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33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单侧32例,双侧1例,所有患者经过X线以及跟骨CT检查均确诊为闭合性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随访半年,观察患者恢复的疗效,测量术后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共有34患足,其中25例恢复为优,1例恢复为差。患者治疗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基本恢复正常,且两组角度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2例为跟骨畸形(单足),1例创伤性关节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8.82%。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骨折疗效。方法 对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5例行重建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10例可塑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术前相比跟骨关节面,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长度及宽度均达到或接近正常,内固定牢固,术后不用外固定,无明显并发症,经6-18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优8例,良5例,可2例。结论 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牢固的内固定,并尽可能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1993年11月至2005年3月本院36例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植骨斯氏钉、螺钉和异形钢板内固定。恢复跟距关节面及跟骨宽度,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100%(41/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Gissane角减小、Bohler角增大,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Gissane、Bohler角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8月~2019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果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均低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均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但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柱螺钉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柱螺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测量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和Bohler’s角、Gissane角,采用AOFAS评分系统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均无并发症。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跟骨的长、宽、高及Bohler’s角、Gissane’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在术后6个月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中的力线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柱螺钉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近期效果良好,尤其是在跟骨力线的纠正及维持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6月采用Y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6例39足,男24例26足,女12例13足年龄17~62岁,平均35.3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7足,Ⅳ型9足,术中侧位X线观察Bo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留置引流防止术后血肿形成。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0足,良15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位89.7%,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3足,发病率7.7%其中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1足。结论:Y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促进骨折愈合,提前踝关节功能锻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严重骨折的效果。方法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严重骨折34例(43足),舌形骨折12足。横形骨折9足,压缩骨折18足,粉碎骨折4足。结果术后31例(39足)获得完整随访,3例随访2~4个月后失访,完整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完整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周定治疗跟骨骨折足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凡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均应取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Maryfand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跟骨宽度显著小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B组25. 00%(P 0. 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王万骥 《临床医学》2013,33(8):71-7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例患者(30足)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经13~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见钢板螺钉折断,依据术后Maryland功能评分标准对足部进行评判:优8例,良1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0%.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下桥接棒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38例行距下关节镜监视下桥接棒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将术前、术后跟距关节面、Bo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分析比较,术后关节功能经Maryland评分。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跟距关节面平整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者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6.8%。结论距下关节镜下桥接棒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镜下恢复跟距关节面的平整,创伤小,足部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跗骨窦直切口三步复位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骨折分型为Ⅱ型或Ⅲ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跗骨窦直切口三步复位法钢板内固定组(A组)和采用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组(B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进行评价,A组患者优良率(92.8%)显著高于B组(82.3%)。结论跗骨窦直切口三步复位法钢板内固定对比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可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小手术伤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大海  姜平  朱建忠  代劲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59-2061
【目的14g讨治疗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内固定组22例,内固定融合组26例。单纯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融合组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单纯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少于固定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5)。两组手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3年时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加距下关节融合术及单纯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远期疗效相当,单纯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小,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 min、(4.3±0.9) 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 min、(11.1±1.2) 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7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跟骨侧、轴位X线片及跟骨冠状面和水平CT检查,其中Bohler角为10.98°±6.15°,Gissane角为78.71°±13.72°,跟骨高度为(32.8±7.1)mm。并在骨折后8~17 d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全部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结果 79足中优41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为89.9%。64例患者术后Bohler角为29.45°±9.67°,Gissane角为133.46°±21.02°,跟骨高度为(41.3±4.1)mm,显著高于术前的以上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予以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跟骨的整体外形及长、宽、高等参数,重建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使其稳定性得到保证,能够早期进行活动,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26-5427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4例(40足),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种钢板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板组术后的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采用锁定钢板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轻度受限情况及累积优良率高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板效果优于解剖型钢板。  相似文献   

17.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均7.5°,术后平均27.54°.20例获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活动受限和影响穿鞋主诉.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对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对于跟骨关节骨折长期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创伤较小且简便的跟骨骨折修复方法,但是克氏针固定效果并不佳,需要联合外固定治疗,因此严重限制了患者早期活动以及负重行走。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修复跟骨关节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62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29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33例。对比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年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1年随访的足踝功能AOFAS评分显著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提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恢复跟骨及距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术者操作熟练可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对于跟骨骨折预后改善明显,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与本组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降低术中骨折处血供的破坏程度,取得更好的解剖学内固定效果,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侯磊  张秀森  钟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65-746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5-05-2010-05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30例(3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经9~3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Mary land foot score评分优18足,良13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86.1%。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