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57例心绞痛患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其中单纯心绞痛27例,合并有心律失常30例,同时检测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有、无心律失常组的峰值、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5),余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有心律失常组的峰值、积分又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可见心绞痛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作用增强.而心律失常又使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明显高于冠心病心绞痛窦性心律组。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法检测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SOD、LPO和心肌酶改变,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心绞痛组PMV-CL本底、峰值、积分及LPO明显高于正常组,SOD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不稳定心绞痛PMN-CL峰值、积分及LPO、CK、L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法检测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SOD、LPO和心肌酶改变,并与30 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心绞痛组PMN-CL本底、峰值、积分及LPO明显高于正常组,SOD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不稳定心绞痛PMN-CL峰值、积分及LPO、CK、LDH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且SOD降低更明显。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增强,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70例外周分离的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变化。其中正常未服药对照者20例,冠心病患者21例(服用卡托普利者8例,服用依那普利者6例,未服药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9例(服用卡托普利者12例,服用依那普利者6例,未服药者11例)。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服用卡托普利或服用依那普利后,其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显著低于两者未服药组;而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服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与正常未服药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患者服用卡托普利与服用依那普利间各检测指标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测70例外周分离的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变化。其中正常未服药对照者20例,冠心病患者21例(服用卡托普利者8例,服用依那普利者6例,未服药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9例(服用卡托普利者12例,服用依那普利者6例,未服药者11例)。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服用卡托普利或服用依那普利后,其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显著低于两者未服药组;而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服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与正常未服药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患者服用卡托普利与服用依那普利间各检测指标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几种心血管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鲁米诺依赖的CL法检测83例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并选择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①AMI组PMN-CL的本底、峰值、积分及吞噬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也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0.001);②心绞痛组PMN-CL的本底、峰值、积分反吞噬指数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01);与心肌炎、风心病组相比,PMN-CL的本底、吞噬指数显著增大(P<0.05~0.001)。③高血压心脏病组PMN-CL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O.001);同时显著小于AMI组(P均<0.05);与心绞痛组相比,PMN-CL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④心肌炎组、风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N-CL各项指标无差异。⑤各组间PMN-CL峰时无差异。文中就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60例不吸烟的持续性哮喘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高张盐水诱导痰试验,测定痰悬混液中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和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痰液标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22例、正常38例,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者中性粒细胞比率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和对照组(P均<0.0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痰ECP含量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者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痰液MP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和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9,P<0.01)。认为持续性哮喘患者存在两种不同的气道炎症反应模式,非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更为常见,可能与IL-8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介素-8(IL-8)和运动性哮喘(EIA)的关系。方法2001-05-15—2005-12-19分别测定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EIA患者、非EI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运动前后周围血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以及血浆和诱导痰中的IL-8,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前EIA组与非EIA组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血浆及诱导痰中IL-8和MDA均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本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后(1)周围血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水平EIA组与非EIA组较运动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血浆及诱导痰中IL-8、MDA水平EIA组、非EI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高于运动前,EIA组、非EIA组各自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与白细胞介素-8在运动性哮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造影结果正常21例(对照组),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7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1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8例(AMI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测定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患者NT-proBNP、CK-MB水平变化与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组平均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UAP组平均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平均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的NT-proBNP水平与CK-MB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0,P<0.01)。冠脉造影结果闭塞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狭窄组和无狭窄组(P<0.05)。狭窄组NT-proBNP水平高于无狭窄组(P<0.05)。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有明显相关性(r=0.962,P<0.01)。结论 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测定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乳腺癌骨转移组48例,无骨转移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P1NP和β-CTX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的血清P1NP明显低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β-CTX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乳腺癌骨转移患者P1NP与β-CTX呈负相关(r=-0.677,P<0.05)。结论血清P1NP和β-CTX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梗死组和同期体检的老年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梗死组根据梗死时间分为梗死组1 d、梗死组3 d、梗死组7 d;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组。测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结果梗死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1 d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3 d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死组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1 d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3 d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3 d中性粒细胞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死组7 d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重度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大梗死灶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小梗死灶组和中梗死灶组(P<0.05),中梗死灶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小梗死灶组(P<0.05)。颈动脉狭窄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P<0.05)。结论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缺血性脑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其中无冠心病的对照组(31例),并发冠心病者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所有患者检测脑钠尿肽浓度,同时检测并发冠心病各组的肌钙蛋白T,观察脑钠尿肽与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梗死组的脑钠尿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尿肽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尿肽虽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组患者脑钠尿肽与肌钙蛋白T密切相关(r=0.948,P<0.001)。结论脑钠尿肽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并且其水平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绞痛事件发生56例和无心绞痛事件发生60例。分别测定各组体内D-二聚体、GP水平,分析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之间的差异,检测其与心绞痛事件发生的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组、UAP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P<0.01);有心绞痛事件阳性检出率D-二聚体、GPⅡb、GPⅢa敏感性较GPⅠb明显增高。结论 GP、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二聚体、GPⅡb、GPⅢa可以作为预测心绞痛事件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方钊  蒋学俊  陶波  鲁明  刘浙波 《心脏杂志》2018,30(5):517-519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 方法 冠心病的患者25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32例,另取5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并计算NLR,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NLR及其他炎性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 9.398,95% CI 1.352~3.934,P<0.05)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NLR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53,P<0.05。 结论 NLR与冠心病相关联,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体力状况(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测有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肌微血管功能. 方法:入选有心绞痛症状而CAG正常的患者12例(高血压组),心绞痛症状不典型而CAG正常的非高血压患者8例(对照组),采用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实时MCE检查,分别测定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后造影剂微泡达到峰值的平台期强度(A),再充盈平均速度(β)及A·β,并测定A比值、β比值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值.结果:高血压组静息时反映局部心肌血容量的A值、反映局部心肌血流量的A·β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局部心肌血流速度的β值小于对照组(P<0.05),反应心肌血容量储备的A比值、反应心肌血流速度储备的β比值较对照组低(P<0.05),高血压组CFR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心绞痛症状而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心肌微血管密度下降、CFR减退有关,实时MCE可定量检测心肌微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阴性,无冠心病典型症状,心电图阴性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A组);经冠脉造影检查至少一支冠脉病变狭窄≥50%的患者150例设为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再分为Gensini积分0~20分组(B组),Gensini积分20分~40分组(C组),Gensini积分>40分组(D组).其中B组44例中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者3例;C组61例中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D组稳定型心绞痛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住院期间常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B组(HCY、APTT、D-dimer 、AT-Ⅲ)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Fi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HCY、Fib、D-dimer 较B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组APTT较B组、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C组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D组AT-Ⅲ较对照组、B组明显降低(P<0.01),C组AT-Ⅲ较B组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组HCY与Fib呈正相关(r=0.759,P<0.01),与D-dimer呈正相关(r=0.762,P<0.01),与APTT呈负相关(r=-0.582,P<0.01).冠心病组Fib与D-dimer呈正相关(r=0.720,P<0.01);冠心病组APTT与Fib呈负相关(r=-0.527,P<0.01)、APTT与D-dimer呈负相关(r=-0.529,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HCY水平不断升高,且高HCY血症可促进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加速冠脉内血栓的形成,加重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干细胞因子(SCF)的变化,探讨MCP-1和SCF与ACS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例,对照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MCP-1和SCF的水平.结果: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心肌梗死组及心绞痛组SCF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MCP-1及SCF水平与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血脂等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CS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MCP-1明显升高,SCF亦有所增加.MCP-1和SCF可能与ACS的发生发展及梗死后的心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感染(包括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和20例非感染(对照组)新生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并与IL-6、C反应蛋白(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败血症组CD64表达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后CD64表达下降.CD64表达水平与IL-6、CRP均呈正相关.提示对感染新生儿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判定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