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咽旁间隙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卫  张圆  虞同华  赵卫平 《江苏医药》2005,31(8):638-638
咽旁间隙(PPS)为咽外侧上颈深部潜在的筋膜间隙,其肿瘤发病率低。本文回顾了我院近10年收治的64例PPS肿瘤的经验,并对其病理类型、诊断、手术治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深部脓肿的临床分型与致病因素的关系以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48例颈深部脓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临床和手术所见分为咽后脓肿、咽旁脓肿,卢德威氏颈炎和坏死性颈静脉炎四型。结果:60%的咽后脓肿为咽部异物引起,卢德威氏颈炎的病因90%是牙源性的。80%的咽旁脓肿和坏死性颈静脉炎原因不明。颈深部脓肿近60%需做颈外切开引流;14%在内窥镜下行切开引流;8%需做气管切开。结论:致病菌种类多种多样,尽管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颈深部感染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深部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转归,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7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颈深部感染中73例痊愈(96.1%),2例好转(2.6%),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结论 对颈深部感染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颈深部感染的抗生素应用要联合、足量、足疗程,对颈深部脓肿形成者,及时充分切开引流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关键;对于发病急、发展快,颈部、咽喉部广泛水肿或软组织高度肿胀压迫气管者,以及不行气管切开将给下一步治疗造成严重影响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经口咽入路颅颈区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30例颅颈区畸形病例的临床表现、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0例颅颈区畸形,经行口咽入路显微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痊愈21例(70%),好转6例(20%)。结论 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颈区畸形的有效手段,术中良好的显露及镜下细心操作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外科领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后伤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抗生素对术后感染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用抗生素,如头颈部手术、乳房手术、躯干或四肢体表手术、疝修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不必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颈部感染的发生往往是因颈深部扁桃体、会厌、食管等部位的炎症无法得到及时控制,从而感染到颈部深筋膜浅层以下组织,导致脓肿的形成或相对广泛的蜂窝织炎,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的特点.颈部因解剖部位以及结构的特殊性,极易发生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以控制颈部感染患者症...  相似文献   

7.
<正> 采用咽旁间隙颈内动脉鞘交感神经丛肌苷注射疗法(简称肌苷疗法)治疗耳鸣及眩晕,取得一些效果,兹介绍如下。咽旁间隙的水平切面呈三角形,其内界是咽侧筋膜,外界是翼肌和腮腺被膜,后界为覆盖着椎前筋膜的颈椎横突。此间隙向上扩展到颅底,向下达舌骨。被(?)骨之茎突纵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肌三角,称为茎突前隙;后部为血管神经三角,称为茎突后隙,结构比较复杂,其内有颈内动静脉、颈交感神经节、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和副神经。在颈内动脉的周围网罗交织着交感神经纤维,构成交感神经丛。肌苷疗法就是注射肌苷于茎突后隙,作用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对颈背肌筋膜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颈背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1例以走罐治疗,对照组47例以综合疗法治疗(口服尼美舒利片、中药熏蒸和手法按摩),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走罐疗法对颈背肌筋膜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吻合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常用的术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操作、手术器械的不断提高,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乳糜胸、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正逐年减少^[1]。术后食管胃反流病受到普遍关注^[2],颈吻合术后因残存食管较短,反流物直接进入口中,如反流物较多或睡眠等情况意识不清,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本组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颈吻合术后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大多数需要病人清醒配合,以防止术中手术操作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麻醉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传统操作方法是颈浅、深丛联合阻滞法,但临床上深部注射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误入蛛网膜下腔,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文献和教科书中都指出不应同时行双侧颈丛深部阻滞。以往研究指出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常不具有深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可能是浅部颈丛神经麻醉不可能将所有神经完全阻滞,因而我们在参考文献及尸体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观察,对比不同颈丛神经阻滞方法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颈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发生率较高[1,2],怎样预防颈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是目前护理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所在科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梨状窝环后癌切除后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改进术式和术后效果。方法 1990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晚期梨状窝环后癌患者13例,行一侧下咽梨状窝切除 半喉或喉大部切除 食管入口或颈上段食管切除。肿瘤切除后用喉气管瓣整复下咽和颈段食管,其中7例采用喉气管瓣后移法,6例采用改进术式气管瓣翻转法。全部病例均行术后放疗。结果 喉气管瓣后移法7例中,5例创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感染形成咽漏;气管瓣翻转法6例中,5例创口I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形成咽满;以上3例咽满均经换药愈合。两组各有1例术后放疗后食管吻合口部位发生狭窄,但可进食浓流质饮食。术后5年随访,共有7例无瘤生存,进食半流质软质饮食通畅,全身状况好;5例死亡;1例失随访。结论 喉气管瓣后移和气管瓣翻转两种方法重建梨状窝环后癌切除导致的下咽与颈段食管缺损,均取得良好效果。改进术式气管瓣翻转修复方法能在喉瓣面积过小时有效整复食管入口和下咽部分缺损,是肿瘤切除后下咽食管入口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离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离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把16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甲状腺大小不同等情况,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在不离断颈前肌群的情况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163例患者术中均暴露良好,无死亡病例及术中术后窒息现象。主要并发症有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除了胸骨后甲状腺需胸骨劈开手术及甲状腺癌需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情况外,根据甲状腺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经颈白线入路或颈深筋膜入路不离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术野均暴露良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痛性硬结、皮肤粘连等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质地和色泽与颈面部皮肤相似,具有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一次转移完成的轴型筋膜皮瓣修复颌面颈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14例28侧尸体标本上从颈横动脉起始端注入红色乳胶.在直视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下追踪解剖观察颈横动脉颈浅皮支的走向和分布.发现其终末支在锁骨下胸前区、上臂前后外侧近3/5、项根部肩胛骨上缘范围内在深筋膜层与胸肩峰皮动脉、胸廓内动脉皮肤穿支有丰富的吻合形成广泛血管网。临床应用以颈浅皮支浅出点为旋转轴点,在上述范围内切取含完整深筋膜的轴型皮瓣,即时转移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颌面颈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3例。最大切取面积27-14cm,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后外观形态良好,颌(颏)颈角逼真,功能恢复。结论以颈横动脉颈浅皮支为轴型血管,在颌面颈缺损邻近范围可切取足够组织量的筋膜皮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15.
赵美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148-1148
咽后壁脓肿为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多由口咽、鼻腔及鼻窦的感染、化脓引起,此外,咽后壁异物或其它外伤损伤后感染及颈椎结核等也可引起。表现为发热、燥热、咽痛、拒食、呛咳,重者呼吸困难。2004年4月28日,我科收治1例罕见异物致咽后壁脓肿的患儿,经及时抢救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筋膜松解疗法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筋膜松解疗法结合美式整脊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筋膜松解疗法结合美式整脊是治疗颈性眩晕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见明  陶冶  王雅堂  章超  赵益 《安徽医药》2013,34(3):242-244
目的总结喉咽癌累及食管颈段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4例喉咽癌累及食管颈段患者的病例资料,沿安全缘完整切除肿瘤,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修复咽和食管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54.5%的患者淋巴结包膜受侵犯,40.9%的患者保留了喉功能,20.5%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4%,其中淋巴结包膜未侵犯和喉功能保留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喉咽癌累及食管颈段时,只要切除完整,修复得当,可以明显提髙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士义  王寅  王东 《天津医药》2000,28(4):243-244
颈上深部解剖复杂,位置较深,发生在此部位的肿瘤往往不易被早期发现,常规X线检查不能确定对软组织侵及的范围。不能显示不同性质的组织结构。CT检查则能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性质及毗邻关系,可为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笔者将23例颈上深部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收集1991年5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的23例颈上深部肿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6个月至5年。 1.2 临床表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中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髓。由于颈髓损伤受损平面高.在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上通常伴有外周型呼吸功能抑制.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因此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机体的需要。相对于普通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强迫性体位限制了活动使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病人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颈型高血压因其病因明确,如诊断及时、明确,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方法治疗,常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笔者采用手法按摩治疗11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