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选取总院及分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其中,18例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47%,其中,15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2—18d,所有患者疗效满意。随访个1月-5年,痊愈24例,有效3例,无效1例,复发3例。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或血管、神经隔离物移位脱落,或术区粘连致新生责任血管,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展  李昭杰  舒航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78-228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近3年来笔者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9例行MVD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9%),肺部感染3例(3.8%),脑脊液漏2例(2.5%),头皮下积液2例(2.5%),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3%)。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3%)。结论: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并给予预防及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新方法.作者观察了126例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情况,发现如低颅压综合征、周围性面瘫、脑脊液漏、口唇疱疹是常见的并发症,颅内出血是最为凶险的并发症.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极为重要,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新方法。作者观察了126例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情况,发现如低颅压综合征、周围性面瘫、脑脊液漏、口唇疱疹是常见的并发症,颅内出血是最为凶险的并发症。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极为重要,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术后精心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132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进行正性有效的疼痛心理教育,术前个性化护理,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结果 132例患者满怀信心地欣然接受手术,术后能顺利康复.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如头晕,恶心、呕吐,面...  相似文献   

7.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剧烈放电样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疼痛。1929年,Dandy[1]首先提出三叉神经受压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至20世纪70年代,Jannet-ta等[2]开创了经枕下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并大为推广。近年来,微血管减压术是神经外科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经4.28月随访,28例中,治愈25例,治愈率为89.3%,总有效率为96.4%。无一例死亡。无复发。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2年以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15例,术后随访0.5~12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引起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8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例无效,无死亡患者,有效率为97%,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术前核磁共振检查能否发现责任血管,对手术和术后效果影响大;但同时与术者的经验和显微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探讨手术技巧及效果。结果: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手术疗效满意。结论: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较好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0.05),2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症,手术方法,疗效,方法:枕下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2例,其中77例发现有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77例中,68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疼痛减轻,6例无效,40例随访68个月-5a,疼痛复发7例。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有较肯定疗效,可保留三叉神经功能,但需开颅,有一定风险,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文献共有7例符合纳入标准,加上本文报道的2例,共9例患者。其中5例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病毒类型不明。6例原发病为三叉神经痛,3例为面肌痉挛。其最常见症状为面部疱疹(5例),部分患者出现不典型症状如发热头痛(4例)、眼结膜炎(1例)、面瘫(1例)、面肌痉挛(1例)。经阿昔洛韦抗病毒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且预后较好。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后如出现发热、面部疼痛、面肌痉挛、面瘫、眼部症状时,需考虑有无疱疹感染可能,确诊后需及时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有无明确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分别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或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132例病人中 95例行血管减压术 ;37例行感觉根切断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 6个月 15年 ,治愈或好转 130例 ,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TN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28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B组29例在疼痛部位及板机点周围皮下注射肉毒素治疗。治疗后1,3及6个月时随访,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脱失7例,A组3例,B组4例。与治疗前3个月SF-MPQ及SF-36平均分作为基础水平比较,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SF-MPQ评分明显下降,SF-36明显上升(P<0.01),B组表明更明显(P<0.05,P<0.01)。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不适患者多于B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TN发作作用高峰1~3个月,维持时间6个月,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治疗的CPA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此类患者的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病变,3例另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患者中,术后疼痛消失20例、面部麻木3例。经过精心的术前心理护理及针对性术后并发症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重视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早发现术后各种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as currently provid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discussed. The role of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when pharmacotherapy alone is inadequate is described. Perspectives from specialist in Romania and Belgium also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