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小儿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100例住院患儿随机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止血时间。结果: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76%,采血平均时间为(7.32±1.41)rain,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10.43±2.88)min;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采血平均时间为(3.18±o.63)min,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4.54±1.42)min。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头皮针桡动脉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在婴幼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0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5.2%,对照组87.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按压止血平均时间观察组(1.89±0.32)min,对照组(5.27±0.8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婴幼儿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按压时间、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对比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吕立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4):42-44
目的 探讨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选择最佳采血部位。方法 298例呼吸科患者,男135例,女163例,年龄28~82岁,经股动脉采血324次,桡动脉采血325次。患者分为:心衰、非心衰组;肥胖、非肥胖组。护士分为:<5年组和≥5年组。统计各组群经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比较二种采血方法和各组群间采血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采血成功率均高于经股动脉采血成功率;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5年组护士采血成功率低于≥5年组护士;上述各组群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经桡动脉比经股动脉采血技术更易掌握。患者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比较。方法:为4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危重患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分别用5.5号头皮针接无菌血气试管,行股动脉采血法和桡动脉采血法,按照奇偶数随机将患儿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24例。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在采血一针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患儿对穿刺的反应强度、血液标本凝血发生率等四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疼痛感强,同时,婴幼儿年龄小,合作性差,采血针易滑出血管;而股动脉具有管腔粗大,搏动感强,血流丰富,取血快速等优势。因此,小儿经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优于桡动脉。 相似文献
5.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6.
吴爱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5)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7.
8.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 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1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1,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1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 (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性差异(P<0.05),血Ca^2 值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 值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抽弃4.7m1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 值,抽弃3.7m1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00例入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50例。统计各组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组操作所需护理时间。结果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这两种方法采血所需护理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比经股动脉采血技术简便、易掌握,所需操作时间短,节时省力,易于新生儿保暖,便于观察局部有无继续出血,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损伤小,家长易接受,更适用于门诊新生儿采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桡动脉替代股静脉采血的方法。方法:对180例需采血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实验组9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观察两组采血成功率和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结果:采血成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处3—5min,对照组25例出现皮肤青紫瘀斑,实验组5例出现皮肤青紫瘀斑,两组均未出现局部血肿;两组止血效果及采血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采血,小儿易配合,所需时间短,有利于穿刺部位止血,防止出现皮肤青紫瘀斑和局部血肿。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 对50例需行血气分析的重型肝炎患者同时采取桡动脉血及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称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小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为儿科临床优质服务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1日~8月1日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301例,9月1日~10月1日收治的患儿为实验组279例,对照组采用触摸穿刺方法,实验组在触摸法的基础上加用了目测定位法或十字定位法,以及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度改变穿刺角度的方法,比较两组采血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进后的桡动脉采血方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患儿痛苦少,家长容易接受,并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值得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对50例需行血气分析的重型肝炎患者同时采取桡动脉血及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称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组)用桡静脉采集血标本;对照组(B组)采用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结果通过桡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采血符合验血需要。通过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浅表、易见,容易穿刺,但静脉较细,采血量不符合检验需要,影响穿刺成功率。结论新生儿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优于头皮静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符合检验标准,在临床上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我科2012年1~6月经桡动脉采血的14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1年8~12月收治的139例经股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采血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83%,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8.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便易掌握,桡动脉压力较静脉压力高,回血快,血流速度快,采血量易保证;穿刺成功率高,有效保护新生儿血管,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进婴幼儿穿刺采血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 对108例住院需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皮下血肿及其它护理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安全、易行。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传统的静脉采血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9月开始笔者对需验血气的病人均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做桡动脉采血,至2003年12月底,共采集132例血气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