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郝瑩  臧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27-58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体重指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高血压患者和66例对照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左室重量指数(LVMI),体重指数(BMI)。结果:高血压组ISI降低(P〈0.05),LVMI升高(P〈0.05)。影响LVMI因素为ISI、SBP、BMI和DBP(P〈0.05)。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组ISI降低(P〈0.05)。结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指数(PPI)与心血管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EH患者40例,按测得的PPI分为PPI≤0.4组、0.4-0.5组和〉0.5组,分析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和斑块积分及其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和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结果 PPI与LVDd、IVST、LVPWT、LVMI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数量积分呈正相关(P〈0.05);PPI〉0.5组与PPI≤0.4组和0.4-0.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PPI与老年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心血管病变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以及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ARB)治疗能否降低高血压患者的CRP水平及阻断或逆转LVH的发生.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根据Devereux标准分为LVH组92例和无LVH(NLVH)组94例,予以缬沙坦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hs-CRP,计算LVH指数(LVMI).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伴LVH者hs-CRP水平较NLVH者高(P〈0.05),hs-CRP与LVMI呈正相关(P〈0.05);经缬沙坦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H组LVMI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hs-CRP水平与LVH关系密切,ARB类降压药物可通过降低CRP的水平,减少LVH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室间隔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分析瘦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的瘦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瘦素与性别、甘油三酯、腰臀比、体重指数、收缩压、LVM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对照组43例,测定其空腹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心脏彩色多谱勒测定室间隔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女性高血压组的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部CT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V/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 )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部CT内脏脂肪分布与LVH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入选者行上腹CT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上腹CT的V/S及心脏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记录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WHR和WHtR,应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各参数与LVMI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与非LVH组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V/S、BMI、WHR和WHtR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V/S、WHtR、WHR和BMI与LVMI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且V/S回归系数最大。结论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有促进作用,内脏脂肪聚集与LVH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肌重构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和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26例正常者分别测定室间隔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IBS周期变异幅度(CVIB)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胰岛素水平及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1) EH组室间隔IBS、LVMI、IGF-1均高于正常组(P<0 .01~0.05),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 EH组 LVMI与IGF-1、IB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和0.478,P<0.01和<0.05). 结论 LVMI与IGF-1密切相关, IGF-1和IR可能是参与高血压左室心肌重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中老年EH患者76例,测定其血压、血脂、血糖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分为单纯高血压组(EH组)及高血压并发MS组(HMS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出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EH组IVS、LVPW、LVDd、LVMI、LVH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HMS组的IVS、LVPW、LVM、LVMI及LVH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亦显著高于EH组(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如并发代谢综合征,LVH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动态脂餐饮食耐量试验,观察高血压患者有关血脂、血糖、胰岛素(INS)、INS敏感指数(ISI)等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67名健康人、54例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1、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INS及ISI。生化指标测定均采用常规方法,血清INS测定采用微粒子捕捉酶免疫分析(MEIA)方法。结果 67名健康人脂餐饮食后6h生化指标和服糖后2h血糖、INS检测结果与空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4例高血压患者空腹TG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空腹HDL-C降低,空腹血糖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组脂餐饮食后6hTG升高,服糖后2h血糖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与空腹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指标与空腹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组处于高血脂状态时间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延长,并且伴有高INS血症、INS抵抗及ISI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同时选择3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或健康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或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质量指标相关性好.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白昼收缩压(dSBP)与夜间收缩压(nSBP)、白昼舒张压(dDBP)均显著高于无LVH组,且差异显著( P <0.05);LVH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除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外,均比无LVH组增大,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慢性肾脏病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75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检验结果及同时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为2组:左室肥厚组(n=90)和左室正常组(n=85),比较2组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分析评价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左室肥厚组年龄、收缩压高于左室正常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提示LVMI与年龄、透析前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收缩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92、0.237、0.173、0.284、0.198,P<0.05),与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Kt/V)呈负相关(r=-0.184、-0.23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透析前高血压史、收缩压、Kt/V与血液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相关(β=0.165、0.205、0.196、-0.184,P<0.05).结论 高龄、透析前高血压史、高收缩压是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左室肥厚的保护因素.控制收缩压、提高透析充分性可能利于减少左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中不同的血压表型与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及对左心室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CAPD患者,根据诊室测量的肱动脉血压将患者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46例):收缩压(SBP)140mmHg(1mm Hg=0.133kPa)且舒张压(DBP)90mm Hg;孤立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组(42例):SBP≥140mm Hg且DBP90mm Hg;双期高血压(systolic/diastolic hypertension,SDH)组(39例):SBP≥140mm Hg且DBP≥90mm Hg;孤立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hypertension,IDH)组(0例):SBP140mm Hg且DBP≥90mm Hg。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血生化检查资料,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3组患者的心脏形态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身高2.7标化的LVM)、左心室肥厚(LVH)患病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期早晚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E/A)、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每搏输出量(SV)、心每搏指数(SI)、总外周阻力(TPR)和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TPRI)等,并将血压表型、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透析龄、血肌酐(SCr)、TPRI等纳入左心室肥厚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3组间基本资料、血脂状态、贫血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SDH组ISH组正常血压组(P0.01),LVM、LVMI在ISH组和SDH组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LVH的患病率在ISH组为76.2%,在SDH组为71.8%,均高于正常血压组(50.0%,P0.05)。LVEF、LVFS,SDH组和ISH组均低于正常血压组(P0.01)。LVEDD和LVESD在SDH组和ISH组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E峰在3组间无差异,而A峰在SDH组低于ISH组(P0.01),E/A在SDH组高于ISH组及正常组(P0.01);TPR和TPRI在SDH组高于ISH组和正常血压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SH组和SDH组患LVH的风险分别是正常血压组的2.01倍和1.74倍;女性患LVH的风险是男性的1.36倍;透析龄每增加一个月患LVH的风险增加0.03倍。结论 CAPD患者中,高血压表型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SDH表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较高,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而ISH表型患者LVH患病率和危险度较高,因此高血压不同表型对心血管损伤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其中ISH压型对心脏重构的影响较大,LVH患病危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例分为A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n=60)和B组(氨氯地平片5mg/d,n=60),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SBP)、收缩压(DBP)、血浆脑钠素(BNP)、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SBP、DBP、BNP和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9、2.39、2.53、2.46、2.41、2.39、2.50、2.43,P均<0.05),但两组治疗前后LVEF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63、1.67,P均>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2、1.54、1.35、1.46、1.57,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结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心肌重量(LVM)和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方法设正常对照、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组,每组30例受检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LVM、LVMI、舒张末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LVM与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血压呈正相关(r=0.78,P〈0.001;r:0.82,P〈0.001;r=0.56,P〈0.001),LVM与空腹血糖相关性较差(r=0.31,P=0.09)。各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LVM和LVMI大于其余组,高血压组LVM和LVMI大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M和LVMI可以为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15)在体检健康者、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和左室肥厚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I,VH)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38例。以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血清GDF-15浓度、动态血压数据以及相关脂质代谢指标。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病患者GDF_15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GDF_15在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中的浓度逐渐升高,且两两组间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三个组别各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BPV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VH组〉NLVH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个组间的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其中TG水平为LVH〉NI。VH〉对照组(P〈0.01或P%0.05),HDLc水平为对照组〉NLVH〉LVH(P〈0.01或P%0.05)。(4)GDF-15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r=0.437,P〈0.01)、左室后壁厚度(PWT)(r=0.412,P%0.01)、白昼收缩压标准差(r=0.248,P=0.037)、24小时收缩标准差(24hSsD)(r-0.284P=0.019)、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r=0.372,P%0.01),甘油三酯(TG)(r=0.263,P=0.02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397,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长分化因子-15可能参与高血压患者早期的左室重构,并与部分血压变异和血脂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冲现象(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BPMS)对临床靶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害。【方法】中年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PMS组(62例)和非血压晨冲(N—BPMS)组116例。检测左室质量指数、E/A、LVEF、Sv1+Rv5、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肌酐、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BPMS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LVMI、E/A、Sv1+Rv均显著高于N—BPMS组(P〈0.05),但两组间LVEF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PMS组MAU显著高于N—BPMS组(P〈0.01)。【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BPMS有明显的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早期肾损害,而对收缩功能影响不大。其表现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因此,中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控制好血压及BPMS以保护好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