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凯纷)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凯纷组和芬太尼两组各30例。凯纷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脉输注凯纷1mg/kg,芬太尼组在手术切皮前5rain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术毕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锁定时间15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术后12、24及48h静止和活动评分,分别在开放静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h(T3)、术后48h(L)采取外周静脉血4ml测定血浆IL-6、IL-8、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BP、HR、RR、SPOz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2h(T2)和术后24h(T3)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凯纷组低于芬太尼(P〈O.05);两组IL-6、IL-8、TNF-α水平在T2时显著升高,与本组T1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T3时比较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O.05),在T4时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O.05);两组TNF-α在T2时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T。和‘r4时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O.05)。【结论】术前输注凯纷能明显降低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水平,但不能减轻手术创伤激活了损伤部位的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应激反应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对照组(C组),每组15例。F组镇痛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00mg和芬太尼1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氟比洛芬酯1mg/kg。C组镇痛配方为芬太尼2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芬太尼50μg。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h、6h、24h、48h、72hVAS评分情况。并于术前(T0)、术后24h(T1)、48h(T2)、72h(T3)抽取病人肘静脉血,检测血浆IL-1β、IL-6、IL-8、皮质醇含量。【结果】F组与C组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C组与F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IL-1β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组IL-6水平在T1、T2时升高较F组明显。C组IL-8水平在T1时升高较F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镇痛复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与单纯应用芬太尼相比较,镇痛效果相近,且可减轻术后免疫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肾移植围手术期血浆TNF-α和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肾移植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TNF α和IL 10的影响。【方法】择期肾移植患者 4 0例 ,ASAⅡ~Ⅲ级 ,随机分成对照组 (C组 ,n =2 0 ) ,不给UTI ;UTI组 (U组 ,n =2 0 ) ,均在术中经中心静脉给UTI 1万u/kg ,术后d1,d2 ,d3 各给UTI 1万u/kg。所有病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别在麻醉给药前 (T1) ,切皮时 (T2 ) ,吻合血管开放时 (T3 ) ,手术结束时 (T4) ,术后d1(T5) ,术后d3 (T6)经中心静脉采血检测TNT α、IL 10水平。【结果】①两组病人移植肾肾血管开放后至术后 3d血中TNF α的水平较动脉开放前显著升高 (P <0 .0 1) ,在T3 时点剧升 ,至T4达高峰 ,在T6时点仍显著高于血管开放前水平 (P <0 .0 1) ;但U组升高的幅度在T3 、T4、T5、T6时点均比C组小 (P <0 .0 1)。②两组血中IL 10的水平在T3 、T4、T5都极显著性上升 (P <0 .0 1) ,至T4达峰值 ,在T5时开始回落 ,至T6时略高于吻合血管开放前水平(P <0 .0 5 ) ,但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术后C组有 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1例肺部感染 ,1例并发肝炎 ,而U组无此类病例出现。【结论】①肾移植围术期血中TNF α、IL 10显著增高 ,可能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②UTI能有效减少肾移植围术期TNF α的释放 ,对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透析患者血浆脂多糖(LPS)水平与肿瘤坏死因于(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血浆透析患者(血浆透析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LPS、TNF-α、IL-6和IL-8水平。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方法分析LPS与TNF-α,IL-6和IL-8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浆透析组LPS,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透析患者LPS水平与TNFa和1L-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6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透析患者LPS,TNF-α和IL-8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TNF-α和IL-8水平的不断增加,LPS水平也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1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77例入住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浆IL-1、IL-6、IL-8、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症肺炎患儿组血浆IL-1、IL-6、IL-8、TNF-α水平高于健康体检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浆IL-1、IL-6、IL-8、TNF-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紫外线照射后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IL-10、TNF-α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青蒿素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NB-UVB照射组(UV),青蒿素组(AR),青蒿素+NB-UVB组(AR+UV)。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UV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后NB-UVB照射,AR组给予青蒿素灌胃,AR+UV组给予青蒿素灌胃后进行NB-UVB照射。各组灌胃均为100mg·kg-1·d-1,每日1次,持续2周。UVB照射每次剂量1J/cm2,每日1次,共2周,累积剂量14J/cm2,14d后取小鼠血清及背部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IL-10、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UV组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L-10明显增加,皮肤组织中TNF-α亦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AR组对IL-10、TNF-α的浓度没有明显影响(P>0.05);AR+UV组与UV组相比,IL-10、TNF-α的浓度增加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蒿素对紫外线所致小鼠光损伤的炎症因子IL-10、TNF-α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示系统性应用青蒿素对UVB致小鼠光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对31例肺鳞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将其分为两组,同种输血组(A组)17例,自体输血组14例(B组).测定两组围术期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浓度.〖结果〗A组输血后d1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TNF-α、IL-1O浓度增高,以IL-10变化尤为明显,输血后d5TNF-α降低并接近输血前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IL-1O仍明显高于输血前的水平.B组中不同时间IL-10无显著变化,TNF-α于d5明显高于输血前.〖结论〗肺鳞癌患者围术期同种输血后血清中TNF-α降低与IL-10升高有关,IL-10升高可能是同种输血后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自体输血可减轻或去除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早期诊治的相关指标.[A-法]对入住儿童重症监护中心(PICU)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患儿25例,抽血查血浆IL-1、IL-6、TNF-α与同期入院PICU无急性肾损伤患儿167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2例进行对比.[结果]有急性肾损伤患儿组血浆IL-1、IL-6、TNF-α水平比无急性肾损伤患儿组,健康体检儿童组明显升高.[结论]血浆IL-1、IL-6、TNF-α能否作为一个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指标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案对LC患者血浆TNF-α及IL-1β的影响。 方法 120例ASAI~Ⅲ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G)组和全麻+硬膜外麻醉(GE)组,每组各10例。G组给予芬太尼、异丙酚、卡肌宁诱导插管;GE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行全麻插管,诱导药物剂量及麻醉机参数调节同G组。两组均给予丙泊酚微泵静推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腹腔充气后即刻(T2),腹腔充气后30min(T2),放气后10min(T4)及24h(T5)5个时点抽血检测TNF—α及IL-1β水平,同时记录各时点MAP、HR变化、各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及住院时间。 结果 除T1和T5外,G组其他时点MAP、HR较GE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除T1外,其他时点血浆TNF-α及IL-1β含量G组较GE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T5时点的IL-1β值均较其T1时点降低,G组降低有显著性(P〈0.05)。GE组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较G组明显减少(P〈0.05),且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较G组明显缩短(P〈0.05),且不增加患者麻醉费用及住院时间(P2〉0.05)。 结论 全麻插管+硬膜外麻醉对于LC患者血浆TNF-α及TNF-1β含量影响较单纯全麻插管显著减轻,能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适合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11.
陈尉华  周巍  曹勤  潘浩  俞愉  龚好  何双军  朱长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83-1484,1487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与米力农治疗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心率、心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虽然给予米力农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力农可以一定程度上地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吕新生  李小荣  陈道瑾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61-1063,1067
【目的】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观测和对比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临床指数、APACHE Ⅱ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①血清TNF-α、IL-6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入院后d3,d7,d14甘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③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甘遂组入院后d3,d7,d14 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入院后14 d Baltharzar CT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甘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⑤中转手术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遂对TNF-α、IL-6水平的过度升高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甘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50例MM患者为治疗组,患者入院治疗当天抽静脉血,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的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水平依次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无效组则无差异(P〉0.05);MM患者血清中IL-6与TNF-α呈正相关(γ=0.732,P〈0.01).[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在MM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用于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治疗难,病死率高达20%-25%。研究显示,TNF-α和IL-10等在SA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资料观察SAP时血清TNF-α、IL-10的变化并探讨丹参对其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林海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16-2318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HP)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狗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2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2h后血中氨茶碱浓度由(80.06±9.31)"g/mL降至(20.54±4.43)"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NF-α则在HP2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稍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IL-6、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健康者及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值随着肝炎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上述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共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体检成人血清标本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的含量,探讨其检测的意义。结果 IL-6、IL-10和TNF-α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和TNF-α在不同分型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的表达升高,其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早期联合检测IL-6和TNF-α可能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3—01~2004—12急诊收入我院创伤患55例.进行外周血清TNF—α、IL-6测定,对中度创伤患伤后曲马多镇痛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晓燕  聂芳 《检验医学》2012,27(6):451-45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早期显性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bS-ELISA)检测53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其中一期梅毒25例、二期梅毒28例)和65名正常人血清IL-2、IL-10和TNF-α水平。结果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一期梅毒患者血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二期梅毒患者(P<0.01),血清IL-10水平则低于二期梅毒患者(P<0.01);早期显性梅毒患者中IL-2与IL-10呈负相关(r=-0.760,P=0.000),与TNF-α呈正相关(r=0.633,P=0.000),而IL-10与INF-α无明显相关性(r=-0.063,P=0.575)。结论 IL-2、IL-10和TNF-α均参与了梅毒的发病,IL-10表达上调可能是二期梅毒发生辅助性T(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对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200例HDI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单用硫酸镁药物治疗,后者于前者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及血黏度、血细胞压积、脐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比值(S/D值)、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值变化情况。结果药物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但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可调节患者炎性细胞分子紊乱状态,缓解临床不良体征和症状,疗效显著,具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