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新蝶呤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蝶呤(neopterin,Npt)在银屑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检测3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同时期及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Np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血清Npt水平进行期较静止期增高(P〈0.05),治疗后,明显下降(P=0.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与PASI评分有显著正相关(P=0.01,r=0.61;P=0.01,r=0.66)。结论:血清Npt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疾病的活动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全自动酶标仪对患者组和15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gM、IgG、IgA及补体C3、C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0.845,P〈0.01);补体C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患者PASI呈负相关(r=0.699,P〈0.01)。而CD3^+及CD4^+T细胞、IgG、IgM、IgA及补体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CD8^+T细胞百分率及补体C3水平与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trappin-2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的表达。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6例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以及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皮损负压吸疱液中trappin-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液中trappin-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其中进行期和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rappin-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相应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局限性和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液中trappin-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病情活动指数无线性相关。结论:trappin-2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和脓疱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和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IL-18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L-18mRNA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关系。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中的表达水平(U=-4.7698,P〈0.00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呈显著的正相关(r=0.96258,P〈0.001)。结论:IL-18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Fas、Bcl-2在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表皮中Fas、Bcl-2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寻常副银屑病组Fas、Bcl-2阳性细胞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皮肤组织中Fas、Bcl-2的表达高于静止期银屑病组(P〈0.01)。由此可知:(1)Fas的高表达引起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凋亡,且对维持银屑病的良性增生有一定的作用;(2)高表达的Bcl-2可通过抑制凋亡而促进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9,TLR9)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IFN-γ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LR9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的表达,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FN-γ的浓度。另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9的表达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LR9表达与血清IFN-γ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TLR9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鹰答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FN-γ的表达促使炎症因子产生和分泌而介导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进展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高于稳定期的患者的表达(P〈0.05)。结论: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与银屑病PASI评分无关,但与银屑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18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8及IFN-γ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IL—18及IFN-γ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IL-18及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且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型钙黏蛋白(P-cadherin,P-cad)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皮损中P-cad的表达,另4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寻常性银肩病患者血清中P-ca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P-cad在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各层均有表达,而正常对照组仅在表皮基底层表达,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P-cad在寻常性银屑病呈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6例白癜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MIF和TNF-α的表达。结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F水平分别为(9.56±1.65)μg/L和(5.18+0.81)μg/L,TNF-α水平分别为(2.38±0.37)μg/L和(1.78±0.21)μg/L,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MIF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5)。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组血清MIF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结论MIF和TNF-α可能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MIF与寻常型白癜风的活动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MMP-2及TIMP-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MMP-2、TIMP-2的血清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 MMP-2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而TIMP-2与PASI评分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相关, 提示MMP-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代谢性疾病所占比例,并评估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方法:收集银屑病患者180例和正常人200例,比较两组伴发代谢性疾病的比例。同时在上述人群中随机选取银屑病患者70例和正常对照4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应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OR=2.39)、2型糖尿病(OR=4.27)、高血脂(OR=2.21)、肥胖(OR=3.04)及代谢综合征(OR=5.21)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心脏疾病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OR=1.11,P〉0.05)。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4(0.62~28.71)、2.01(0.56—6.39),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性疾病比例高于正常人。银屑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水平变化。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7例,静止期13例)皮损AngⅡ和ACE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中AngⅡ和ACE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且进行期高于静止期(P0.001)。结论:AngⅡ和ACE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上调,推测可能与银屑病皮损中新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中的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对另外22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IGF-II浓度,并取健康血清20例作对照.结果:皮损组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25.21±24.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7.27)(P〈0.05),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GF-II水平(308.39±43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73±23.2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皮损中HIF-1α的表达和血清IGF-II的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增高,二者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状况及对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和银屑病无能指数(psoriasis disability index,PDI)量表调查72例银屑病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评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间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DLQI与PDI调查结果均显示银屑病患者在工作学习方面的分值(DLQI:1.69±1.31,PDI:2.92±2.61)最高,受到影响最大;PDI量表显示男性患者总分平均值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DLQI与PDI量表均显示重度(PASI〉10)患者的总分平均值高于轻度(0〈PASI≤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OQ:t=0.72;PDI:t=1.45,P值均〈0.05)。结论:银屑病为一种身心性疾病,患者在工作学习方面受到的影响较明显;与患者生活质量最为相关的是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越高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的表达。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0.65% ± 0.48%)高于健康对照组(0.33% ± 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9,P < 0.01);银屑病患者Th22细胞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评分(PASI)呈正相关(r = 0.38,P < 0.05),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20,P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67.96 ± 14.32) ng/L]高于健康对照组[(40.59 ± 9.91)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45,P < 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表达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r = 0.94,P < 0.01),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10,P > 0.05)。 结论 Th22细胞及IL-22在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且Th22细胞及IL-22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银屑病方,每日一剂,水煎服;对照组51例给予阿维A胶囊,每次10mg,每日三次,口服。两组均12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S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200/s)、全血中切粘度(30/s)、全血低切粘度(10/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粘度(200/s)、全血中切粘度(30/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低切粘度(10/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方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方剂;r6低血液粘稠度可能是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03例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的血清CRP为21.38±26.63 mg/L,Hcy为17.52±6.68 u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红皮病型、脓疱型患者的CRP明显高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1)。结论:CRP与重型银屑病明显相关,Hcy与银屑病类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m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且Chemerin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521,P<0.05).结论 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并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