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酸、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0例)和对照组患者(30例)的血尿酸、脂蛋白a,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问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脂蛋白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和UAP组脂蛋白(a)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和脂蛋白a无相关性(P〉0.01)。结论血尿酸、脂蛋白a是冠心病重要的发病因素,脂蛋白a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85例患者包括10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及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31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Gensini积分与病变支数来估计.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痉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性患者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女性患者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尿酸、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积分显著相关,尿酸、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 各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与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有关,血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积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267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Apoa),计算出LDL/HDL-C和TG/HDL。比较各组血清脂蛋白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44例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结果:CHD组HDL-C、Apo-A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CS组较SAP组HDL-C、Apo-AI显著降低(P0.01)。血浆Apo-B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越多。结论:HDL-C、Apo-AI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而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22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0、血糖及血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SAP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CS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0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35,P〉0.05)。结论IL-10在ACS中明显升高,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86例因胸痛行冠脉造影患者,其中有165例为ACS(ACS组),73例为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Lp-PLA2水平在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115.01±80.74)ng/ml、(90.82±61.58)ng/ml及(82.53±30.89)ng/ml,其中ACS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ACS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Lp-PLA2及hs-CRP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ACS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多支冠脉病变组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P0.01),双支冠脉病变组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P0.05)。结论:Lp-PLA2血浆水平可用于间接评估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冠脉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梅  祭晓博 《山东医药》2009,49(29):41-4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关系。方法将冠脉造影的122例患者分为ACS组90例与健康对照组32例,其中ACS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各30例。应用Clause凝固法测定122例入选者的TG、TC、Fib水平,比较各组间TG、TC、Fib水平差异。结果TG、TC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P组Fib水平与UAP组、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ib水平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可能是ACS的预测因子及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6月因胸痛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230例。将CAG显示为非冠心病者设为对照组共7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6例。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脉病变程度,同时测定3组患者LP-PLA2及血清YKL-40浓度变化,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LP-PLA2及YKL-4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Lp-PLA2及YKL-40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Lp-PLA2及YKL-40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PLA2及YKL-40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Lp-PLA2及YKL-40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及YKL-40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胸痛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ACS病人120例。按照ACS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血清FGF-23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通过Pearson法分析血清FGF-23水平与血脂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FGF-2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TEMI组均高于NSTEMI组与UA组,NSTEMI组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为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13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分为ACS组60例,对照组70例.测定两组血浆Lp(a)浓度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S的危险因素.结果 (1)ACS组血浆Lp(a)、TC、LDL-C浓度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高水平Lp(a)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p(a)与ACS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血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6例冠心病患者(13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ACS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血清hsCRP水平(7.1±8.1)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5±1.1)mg/L(P<0.01);ACS危险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ACS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hsCRP水平与AC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209例,被分为两组:ACS合并糖尿病组(观察组,73例),ACS无糖尿病组(ACS对照组,136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三支病变(50.68%)、弥漫性病变(27.22%)以及Gensini积分(24.21±4.3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15%,16.09%,(18.53±3.59)分,P〈0.05~〈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高血压的合并风险比值(OR)为1.455,P=0.013,甘油三酯OR为1.930,P=0.003,总胆固醇OR为1.552,P=0.006,均为其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复杂、严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合并高血压病史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蛋白激酶Cβ (PRKCB1)基因表达,分析其与冠心病类型、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纳入冠心病患者3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8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0名,进行血脂、hs-CRP水平、血细胞参数及PRKCB1 mRNA表达的检测分析.结果 SAP组和AC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P<0.01),总胆固醇水平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ACS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ACS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AP组和ACS组患者hs-CRP水平升高,ACS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ACS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健康对照组不同程度升高,ACS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SAP组和ACS组均较健康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冠心病患者PRKCB1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S组低于SAP组;PRKCB1 mRNA表达和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依次降低, 以三支血管病变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 PRKCB1 mRNA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明显相关,因冠心病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差异,且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舍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CS患者人院即刻采血,其余患者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测定VEGF和HIF-1α水平。结果ACS组VEGF和HIF-1α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VEGF和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HIF-1α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的标志;可能为易损斑块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和IL--6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自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对冠心病发病和严重度的预测作用。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另有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IL-1β、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中IL-6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IL-1β、IL-6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血清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个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15.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SAP组)和ACS患者50例(ACS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eTnI),MMP-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组和SAP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cTnI[(0.011±0.024)μg/L、(O.019±0.026)μg/L比(1.113±4.220)μg/L]水平显著升高,且ACS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2)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hsCRP[(0.59±0.32)pg/ml、(1.40±1.90)pg/ml比(4.79±4.31)pg/ml]水平、MMP-2[(0.30±0.14)pg/L比(0.38±0.78)μg/L比(0.58±0.54)μ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3)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组血清MMP-2与血清hsCRP具有明显正相关(r=0.374,P〈0.01)。结论:MMP-2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MMP-2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对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1,YKL-40)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40例,均予硝酸酯、拜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药、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10mg/d,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脂、血糖和血清YKL-40浓度。结果A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血清YKL-40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YKL-40浓度的降低幅度更大(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YKL-40浓度,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唐秀革  花冠杰  韦利元  周卓东 《内科》2010,5(5):460-462
目的探讨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血脂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方法正常绝经的116例女性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ACS组(62例)和非ACS组(54例)。在冠脉造影前测定两组的血清雌激素、血脂和ET-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与非ACS组比较,ACS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载脂蛋白A(ApoA)水平无差异。(2)ACS组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显著低于非ACS组,而ET-1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G,TC及LDL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0.62、-0.36),与HDL水平呈正相关(r=0.41)。P与ApoB呈负相关(r=-0.55),与ApoA呈正相关(r=0.32)。E2、P均与ET-1呈负相关(r=0.36、0.38,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脂代谢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后者与ACS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