性肾炎从形成、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整个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一系列脾胃症状。张景岳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可见,脾土在水液代谢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脾与胃又互为表里。改善慢性肾炎病程中脾胃症状,常常可以使病情随之减轻,或者配合其它药物达到预期的疗效。根据临床观察,笔者将治疗该病时应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归纳为以下数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说,先天之本,秉承于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更改,无法选择;而脾为后天之本,即后天的调养直接影响脾胃运行,对机体体质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重症医学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对脾胃的调治而对整个疾病的恢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