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225-2227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戊酸雌二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150mg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B组给予200mg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以及副反应、出血量、出血时间、清宫率。结果 B组总流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性清宫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具有轻度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戊酸雌二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更优,清宫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终止8~12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收治自愿终止妊娠的妊娠8~12周孕妇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A组米非司酮150 mg顿服,米索前列醇0.6 mg口服并阴道后穹隆放置0.4 mg;B组米非司酮150 mg分次口服及米索前列醇0.6 mg口服,比较两组的完全流产率.[结果]A组完全流产率为95.0%显著高于B组8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顿服并阴道给药效果优于米非司酮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单纯口服给药,且米非司酮顿服安全、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136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用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的完全流产率、排胎、流血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排胎、流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用于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停经〈50d,要求口服药物且无禁忌证的18~40岁孕妇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51例。A组口服复方米非司酮:每日上午空腹或进餐2h后凉开水送服复方米非司酮片(每片含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每24h1片,服用2次。服药后禁食1h,首次服药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B组51例,口服米非司酮:每日上午空腹或进餐2h后凉开水送服,首次剂量50mg,后每次剂量25mg,每日2次,服药后2h内禁饮食,第3日晨服米非司酮后1~2h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孕囊排出情况、出血时间、出血量。结果:完全流产率A组96.1%,B组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出血时间〈7d者:A组69.4%,B组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出血时间〉14d者:A组26.5%,B组3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出血量≤月经量者:A组87.8%,B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倍月经量者:A组6.1%,B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优于单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稽留流产治疗中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使用,在提高流产成功率、减少出血量的作用。方法:73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己烯雌酚口服,观察在流产时间和结局、出血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米非司酮组成功率达93.15%,己烯雌酚组达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米非司酮组少于己烯雌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对提高流产成功率,减少出血量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及不同途径的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流产效果、流产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0例妊娠≤49d,要求行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3组,均于第1天早晨口服米非司酮50mg,12h后再服25mg,连服2d(总量为150mg)。A组于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B组于第3天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C组于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隔4h再次服米索前列醇0.6mg,总剂量1.2mg。结果 A、B、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9.87%、94.12%和96.64%,B、C组完全流产率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天数分别为(12.8±3.2)d、(12.3±2.9)d、(8.2±2.8)d,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米索前列醇的剂量或阴道用药可提高完全流产率,同时增加米索的剂量还可缩短药物流产出血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乳酸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山西现代妇产医院行中期妊娠引产孕妇258例,随机分为A组(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B组(乳酸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组)、C组(乳酸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组)。A组羊膜腔注入乳酸依沙吖啶100 mg;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150 mg;C组在B组基础上,依据宫缩情况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2~0.4 mg。结果在出现宫缩时间、胎盘排出时间、总产程、出血量、疼痛评分、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等指标上,B、C组均优于A组(P<0.05), B、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4~24周引产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米非司酮150mg顿服联合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注射(A组)39例与单纯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注射(C组)31例,应用米非司酮150mg顿服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引产56例(B组)与A组进行比较引产效果和副反应。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为97.44%,显著高于C组(P〈0.01),引产总时间、总产程均明显短于C组(P〈0.01),产后2h出血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B组引产无一例失败,B组引产总产程显著短于A组(P〈0.01),引产总时间、即时清宫率亦明显低于A组(P〈0.05),产后2h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均未见子宫破裂、宫颈裂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0例妊娠10~16周的妇女随机分为A、B组。A组米非司酮300mg、米索前列醇1.2mg,6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0.2mg;B组米非司酮200mg,米索前列醇0.4mg,每6h重复1次,最多4次。结果A、B两组24h内引流产有效率分别为95%、94%,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引流产时间分别为5.14±3.55h,8.84±6.81h,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索前列醇用量A组平均为1.27±0.16mg,B组0.71±0.44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不良反应和阴道流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均能有效终止10~16周妊娠,A组可明显缩短引流产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及阴道流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方便、安全、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方法。方法:选择足月阴道分娩产妇300例,随机分米索前列醇(A组)、催产素(B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C组)。A组胎儿娩出后给米索前列醇0.6 mg,肛门外用;B组胎头娩出后,即刻静脉点滴催产素20单位;C组胎儿娩出后静脉点滴催产素20 U+米索前列醇0.6 mg肛门外用。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结果:第三产程时间B组、C组明显短于A组,产后2 h出血量A组、C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米索前列醇0.6 mg肛用+静点催产素20 U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小稽留流产清宫术前应用补佳乐及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晚期小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预处理组口服5mg补佳乐3次/d及25mg米非司酮2次/d,共3d,第4天行清宫术,对照组直接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近、远期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手术时间短[(8.6±2.7)min与(10.5±3.4)min,t=3.390,P=0.001]、术中出血少[(47.5±18.3)ml与(61.8±20.5)ml,t=4.03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上预处理组的清宫不全发生率(0与13.3%)、人流综合征发生率(3.3%与15.0%),术后宫颈管/宫腔粘连发生率(0与11.7%)和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5±2.7)d与(8.7±3.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563,P=0.010,0=4.904,P=0.027,χ^2=5.461,P=0.019,t=2.141,P=0.034)。预处理组患者术后平均月经恢复时间(30.5±9.3)d短于对照组(35.5±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9,P=0.002)。结论术前应用补佳乐及米非司酮预处理可减少晚期小稽留流产患者清宫术并发症,副作用少,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孕妇(观察组)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75mg,宫缩发动时给予阴道后穹窿米索前列醇0.2mg。另选同期单纯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孕妇3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宫缩产程、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及胎盘残留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盘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用于终止中期妊娠,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及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及胎盘残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工流产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流程,参考国内外循证或权威指南的推荐意见,结合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主要采用RevMan 5.1、GRADEpro 3.6等软件处理数据、评价证据质量。结果①共纳入4个指南,含循证指南2个。②指南涉及人工流产基本药物8种及手术流产后所用抗生素4种。③药物流产基本药物遴选根据WHO EML(2011版)、NEML(2009版)、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年版)、指南推荐及证据数量和质量,强推荐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不推荐前列腺素。④缩宫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国内均有相关文献,并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⑤国内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可接受性较好。结论人工流产推荐用药: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片25~50 mg,每日2次,连服2~3日,总量150 mg。米索前列醇0.6 mg,在服用米非司酮36~48小时后,空腹口服。②缩宫素,药流胎盘娩出后肌肉注射5~10 U,用于减少药流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建议统一规范判效标准,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性激素、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的M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入院1 d给予米非司酮200 mg口服,服药前后禁食2h,第3天将卡前列甲酯栓1 mg经阴道置于后穹窿,1 h后行清宫术。入院1、2 d分别早晚给予米非司酮50、25 mg口服,服药前后禁食2 h,入院3 d晨给予米索前列醇0.6 mg,空腹口服,3 h后行清宫术。观察2组清宫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负压吸引压力、宫腔吸引时间、阴道持续出血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入院时及清宫术前血清和绒毛组织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孕酮(P)、雌二醇(E2)、程序性死亡分子-5(PDCD-5)、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入院时及清宫术前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H/GSSG、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清宫术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负压吸引压力、宫腔吸引时间、阴道持续出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2组血清、绒毛组织β-h CG、P、E2、IL-18、PDCD-5、GSH、GSH/GSSG、GSSG、R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清宫术前,试验组血清、绒毛组织β-h CG、P、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8、PDCD-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清宫术前,试验组GSH、GSH/GSS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SSG、RO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可缓解机体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清和绒毛组织性激素、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促进胎盘组织脱离,为成功实施清宫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伍招娣  张静  伍尚民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13-2216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先兆流产绒毛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表达与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稽留流产(A组)和先兆流产(B组)各30例,正常早孕(C组)30例做对照。A组分有原因组(A1组)18例和无原N组(A2组)12例;B组分阴道流血≤1周(B1组)19例和1周〈阴道流血〈2周(B2组)11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绒毛组织中PDGF-BB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A组绒毛组织中PDGF-BB表达强度、MVD值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A2组绒毛组织中PDGF-BB表达强度、MV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绒毛组织中PDGF-BB表达强度、MVD值显著高于B2组(P〈0.05);三组绒毛组织中PDGF-BB的表达与MVD值均呈正相关。【结论]PDGF-BB在早孕绒毛组织中表达强弱与流产发生流血时间长短关系密切;绒毛组织中PDGF-BB的表达降低,可能引起绒毛血管发育障碍,导致稽留流产及先兆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流产药物、宫腔镜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流产药物联合宫腔镜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直接清宫,观察组患者口服流产药物后在宫腔镜下清宫,比较直接清宫方法与宫腔镜下清宫方法的于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宫腔残留再次清宫例数及发现畸形子宫例数.结果 宫腔镜下清宫均一次成功,无一例残留,能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未出现术后清宫不全,能及早发现畸形子宫.结论 流产药物联合宫腔镜下清宫用于稽留流产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早孕(6~8周)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分成A组和B组各60例,均以丙泊酚2mg/kg诱导,加芬太尼1μg/kg,术中根据情况追加丙泊酚0.5~1mg/kg。A组术前不加其他药,B组于术前30分钟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mg。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优秀率93.33%VS53.33%,P0.05),宫颈松弛率明显高于A组(87.50%VS6.67%,P0.05),术前及术后子宫收缩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及其不良反应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下含化小剂量米索前列醇配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方法简便、安全、麻醉药用量少,术中出血少,适合门诊人流术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9例。治疗组常规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同时加服五加生化胶囊3d,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结果:2组在孕囊排出时间上无显著差异;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可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缩短出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疗效、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EMS的患者,以RU-486,10 mg/d,口服,3个月后,比较试验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于服药前月经第3天、停药时、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激素(FSH)变化;观察用药期间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月经期与非月经期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时E2明显高于治疗前、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LH、FSH与治疗前、停药时、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E2、P、LH、FSH,与治疗前、停药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包括:胃部不适2例,便秘3例,乳痛1例,头痛2例,潮热2例,轻度肝脏转氨酶(ALT、AST)异常2例。结论连续3个月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 mg治疗EMS有效,短期服用对EMS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在预测药物流产结局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无任何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药物流产妇女,于药物流产后第3天经直肠超声观察宫腔情况。根据宫腔内容物血流信号特征,分为Ⅰ、Ⅱ、Ⅲ型;根据宫腔内容物最大前后径,分为A(<10.0mm)、B(11.0~30.0mm)和C(>30.0mm)三组;并随访各组药物流产结局。结果 Ⅰ、Ⅱ、Ⅲ型患者药流成功率依次为95.83%、31.03%、0;清宫率依次为0、17.24%及100%;A、B、C三组患者药流成功率依次为94.67%、3.03%、0;清宫率依次为0、24.24%、100%,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的增加,宫腔内容物大小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直肠超声观测宫腔情况对预测药物流产结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宫腔内容物血流信号丰富且体积较大的药物流产患者,应加强监测,可积极行清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